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后面,是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屋子里面摆放的东西,是让赵志正惊讶的原因。
他正对的地方摆着一排木箱子,外面刷着红漆,从表面来看似乎没有受到岁月的侵蚀。
两边则各放着一个木架,木架上面放着不少的东西,隔着这么远,一时半会儿看不清。
其中一样东西,赵志正看得一清二楚,那是一把枪!
他没有急着进去,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下门口以及屋子里,确认没有什么陷阱或者危险后,这才迈步走进去。
第一目标自然是左边架子上的那一杆枪,看起来跟师父手上那把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模一样。
走近仔细一看,赵志正才发现错了,这不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而是六三式半自动步枪。
两者的形态基本上一致,没有摸过枪的人根本就无法分辨。
这两杆枪最好分辨的地方是它的刺刀,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刺刀很普通,六三式的则完全不一样。
刺刀跟赵志正腰间的三棱军刺一模一样,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赵志正眼中闪过惊喜,把简易火把插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把这杆枪给拿了起来。
枪上面有不少的灰尘了,手一摸才发现上面涂了一层防锈的油,本体应该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入手分量很足,比他那杆双筒猎枪强太多了,根本没有可比性。
赵志正赶紧检查了一番,发现这杆枪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简单的修整调理一下,使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之前他就在想什么时候能够换枪,换一把跟师父一样的半自动步枪,没想到今天就实现了。
这种款式的枪,一般都是给民兵使用的,今年应该要被淘汰。
六三式半自动步枪为了提升射击精度和射程,采用了精细加工的枪管和独特的弹道设计,这使得在长距离射击时的精度较高,射程比多数步枪要远。
同时加上了易于操作的拼刺装置,在极短距离内都能有效地防御和反击。
这款枪特别强调了可靠性和维护的简便性,结构设计简洁,部件通用性高,能快速地进行清洁和故障排除。
六三式在弹容量上同样得到了一定提升,子弹容量增加至二十发,可以连续射击,比之前的武器增强了持续作战力。
单发的情况下次数可以达到四十发每分钟,点射的情况下则可以达到六十发每分钟。
同时这款枪引入了空仓挂机功能,弹匣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会自动锁机,为后续更换弹夹提供了便利。
按理来说,这样的枪会慢慢取代五六式,成为标配装备。
然而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疏漏,导致了性能的不稳定性和一系列质量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不稳定性情况,某些批次的生产材料和加工精度不够理想,再加上设计机制复杂,导致在连续设计的时候会出现射击精度下降的问题,这样的枪械明显是不适合部队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部分配件的磨损速度超出预期,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瞄准装置,影响了实用性和便捷性。
更为严重的是六三式会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机匣盖崩飞伤人这些重大的质量问题,才会导致被淘汰。
当然,这种情况对赵志正来说不算什么,六三式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使用频次太高了。
对于民用打猎来说,有时候一个月可能就开几枪,甚至好几个月都放在家里吃灰,不存在频次过高的可能。
说就算他想高频率使用,前提是子弹跟得上才行。
再加上经过刚才的检查,这把枪应该没大问题,使用起来不用担心出状况。
只要正常的保养,用起来甚至比五六式还要好用。
赵志正高兴的摸了摸枪,直接背在了地上,这才把目光放到了其他东西上面。
木架上面除了这一把枪之外,剩下的全是一些枪械零件,再没有其他东西。
赵志正心里一喜,这些东西不会能够重新组一把枪出来吧?
看了一圈后,他失望地摇了摇头,这里只有精细的零件,想要组装是不可能的。
再说这些零件大部分已经不能用了,小部分只是到了能用的程度,用多了对枪肯定会造成影响。
想要在这些零件当中分辨出有用的,得花上一段时间,赵志正果断放弃了
随后他把目光放在那六个箱子上面,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他。
此时他心里已经冒出了一个想法,舔了舔嘴角,走到了那六个箱子面前。
六个箱子分成两层摆放,上面三个,下面三个,赵志正打开上面一个,往里面一看,空空如也。
上面三个箱子打开后,里面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
赵志正一脸的失望,觉得这六个箱子恐怕没有他想要的东西。
深吸一口气,他把目光放在了下面三个箱子上,希望能够给他一些惊喜。
赵志正抱住其中一个箱子,差不多有三,四十斤,用力才将其抬了下来,箱子可不轻。
就冲这重量,这箱子绝对不简单,千万别在他手上给弄坏了。
他决定等会全部搬回去,到时候清洗一下,放在家里装东西绝对没问题的。
母亲要是看到这样的好东西,肯定会很高兴的。
箱子搬开后,他按照顺序打开了剩下三个箱子。
前面两个箱子依旧是空空如也,什么东西都没有,这让赵志正越发的失望了。
眼下他只能安慰自己,能收获一杆没问题的六三式,今天这趟已经非常赚了。
要知道五六式在黑市上,最少都要一千块了,六三式只会更贵。
赵志正此时已经不抱希望了,随手打开最后一个箱子,结果里面躺着一个十几厘米的正方形铁盒子。
看到这个盒子,他心跳顿时加速,眼中全是期待,伸手想把盒子拿起来查看。
结果一使劲才发现盒子不轻,只能放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盖子,露出了里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