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等待洛云峰回归的时间中,村里开始热闹起来。

为了节约粮食,也为了节省柴火,冬日里大家都很少出门走动,在家中紧闭门窗,少吹冷风,窝在被子里,身上也暖和些。

但是无数男丁还是在猎猎冷风中裹上棉衣,家里人咬咬牙煮一顿干饭,用勺子挖了猪油炒菜,让他们吃的饱饱的,肚子里有点油水,把力气养足。

若是此行前去遇到野猪,手上力气也大些;若是遇到危险,也能有力气逃跑,多一线生机。

如果不幸因此丧命,好歹临死之前也是吃了顿饱饭的,不会做饿死鬼。

只单独给要进山的人准备充足的食物。

其余的家人看着他吃,馋的直咽口水,也忍着不开口,也舍不得少看一眼。

毕竟能敞开肚子吃到饱,一年里也遇不到几天这样的日子。

尤其是孩子们,冬日里为了节约粮食,一天两顿都是喝粥水。

一把大米,半碗玉米渣,一个红薯切块,加很多的水熬成一锅稀粥。

勉强能混个水饱。

若是还饿,就喝水,还是喝凉水。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字最前,在村里生活,柴火也要省着用。

晚上才会生火烧一小锅热水,一家人围坐着一人喝上一碗,顺便也暖和暖和身子,赶紧钻进被窝里睡觉。

睡着就不觉得冷了。

等吃完饭,一群人从家里出发,去往大山下集合。

人缺粮食爱往山上跑,找寻可以充饥的食物。

山上的野猪没了食物,也会往山下跑。

这两日住在村尾的黄家在山林边上看到野猪的身影,当时心里怕的不行,却是警惕又小心翼翼地盯着野猪,脚步慢慢往后撤,丁点儿声音都不敢发出,就怕惊动了野猪。

等退回家中,赶紧把院门关上,叮嘱家人不要出声。

在院墙上搭着梯子往外看,等野猪离开,才敢往村长家跑。

野猪下山了,这不算什么好事,说明山上的食物不多了,野猪需要去新的地方寻觅食物。

可是对于村民而言,特别家中没有多少存粮的人家,这是一场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挑战。

要是能把野猪猎回家,就能解决食物紧缺的问题,而且还是带着荤腥的肉食。

要是没有成功捕猎,说不定会因此丧命。

不过还是只有极少数人退缩。

野猪很少单独一头,都是三五成群 若是真的让野猪下山,村里的老弱妇孺要是碰上了,伤亡是肯定的。

就是强壮的青年,单独遇上野猪也难免伤亡,成功逃脱已是不易,要是能独自一人捕猎野猪,那真的能被父老乡亲们交口称赞。

洛云宜没有去凑热闹,阿山不在家,她们一家都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去了也是拖后腿。

不过她把家里一些今年新制的铁器送过去,钉耙锄头都有,都登记在册,等捕猎结束后再收回来。

虽说都不是特制的武器,却也比赤手空拳对阵野猪要好。

不止是她家,村里一些没有壮劳力,或者劳力比较少的家庭,都纷纷贡献了自家的铁器。

野猪下山可不是开玩笑的。

畜生可不会挑拣,万一正面遇到了,九死一生。

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不得不有人站出来面对危险。

之前的大狗就是例子,人是活下来了,可是也是人还喘气,除了给家里带来负担,再也创造不了价值。

连口饭都得人送到床前,他们这样的人家,好手好脚的都活的一般,瘫在床上,才叫人为难。

能活着谁想死?可是活着要拖累家人,自身又不良于行,心中还对妻儿父母怀有愧疚,真是活也难,死也难。

集合的村民们手中或多或少都拿了些棍棒锄头之类的东西充当护身的武器。

他们为了保护家人,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危险,可是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也会害怕,拿着武器,也能给自己壮壮胆子。

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个小布包,里面放着一点盐,和一些干粮。

不知道野猪的老巢在哪里,他们要进山去找野猪,一天时间肯定不能回转,要带些食物进山。

在寒风中目送这群人步入山林,

舒宴犹和舒以贤也没有去,舒宴犹从自己新买的庄子上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代替他们去参与。

洛云宜买的庄子主要是为了收成,粮食和布料,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

舒宴犹的庄子,里面的土地正常农作,主要是为了培养自己可用的人手,面积有一百多亩,他从外地买了一批人带回来,也搜寻了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帮他把这群人管理好。

下一步舒宴犹就准备慢慢把他之前说的杂学班办起来。

收的学生就是几岁到十几岁没有父母养育的孩子,这些人没有长辈为其打算,总得有人给他们寻找一个谋生的方向。

以前舒宴犹不信命,现在他却希望自己做的好事,福报能回馈到自家人身上。

善恶有报,这种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舒宴犹想,他大概也开始相信了。

舒宴犹这边家里没有女主人,不过他生活能自理,家中又有两个婆子打理日常杂事,他就是家中说一不二的大家长,生活自然顺遂。

说句没良心的话,甚至他还觉着比之前生活的更舒心,因为家里没有女主人,回到家中只会有两个可爱乖巧的孩子。

家,真的成了一个温暖的港湾,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到家后都会觉得身心放松。

舒宴犹喜欢现在的生活。

舒以贤这边却是有些为难,不是为了金钱为难,舒以贤教书和零活加起来挣得不少,再加上一年还能卖两次兔子,也能收获二十多两银子,还能留下许多兔子皮毛做冬日的衣裳,连买棉花的钱都省了不少。

而且因为有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家里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沈麦也很少再唉声叹气,好像大家情绪都稳定不少。

连他给小石头买零食,沈麦也不会拦着他,生活应该很美好才对,可是生活又岂能以一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