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民从延安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五号晚上了。在延安的时候他去看了看王玉兰,带着她最爱吃的宝塔糖。中午的时候他还去了一趟宝塔山,站山顶的时候他看了看下面喧闹的城市,车来车往,人来人去。
有游客在他身后笑闹着,杨爱民回头看了看,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还穿着当年红军的衣服,站得笔直,神情严肃。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在用相机给他拍着照,像是他的母亲。
从宝塔山上下来后杨爱民还去了延大,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看起来很阳光,充满自信,路边的石刻上还刻着一句话:延安大学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学。
下午的时候杨爱民就搭车离开了延安,在榆林机场航站楼门口的时候,他把在延安第一人民医院拍的x光片扔进了垃圾桶,不过诊断书还装在口袋里。
飞机呼啸着降落在了大兴机场,一辆大众车载着他直奔科技部。
路上杨爱民拨通了王强的电话,“王教授,你和秦斌现在在哪呢?后续实验开始了没?”
“我们现在在宁波这边的实验室,研究已经开始了。”王强戴着护目镜大声说,旁边秦斌正拿着切割机在切割“灵龙”的外壳,火星四溅,噪音让他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
杨爱民听到了那头嘈杂的声音,切割机的声音稍微有点烦躁,“嗯,你们先尽快把‘灵龙’这边处理完,有消息了立马联系我。”
“我知道了。”王强大声回,说完就挂断了电话,眼睛看向了切割机的刀片和“灵龙”接触的地方。
路上司机没有说话,杨爱民也沉默着看着一路的风景,他坐在后排靠右的座位上,右肘拄在车门的里面扶手上,手背抵着下巴。
过了两个多小时,车子才驶到了科技部,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王志强的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
走进办公室杨爱民才发现魏国凤也在这里,之前王志强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只是说让他过来有事商量。
看到杨爱民走了进来,魏国凤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敬了个礼,从茶桌上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他,王志强给他倒了杯白开水。
“杨教授,这是我们做的一整套计划,名字叫做‘偷天换日’,您先看看,我再给你讲讲。”
杨爱民接过来看了一眼,慢慢坐到了沙发上,双手拿起文件细细地阅读起来。
“我们把这个计划分为了四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进行先期理论设计和实物实验,这部分主要在国内进行,经过多位核武器专家和军事专家的推算,我们决定在挑战者深渊引爆一颗当量为五百万吨级的中子弹,为了验证理论设计我们决定在下个月先在陆地上进行一次实验,地点已经选好了,就在我们上世纪的核试验场所。
由于我们国际上已经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所以这次实验我们要对其进行掩饰。掩饰计划是在酒泉发射一颗装有高达十吨重的钨芯卫星,在引爆中子弹的时候会操控卫星连带钨芯向核爆中心坠毁,钨芯的坠地时间将会和引爆时间的误差控制在三秒之内,同时也算是进行天基武器的实验了。
您之前说的会毁坏海底金字塔的事我们也考虑过了,如果王教授他们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法拆解‘灵龙’,我们就把它放到核爆中心,如果在天基武器和核爆的双重打击下它还能完好无损的话,那么海底那个金字塔也就不是问题了。”
魏国凤说完停了一下,看着杨爱民的表情等着他的反应。
等了半晌杨爱民才说:“瞒天过海?第二部分呢?我们怎么在海底引爆核弹。”
“第二部分是这样的。”魏国凤继续说:“在第一部分计划完成后,我们军方计划和美国等国家举行一次联合军演,地点就在关岛及周围的菲律宾外海。在演习结束后我们的舰队会以友好访问的名义开往塞班岛,途中会路过挑战者深渊的正上方,这个时候我们会把中子弹投放到预定位置。
在中子弹到达预定位置后,我们会在塞班岛远程遥控引爆,届时还能直接观测到核爆的威力,对其进行评级,以判断杀伤力是否足够毁掉下面的威胁。”
“你们在塞拜岛的时候就引爆核弹不会对我们的舰队产生威胁吗?”杨爱民问。
