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二人异口同声的这一句话,使得气氛骤然松快了许多。
除了闻让,在场众人都莫名笑了。
闻让左右看看,仍是一脸茫然:“这……”
闻老公爷咳嗽了一声,道:“出使可不是玩闹,你这孩子打小就没接触过这些,什么都不懂,哪能叫你去?”
什么都不懂都是次要的,闻让万一一张嘴就把人给得罪了,那事儿可就大了。
而在场人都相信,闻让有这样的本事。
“可……”
闻让想说些什么,却被闻老公爷挥了挥手打断了。
只听闻老公爷道:“你爹我自从坐上这国公之位,还没正儿八经干成过什么事情,这一次我说什么也是要去的,至于你,等你日后坐上了国公之位再做事也不迟!”
闻老公爷的态度异常坚定。
见闻让不说话了,闻老公爷又看向温衡:“反正我已经往宫里递了奏章了,你就不用操心我了,就跟我说说蛮族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就行了,我自有判断。”
他都已经打算好了,要是明天宫里还没消息,他就亲自走一趟。
总之这一趟他是走定了!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温衡自然也只好妥协开口,跟他说起蛮族大概的情况。
而此时的宫里,皇帝正看着手里的奏章直发愁。
自从消息传出去以后,动了心思的人不少,但皇帝总觉得差点意思。
大昭倒是有现成的使团,不过这次出使蛮族事关重大,必须得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带头才行。
首先温家人肯定不能去。
旧部对温家人恨之入骨,要是派个温家人过去,只怕刚一露面就得直接打起来。
其次重臣不能派,不然朝中没人干活了,余下的那些人,实力差不多的身份不够,怕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身份够的年龄又不行,怕这一路奔波会出什么岔子,何况就算皇帝想,人家也不会答应。
而这位礼国公,皇帝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很快就被归入年纪大的行列里,不作考虑。
没想到,人家竟然自己递了奏章要去。
皇帝心里欣慰之余,又觉得为难。
礼国公远离朝堂多年,仍能跟朝中重臣保持联系,可见于人情一道上,礼国公颇为精通,何况他身为国公,身份贵重,过去也足以压制蛮族,所以他理应是最合适的人选。
唯一不合适的就是年纪。
礼国公年纪大了,京城距离边疆山高水远,他万一路上出个什么岔子可怎么好?
皇帝叹了口气,目光落在那封奏章上久久没有移开。
直到屋里响起一道极轻的声响,内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了进来,拱手行礼后道:“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叫她进来吧。”
内侍又拱了拱手,便转身出去传话了。
没一会儿,皇后就带着一个精致的象牙食盒走了进来。
“这是乌鸡汤,陛下这几日辛苦了,臣妾特意熬来,给陛下补身子的。”
皇后的声音轻缓温柔,边说边打开食盒,把乌鸡汤放到了皇帝手笔。
乌鸡汤汤色金黄澄亮,香气扑鼻,一看就是花费了许多时间熬出来的。
“皇后有心了。”皇帝的语气也软了下来,将那只白玉碗端了起来。
“小事罢了,臣妾无能,也就只能在这种小事上帮帮陛下了。”
看着皇帝喝了一口,皇后脸上笑意更深,目光落到桌上的奏章上,微微一凝:“这是……”
“刚送过来的,有人自荐出使蛮族的奏章。”
皇帝说着,便将只喝了一口的乌鸡汤放下了。
“那陛下心中可是已经有了决策?”皇后紧张地看着皇帝。
“并无。”皇帝声音淡淡的。
皇后微不可查地松了口气,脸上重新扬起了一抹笑意:“其实臣妾觉得,如今这京城里啊,没人比中书令家的那位大公子更合适的人选了。”
皇后口中所说那位中书令家的大公子,便是魏彬之子,魏绮兰的长兄。
“他年轻,又是中书令家的大公子,身份也够,由他出使蛮族,不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吗?”
皇帝看了皇后一眼:“你倒是大气。”
他可知道,那位中书令是魏王的人。
若是他的儿子办成事情回来,那朝堂上就更没有晋王什么事儿了。
皇后抿唇一笑:“都是大昭的臣子。”
她这句话的格局倒是不小,也总算是有点一国之母的气度了。
皇帝脸上闪过一抹欣慰,又将汤碗端了起来。
皇后面上的笑意也丝毫没有变化。
她也是人,自然有私心。
借着这次的机会,要是能得魏彬归顺,那再好不过,要是不行的话……
去往蛮族的路那么长,中间出点什么意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到那时,魏彬丧子必然生不如死,他们借机动手,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废了魏王手上最大的倚仗!
反正不管结果如何,最后都是她这边得利,还能在皇帝面前留下个好印象,简直是一箭三雕!
“臣妾也是真的看好那个孩子,觉得他能担此大任才来的,陛下以为呢?”皇后几乎胜券在握。
在她看来,皇帝没有拒绝的理由。
不过皇帝没有说话,显然还是没有定下主题。
这下,哪怕皇后再能耐住性子,也不得不开始着急了。
她开口,语气却不疾不徐:“陛下,蛮族那边事态紧急,咱们可不能耽误,还请陛下早做决断才是啊。”
皇帝看了她一眼:“但魏家的那个孩子太年轻了,恐怕扛不住事,到时候万一有损我大昭国威,叫蛮族耻笑如何是好?”
“这……”
“皇后既然是真心为了大昭着想,想必也是能理解的吧?”
“是,那是自然。”皇后道。
静了一会儿,皇后又道:“那这封帖子……不知道是什么人递进来的?”
“是礼国公。”皇帝语气平淡。
“礼国公?”皇后的脸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要说资历,这人在朝中那么多年不是白混的,也稳重,确实比魏家那小子合适。
“但礼国公的年纪未免有些大了,这一路山高水远,可是不好走啊,”皇后道,“这机会,陛下不如还是留给年轻人去历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