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未现身的静默庵堂
拢翠庵的竹林在夜风中摇曳,贾芸和板儿站在庵门前,满怀期待与忐忑。板儿忍不住低声问道:“芸哥儿,妙玉师傅会不会根本不在庵里?”
贾芸看了看门口挂着的灯笼,上面还有未完全熄灭的烛光痕迹,摇头说道:“她一定在,只是,她是否愿意见我们,就得看她的意思了。”
敲门之后,庵内一片静默,没有任何回应。板儿皱眉道:“芸哥儿,要不我们再敲一次?万一她没听见呢?”
贾芸伸手拦住他:“妙玉师傅是清修之人,她若不愿意现身,强求也无益。我们既然来了,就看看她会以什么方式回应吧。”
两人站在门前沉思片刻,发现门是虚掩的,他们推门进入庵内,试图从佛堂中寻找线索。
庵堂中的纸条与佛像指引
庵内的佛堂空寂无声,只有佛像前供着一盏长明灯,微弱的光芒映照着佛像慈悲的面容。贾芸和板儿环顾四周,未见妙玉的身影,但供桌上放着一张整齐的纸条。
“芸哥儿,这是什么?”板儿低声问道,指着那纸条。
贾芸快步上前,将纸条取下,发现上面写着几行娟秀的字迹:
“佛心如明月,指处见善缘;机缘各有果,切记莫张扬。”
贾芸读完,眉头微皱,喃喃道:“‘指处见善缘’,这是说……方向?妙玉师傅在指引我们找什么东西!”
他抬头看向佛像,突然注意到佛像的右手指着一个方向,神态宁静而庄重。他低声对板儿说道:“快!看佛像指的地方!”
顺着佛像手指的方向,两人发现供桌旁的地板边缘微微隆起,似乎藏着什么东西。贾芸俯身检查,果然发现一只灰色的褡包。
他轻轻将褡包取出,打开后惊喜地发现,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银票,边上还有一张小小的字条,上面写道:
“六百两,善缘结善果。勿外扬,慎为之。”
褡包的发现与警示
板儿看着褡包中的银票,眼睛亮得像星星:“芸哥儿,六百两!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可以去锦香院赎回巧姐了!”
贾芸心中也掀起波澜,但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拿起字条,仔细读了一遍,神情愈发凝重:“妙玉师傅愿意把这么多银子交给我们救巧姐,已经是极大的恩情。但她特别嘱咐‘勿外扬’,显然是担心这件事传出去会惹祸。”
他转头对板儿说道:“板儿,这银子是妙玉师傅修行积攒多年的用度,她愿意出手相助,是看在贾府的旧情。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泄露半点风声,不然不仅会连累妙玉,还可能让锦香院的人起疑。”
板儿听后点点头,收敛了兴奋的神情,郑重地说道:“芸哥儿,我知道了。我发誓,绝不会告诉任何人。”
贾芸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好兄弟,这次的事成败在此一举,一定要慎之又慎。”
怀揣赎银的感激与期待
两人跪在佛像前,深深叩拜。贾芸在心中默念:“妙玉师傅大恩,贾芸铭记在心。愿佛祖护佑我们顺利救出巧姐,不负这一片慈悲善意。”
板儿也诚恳地祈祷:“佛祖在上,请保佑妙玉师傅,也保佑巧姐小姐平安脱险。”
祈祷之后,贾芸小心将银票重新包好,与板儿一起退出庵堂。他们站在门前,回头看了一眼宁静的庵堂,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芸哥儿,这银子来得太及时了,明天咱们就去锦香院吧!我就不信,鸨母还能说什么!”板儿小声说道,语气中满是憧憬。
贾芸点了点头,但脸上的神色依然严肃:“板儿,救巧姐不是简单的交易。我们既要带着银子,也要有足够的智慧应对那群人。今晚先好好休息,明天再作周全的打算。”
夜风渐起,竹林沙沙作响,拢翠庵的灯光被夜色吞没,恢复了清寂的宁静。妙玉未曾现身,却用自己的方式伸出了援手。这张字条和褡包中的六百两银票,承载了她对贾府的情分,也成为巧姐得救的关键希望。
怀揣着这份珍贵的赎银,贾芸与板儿匆匆踏上归途。他们的脚步虽然急促,但心中多了一份感激与决心。尽管前方还有重重困难,但他们坚信,拯救巧姐的曙光已然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