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村长的安排下他们迅速行动起来。

有的负责搬运砖块,有的则忙着去挖掘用于砌墙的粘土。那些会砌墙的汉子则主动去砌墙。

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工程进展异常顺利。

夜幕降临之时,村口处赫然矗立起一道足有一人多高的围墙。

四叔公家里也主动贡献出私塾内一扇闲置无用却很厚实牢固的木质大门,安装在了村口位置,使得这道围墙愈发显得牢固可靠。

各个能进村的小路口,都砍了许多巨大的树木以及沉重的石头堆放在口。

另外每个路口都安排了五个人轮番值守。

不仅仅只在各个路口放置树木和石头阻拦,就连路口两侧长达五百米的范围之内,都砍了许多枝叶繁茂的树木放置着。

如此一来,即便有人妄图从这些地方悄悄潜入村子,恐怕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气力才有可能成功。

位于沐家门前同样有一条能够通入村内的山间小路。

沐楠特意派遣了家中小厮前往那里进行看守。

与其他路口一样,这里除了用树木和石头来构筑障碍之外,他更是巧妙地设置了诸多精妙的陷阱。

那些想要从此处进村的流民,恐怕尚未抵达路口,便会猝不及防地掉入到他所精心布设的陷阱之中。

如今,那些难民已经成为了村口防守力量的核心主力,根本不需要岙山村的村民为了守村口而过多费心操劳。

村民们只需要专注于负责好其余的路口便可高枕无忧。

除了坚守在各个路口的人之外,在晚上,还特别安排了人在村里负责巡逻。

巡逻队以五人为一组,他们手持火把,步伐整齐有序地穿梭于村落之间,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一举一动,确保整个村庄在夜间也能保持安全无虞。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了宁静的村庄之上,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活力。

与此同时,村里的公窑也开始热闹起来,因为今天这里将开始青砖的烧制。

要说这烧制砖瓦的手艺,村里原本就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而这次从难民当中也发现了好几个烧制青砖的行家。

村长知晓后,当机立断地将这项重要任务交到了他们手中。

以往,村里请人来烧制砖瓦,每天可是要支付二十五文钱。

但现在不同了,多出来这么一批免费的劳动力,而且个个都是好手,村长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他毫不犹豫地下令让大家日夜不停地赶工烧制青砖。

村里共有三个公共的窑洞,它们就在打谷场里边。

打谷场和窑洞之间用一道高高的围墙分隔开来。

在围墙上,还开设了一道大门。

平日里,为了防止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溜进窑洞捣乱,这扇门都是紧紧关闭的,用一把大锁锁住。

现在要烧制青砖,村长才把门给打开。

许多难民看到公窑开工,甚至不需要有人特意去安排,便纷纷自觉地要去窑洞帮忙。

此时正值寒冷的季节,干点活儿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让身体暖和一些。

烧砖也是沐楠提议的,他想着既然决定好了要修围墙阻止流民去存,那就索性一鼓作气,直接把整个村子都围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与生活。

趁着现在村里有这么多难民,他们又无事可做。

这么多免费的劳动力,无需支付酬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多做些青砖。

村长听这个提议后立马赞同,并立刻着手组织村民和难民一起烧制砖块来修筑围墙。

当然,那些参与劳作的人们并非完全无偿付出劳动。

虽然他们没有工钱,但每人每天都能够免费吃三餐饭食。

虽说每餐仅有一大海碗稀粥和一个荞麦馒头,菜品要么是炒大白菜。要么就是烧萝卜。

隔几日也能吃上一顿肉食。但对于他们而言,这算得上相当不错了。

不但能够节省下自家的粮食留给家里人食用,甚至隔几日还能够品尝到一顿难得的荤腥美味。

同样,负责值守巡逻以及为村里干其它重活的人,每日所需的口粮均由村子里统一提供。

这些粮食都是村里公共用地每年所收获的粮食。

村里的公粮除去每年卖掉的那部分之外,每年都会特意留下一半数量的粮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或者紧急需求。

通常情况下,会在每年临近夏末、即将迎来秋收之际,村长便会按照户数将这些存粮平均分配给所有村民。

另外,村里不仅仅围起了围墙,还在村口处修砌了一座规模稍小一些的防守城墙。

并且每天都会安排专几名汉子在城墙上轮番值守。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会有许多流民如潮水般涌向这个村外。

这些流民们远远地望见村子那高耸入云的围墙以及围墙上站着的那群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的汉子时。

即便此时的村门大开,他们也只敢战战兢兢地停留在原地,丝毫不敢贸然踏进村子半步。

村长每每瞧见这些衣衫破烂得不成样子、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流民们,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怜悯之情。

他偶尔也会拿出来一些粮食吩咐人熬制一些稀薄的米粥分给他们充饥。

同时,村长还会苦口婆心地劝告这些流民,告诉他们村里已经容纳不下如此多的人,让他们还是尽快前往其他地方寻求安身之所。

每每听到这些话,那些流民虽然满心不舍,但也不敢硬闯,只得一步三回头地缓缓离去。

这天,平静的村口突然间变得喧闹起来。

只见一支庞大的队伍朝着这边徐徐走来,粗略一数,这支队伍竟足足有好几百人之多。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支队伍当中不仅有着数量众多的马车、骡车和牛车,甚至还有不少没有套上车辕的牛、骡子以及马匹。

而这些牲畜的背上则驮满了各种各样的行李物品。

一眼望去,队伍可谓是浩浩荡荡,气势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