“会有一部分威胁,不过大多是海啸的威胁,核辐射的话我们会给士兵提前做好预防,而且中子弹的核辐射在海水里会被阻挡很多,几个小时到一天内核爆引起的反射性污染就会大量消散,也不会对后面的科研工作产生影响。”魏国凤解释完又继续说:“在后面就是第三部分了。
在海底引爆中子弹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预计会引发大地震和海啸。地震的级数我们无法评估,这和那边的海底地质有很大的关系。海啸的话预计浪高会在十到三十米之间,将会席卷整个东南亚地区和日本地区,最远可能会波及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
参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的意见,在核爆过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会进入活跃模式,整个太平洋底的地理环境会有一次大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海底地震。
第四部分就是在地质环境稳定后,我方对事态稳定后各国反应做出的应变,预计我们能再次到挑战者深渊进行探索的时候世界上有实力的国家都会参与进来,届时军方会动用一切力量组织外部其他势力参与进来。
具体计划是以海底核爆中心划定一个半径为一百公里的圆形区域,所有进入该范围内的船只和潜艇、潜航器都会被隐秘处理掉,包括我方,直接营造出一个真空区,以确保我们研究的保密性。”
“那我们怎么过去?”杨爱民忽然抬起头问。
“当营造出真空区后,各国的船只之类的都会在一百公里外停下,我们也同样如此。”魏国凤解释。
“一百公里外下海,单趟下到一万一千米的海底我们需要走一百零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天鲸’在全速行驶的条件下十六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也只能往来四趟而已,这样进度会不会太慢了。”杨爱民问。
“是这样的,上面决定在海底直接建造一个长期的实验基地,建好后你们科考队的人就要长期生活在海底了,没有什么重大的事都不会再回来了。”魏国凤继续说。
“我可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了,今天在延安的时候我去医院做了个检查,肺癌晚期。”杨爱民把手里的文件放到了茶桌上,看着王志强和魏国凤说。
办公室里忽然安静了下来,杯子里的开水已经变得温热,杯口还有一些水珠凝结在了上面。杨爱民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您告诉其他人了吗?”王志强问。
“没有,你们俩是第一个知道的。”杨爱民慢慢说:“医生说我顶多还有半年的时间,我想按照上面的计划的话我是没有机会了,你们选好代替我的人选了吗?”杨爱民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诊断书,摊开后放在桌子上往前递了递。
王志强拿过来看了一眼没有说话,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机拨下了一个电话,又把诊断书递给了魏国凤。
“什么事?”电话那头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和之前那个穿着中山装、眯着眼的男人声音一模一样。
“杨教授这边出了点问题,我们可能要启动后备计划了。”
“怎么回事?”
“杨教授得了癌症,医生说他还有半年的时间,按照我们的计划杨教授可能等不到‘龙宫’的建成。”
电话那头男人沉默了几十秒才说:“先安排治疗,后备计划也准备跟上。”
“是,首长。”
王志强把手机放回了口袋,看向了杨爱民,“杨教授,上面说先给您安排治疗。”
“算了吧,我的身体我知,你们准备好后续人选就行。”杨爱民说完喝光了杯子里的水,“还有其他的事没?”
“目前就这些了。”魏国凤回。
“那我就先回去了。”杨爱民站起了身子。
“让司机送送您吧。”王志强说。
“不用了,这里离我家不远,我走路回去,散散心。”
杨爱民说完就往办公室的外面走去,王志强和魏国凤站起来对视了一眼,没有送他。
外面夜已经深了,六月的北京街上吹着微醺的风,暖暖的很是舒服。杨爱民穿得有点厚,没走几步额头就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坐在马路牙子上歇了一会儿,路过的出租车大灯闪了两下,被他摆手拒绝。
过了一会儿他慢慢站起身子,背着手继续往前走着,时不时地咳嗽两声,路灯下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黑夜渐渐吞没了他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