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哀歌 > 第105章 儒墨之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果不其然,就如同秦臻事先预料的那般,玻璃与瓷瓶招摇过市,瞬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咸阳城中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的打量着这些新奇之物。

更有甚者,主动上前向蔡尚、蒙恬等人士打听这些玻璃和瓷瓶究竟来自何处。

面对众人的疑问,蔡尚和蒙恬毫不犹豫将鬼谷学苑这个名字脱口而出。

当那一批精心制作并运往咸阳宫的玻璃终于安然无恙抵达目的地时,负责接收的工匠们立刻忙碌起来。他们搬运着这些货物,并迅速着手准备为咸阳宫进行玻璃的更换工作。

不仅如此,未来咸阳城中的其他宫殿也将逐步换上这种玻璃并安放瓷瓶。

会来事,且善于迎合人心的秦臻,更是向华阳太后所居住的华阳宫、夏太后所居住的甘泉宫以及关内侯的府邸等,分别送去了数量可观且品质上乘的玻璃和瓷器作为礼物。

这一举动无疑更是大大打了一波广告,为这些物品做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免费宣传。

当天下午,所有被运送到咸阳城的玻璃和瓷器都按照预定路线顺利送达了各自的目的地后。

消息传播得很迅速,很快便引来了众多权贵的关注。

他们纷纷赶到鬼谷学苑,急切的想要了解关于这两种物品的详细信息,尤其是它们的价格究竟如何。

“先生,现在有好多人想要来购买咱们这儿的玻璃和瓷瓶,咱们要不要卖给他们?”月浔找到秦臻问道。

只见秦臻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毫不犹豫的点头应道:“卖啊,当然卖。”

然而,听到这话的月浔却是微微一愣,赶忙解释道:“啊,先生,但是眼下仓库里面已经没有存货了。之前那批存货早就被运走送出去了,而且关于这定价方面……先生打算怎么制定?”

秦臻一听,不禁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价格忘了!!!”

紧接着,他低头沉思片刻后,才缓缓抬起头来:“嗯,暂时就这样吧。凡是成色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不管做出多少数量,全部都拿出来卖掉。至于这具体的价钱……像那种横宽和竖长都是两尺左右大小的玻璃,一块就定价为三百钱;要是尺寸再大一些,比如达到五尺的话,那就稍微卖便宜一点,五百钱一块好了。如果有人想要定制比这些规格还要更大的玻璃,那就得另外再加收些费用才行。这个价格么,你去跟那些权贵们商谈就行。

至于瓷瓶,高度差不多两尺的,也同样定为三百钱一个;而像那种几乎与人等高的大型瓷瓶,那就直接标价一千钱一个。这样的价格对于那些贵族们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罢了,根本算不上昂贵。”

在价钱方面,赢子楚给予了秦臻充分的自主权,允许他自行定价,但前提是不能过于离谱。

秦臻琢磨着,对于所设定的价格,他自认为还是相当合理的,并没有定得过高。

眼前这些瓷瓶已然达到了质量上乘、毫无瑕疵的境界,以这样的品质配上当前的价格,他觉得完全称得上是良心之选。

然而,谈到那玻璃制品时,情况就稍有不同了。

虽然目前它们看起来也算不错,但实际上其中仍夹杂着不少杂质。

秦臻心中早已有了盘算,等到日后成功研制出纯净无杂的玻璃之时,一定要好好再次宣传造势一番,再吸引那些贵族们前来买一轮,从而实现不断收割的目标。

只可惜,秦臻并不敢贸然提出所谓的预售政策。

秦法明令禁止预售行为,所有商品都必须以现货形式出售,并明确标明价格。

若有人胆敢违反此项规定,那就等同于触犯了秦法,即便是深受赢子楚器重的他,恐怕也难以得到庇护。

“喏。”

一旁的月浔听着秦臻的话,当话音落下时,他先是点头应喏一声,然后便转过身去,正打算迈步离开。

然而,就在刚刚迈出一小步之际,突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事情一般,月浔停住了脚步。

只见他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和犹豫的神情,嘴巴张合了几下。

最终还是磕磕巴巴的开口说道:“先……先生,这……这价格是不是定得太高了一些?这制作的成本才三十钱都不到,可咱们这两尺长的物件居然要卖到整整 300 钱之多,这……万一要是让大王知道了此事,他会不会怪罪于先生您啊?”

“莫要担心,这销往秦国国内的玻璃与瓷器,其中将会有五成的收益都会按时上缴到少府之中。再者说,这些高价出售的物品主要面向的都是那些贵族们,他们财大气粗,对于这点价格根本就不会在意的。关于这个定价策略,这我也与大王商议过,没问题。”

“喏!”

月浔听了秦臻这番解释之后,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正当他再次转身准备离去之时,却又听到身后传来了秦臻的声音。

“且慢,月浔!关于制作玻璃和瓷瓶一事,需得将生产规模再扩大一些。在增加十条线。另外,那些劳作的工匠们也应当得到更好的待遇。从今往后,每成功制作出一块玻璃或者一只瓷瓶,参与该项制作工作的工匠,每人都可额外获得十钱的酬劳。”

“喏!”月浔拱手应道。

其实,秦臻所开设的这两条生产线,给出的工钱一直以来都颇为丰厚。

在此处做工之人,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让全家人都过上富裕安稳的日子。

此次扩充规模不过是个开端罢了,待到日后对玻璃和瓷瓶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时,秦臻定会再次加大投入、继续扩张生产规模。

.........

