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的一座华丽宫殿中,太后正坐在软榻上,听着宫女讲述着关于慕容瑾和林晓婚事的种种传闻。
太后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量。她虽身处后宫,却也对朝堂之事有所耳闻。慕容瑾的坚定和深情,以及大臣们的强烈反对,都让这桩婚事变得复杂而棘手。
“去把皇后叫来。”太后对身旁的宫女吩咐道。
不一会儿,皇后匆匆赶来,行礼后问道:“母后,您唤儿媳前来,所为何事?”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关于慕容瑾和那林晓的婚事,你可有听闻?”
皇后点了点头:“儿媳略有耳闻。”
太后目光深邃,缓缓说道:“这慕容瑾乃是国家的功臣,他在战场上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他求娶心爱之人,却遭遇如此多的阻碍。”
皇后应道:“母后,大臣们多是考虑到门第之见,认为那林晓出身卑微,配不上慕容将军。”
太后微微摇头:“门第固然重要,但真情亦不可忽视。慕容瑾对那林晓的感情如此执着,想必这女子定有其过人之处。”
皇后说道:“儿媳也曾听闻这林晓姑娘善良聪慧,或许真能成为慕容将军的贤内助。”
太后沉思片刻:“哀家也想见见这林晓,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女子能让慕容瑾如此倾心。”
皇后说道:“母后,此事是否要先与陛下商议?”
太后摆了摆手:“不急,先让哀家心中有个底。”
过了几日,太后在宫中设宴,邀请了几位朝廷重臣的夫人。
宴会上,太后看似不经意地提起慕容瑾的婚事:“诸位夫人,对于慕容将军求娶林晓一事,你们有何看法?”
一位夫人连忙说道:“太后娘娘,这门婚事怕是不妥,那林晓出身低微,怎配得上慕容将军?”
太后微微一笑:“出身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若这女子品行端正,又能助慕容将军一臂之力,也未尝不可。”
另一位夫人说道:“太后娘娘,可这毕竟有违传统,怕是会引起诸多非议。”
太后说道:“传统固然要遵循,但有时也需顺应时势。慕容将军战功赫赫,若能得一心爱之人相伴,或许能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
夫人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言。
太后又道:“哀家倒是对这林晓充满了好奇,不知是怎样的女子能让慕容将军不顾众人反对,执意求娶。”
宴席结束后,太后的态度在大臣们的家眷中传开,众人纷纷猜测太后的心思。
与此同时,慕容瑾得知太后对林晓产生了好奇,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若能得太后支持,此事或许还有转机。”慕容瑾暗自想道。
于是,慕容瑾决定寻找机会,让林晓能够进宫面见太后。
在精心安排下,林晓终于有机会踏入皇宫。
林晓怀着紧张而敬畏的心情来到太后的宫殿,跪地行礼。
太后上下打量着林晓,说道:“起来吧,让哀家好好看看你。”
林晓起身,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太后。
太后说道:“听闻你与慕容瑾相爱甚深,你且说说,你有何魅力能让他如此执着?”
林晓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太后娘娘,民女与慕容将军相识相知,他的英勇和正直令民女倾心,而民女也愿以真心相伴,为他操持家务,分忧解难。”
太后微微点头:“听你所言,倒是情真意切。”
林晓继续说道:“太后娘娘,民女自知出身卑微,但定会努力学习规矩礼仪,不辱没慕容将军的名声。”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嗯,你的话哀家会放在心上。”
林晓谢恩后退出宫殿。
太后独自思考着林晓的表现,心中的态度逐渐有所缓和。
“这女子虽出身平凡,但言谈举止倒也得体大方。”太后暗自想道。
然而,太后也明白,此事还需谨慎处理,不能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