秦臻开着学苑,管理着工尉府,除此之外,顺便还卖着玻璃和瓷器,可谓是身兼数职。

平日里,秦臻几乎每日都会教导嬴政等几小只。

这段时间以来,他的生活逐渐趋于平静且充实。

另外,随着咸阳城内外对玻璃和瓷器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众多贵族纷纷前来购置,就连周边城池的人们也特意赶来选购。

如此一来,秦臻的财富开始迅速积累,身上已然散发出富人的气息。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生产线的提升,还有工匠们待遇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鬼谷学苑因为荀况的到来,许多咸阳城内的官员们时常慕名而来,偶尔也会来听一听荀况的数论。

使得鬼谷学苑声名远扬,吸引了更多学子前来求学。

当然,世间之事皆有两面性,有好的,就也有坏的一面。

因为秦臻招来了荀况,李锐与杨无介也找来了不少墨者来镇场面,随着两家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些许交集,最近墨家学子与儒家学子爆发了两次冲突,都是马上要动手的架势,这让秦臻头疼不已,不管怎么去劝,都没有用,两家学者依旧是剑拔弩张。

然而,当秦臻仔细思考一番后,心中的疑惑便逐渐消散开来。

想当年,墨子在其早年时期曾经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潜心研习过诸如《诗经》《尚书》《春秋》之类的儒家经典着作。可随着时光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墨子渐渐察觉到儒家学说存在着诸多弊病与瑕疵。

尤其是对于儒家那繁琐复杂且形式化严重的礼乐制度,墨子更是心生厌倦之情。

墨子最终舍弃了儒学之道,转而另辟蹊径,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墨家学派。

不仅如此,墨子后来还亲自撰写了一部书籍,矛头直指儒家,毫不留情的拆解儒家观点和理论,揭露其短处和不足。

甚至还对孔子及其众多弟子们的言行举止逐一加以驳斥。

书籍里由于带有着墨子极为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字里行间犀利尖锐,直刺人心,简直就是某些人口中的所谓 “贞节牌坊” 一般虚伪做作。

面对墨子如此激烈的言论,即便是像荀况这样特立独行的儒家人物,连同他所带领的一众弟子们,也都难以承受和认同。

由此可见,儒墨两家之间的矛盾可谓根深蒂固,积怨已久,堪称不折不扣的世仇宿敌。

经过这段时间以来所目睹和经历的种种事情,秦臻觉得如果这两派人士在外相遇,甚至会先讲 ‘物’ 理,在讲道理。

这两家的矛盾,秦臻发现自己根本调和不了,不禁感到束手无策。

想当初,他意欲让鬼谷学苑广纳天下百家之人,现在想想,现实无情的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意识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且说那涉英,原本一心只想钻研墨家学说,但自从受到秦臻的影响之后,他开始广泛涉猎其他学派的知识。

本以为这样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

在这鬼谷学苑之中,儒墨两派之人常常因为观点不合而争吵不休,甚至发展到要大打出手的地步。

每次见到这种场景,涉英总是忍不住要上前劝解一番,可是这劝架之事谈何容易?往往这边刚刚安抚好一方情绪,那边又会燃起新的战火,搞得涉英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劝起架来也为难了不少。

就在儒墨爆发第三次激烈冲突之时,情况变得糟糕起来。

这一次,双方不仅言辞激烈,更是直接抄起了家伙,大有一决生死之势!

眼看着局面即将失控,一直在旁旁观的秦臻终于坐不住了。

只见他大声呵斥道:“尔等在此争论归争论,吵闹归吵闹,但务必把握分寸,不可扰乱我鬼谷学苑之秩序!若有胆敢私自斗殴者,休怪我将其逐出学苑,并依秦法严惩不贷!”

秦臻这番话,顿时令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在秦臻的手腕下,儒墨两派之人总算稍稍收敛了一些。

不过,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表面上不再像之前那般剑拔弩张,可只要双方一碰面,还是免不了要相互讥讽几句,似乎非要争出个高下胜负才肯罢休。

然而,就这样简单的辩论,墨家的学子完全无法与那些儒家之士抗衡。

不过此次被李锐邀请至鬼谷学苑的众多墨者之中,有那么一位是有些人脉关系的。

只见他毫不迟疑的挥笔疾书一封信函,并迅速将其传送至齐国。

没过多久,便来了六位齐墨抵达了鬼谷学苑。

至此,鬼谷学苑内的儒家学子算是碰上对手了,自此以后,这两大学派几乎每日都会展开辩论会,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那场面丝毫不逊色于百家大会。

而这场学术较量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甚至不少人从咸阳城特地赶过来在一边旁听。

讲到这,就不得不提相里氏之秦墨、邓陵氏之楚墨、相夫氏之齐墨,三墨之间存在的差异了。

众所周知,秦国明令禁止墨社的存在,而且还对墨社采取了持续性的打压政策。

正因如此,那些留在秦国土地上的墨者们,大多安排进入到少府或者谷货等部门任职。

也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秦国本土的墨者当中,擅长各类工艺技巧的能工巧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楚墨,对于反战这个问题所秉持的观点跟孟子可谓如出一辙。

多是反对各个国家那些不正当的战争行为,并且是以侠客的身份活跃在世间各处,践行着正义之举。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其实不过是那些权贵为了满足自身的私利而悍然发动的,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根本毫无益处可言。

自孝公起,秦国便采用法家的理念来治理国家,经过岁月的积累和发展,从边陲小国逆袭成第一强国。

然而随着实力的日益增强,秦国也逐渐走上了对外频繁征伐的道路。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有很多秦国的墨者纷纷选择离开,转而投身到了楚国,并积极参与对秦国不义之战的抵抗行动之中。

至于齐墨,这个流派最为注重的便是墨家关于治世之学以及逻辑辩论学等等方面的理论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