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过得快,建安元年(196年)到了。初闻建安这个年号时,陈炎感到奇怪,他一直以为建安这个年号是刘协东归之后才使用的。现在才知道,这年号与东归也没有直接关系,在东归前就已经使用了。

陈炎治下,一切都在恢复,国渊引导和安排了两个半郡的百姓播种种地。两千多名俘虏也开垦了三万多亩田,要是顺利的话,这可是能产五万多石。俘虏只需管饭,无须从中发粮饷,至少有四万石的盈余。

除此外,有两千名士兵也在种田,也种了近三万亩。当然,士兵种的田,要抽出一部分作为士兵的粮饷。另外,再加上百姓的税粮,今年能顺利收成的话,他能养上万军队了。

潘璋在东平陵主持士兵招募工作,但收效甚微,兵力没有明显增加,只是补充了此前战死的兵力。如今陈炎手下兵力仍保持在三千兵力出头。关键是,陈炎招募士兵太保守,一般都遵从百姓的意愿,不像袁绍之流,通常采取强迫的方式,去民间抓壮丁。

元月上元节过后,陈炎就带了些人去了朝阳城,去看望高顺。高顺心里很高兴,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厚待。

“国相,你带那么多鸽子干嘛?莫非国相喜欢吃这鸽子肉,就随行带着?”高顺看到陈炎带来了几十只鸽子,感到好奇。

“你胡说什么?这鸽子不是养来吃的。”

“那养来干嘛?”

“仲从可曾听过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不曾。”

“就是用鸽子来传书信。”

“这怎么可能?鸽子能传书信?”

“自然是可以,否则我辛辛苦苦养这些鸽子干嘛?”陈炎养鸽子自然不辛苦,因为又不需要他自己亲自去养,他安排别人养就行了。

他接着说:“鸽子有一个非常强的本领,便是能在数百里内认巢,也就是说,我在朝阳城养了一些鸽子,养熟了之后,把这些鸽子带到东平陵去,再把鸽子给放了,这鸽子还能飞回朝阳城,飞回这个笼子里,你说神奇不神奇?”

“竟有此事,国相莫不是骗我?”

“哈哈,等养熟了不就知道了?”

“可是,就算真是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高顺一时没意识到飞鸽传书的作用。

“今我在东平陵养了一批鸽子,到了战时,我再把这些鸽子带来朝阳,若朝阳城有军情,你就可以写在纸上,将其绑在鸽子的腿上,再把鸽子放飞,一个多时辰后,我在东平陵就会收到这消息。”

高顺一听,立马瞪大眼睛:“原来……还有这用途,妙啊!这么说,朝阳城若有异动,国相一个多时辰后就能知道了?”

也难怪他震惊,朝阳城到东平陵路程约两百里,大军行军三四天时间,用快马传送需要一天多时间。一听到只需要一个多时辰就能把消息传到,他不震惊都不行。

“正是,怎么样?哈哈。”

“妙,国相真乃神人。”

“所以才叫飞鸽传书……不过,这飞鸽传书有几个不足之处,一是传书的距离一般有三四百里距离,如果太远,鸽子也会迷路。好在朝阳城和东平陵之间的距离不过两百多里,还在鸽子认巢的范围内。”

“二是传书途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事故,例如被猎人给射下来了,或遇到恶劣天气,导致无法送达,又或鸽子被别的猛兽给吃了。所以,若你使用这鸽子来传递消息,最好一次多放飞几只鸽子,只要其中一只送到就行。”

“朝阳渡乃是从平原进入济南最近的渡口,袁绍下次派兵来攻,如果不绕道走兖州或乐安郡方向,很有可能还是会走这个渡口,届时有这飞鸽传书传递军情,可就方便了许多,就算敌军把朝阳城围个水泄不通,咱这消息还照样能传出,我在东平陵提前收到消息,也好做出应对。”

“国相说的是,那我也得在朝阳城养鸽子。”

“哈哈哈哈,你乃大将,操心养鸽子干嘛?我自然会另外安排人来养,且这鸽子认巢,也是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做到。擅长养鸽子的人,才知道怎么去训练鸽子。”

“国相说的是。”

正事聊完之后,两人又聊起一些私事来。

“仲从,正旦日你留守朝阳,不能回东平陵,可曾把家人接过来一起过?”

“没有,我在军中,若把家人带到这里,只怕会误了大事。”

“说得有理,只是如今不是战时,你也可以抽出几天时间,回东平陵与家人相聚,这倒也无妨,军中有副将,亦不会耽误事情。”

“谢国相。”陈炎都说了可以请假回家,高顺心里也高兴,很爽快地接受了陈炎的好意。

“国相!”高顺又叫了一声。

“什么事?”

“国相年纪二十四五了吧,该成亲了。”

“哈哈哈哈,你还操心这事?”

“国相称雄一方,创基业不易,自然要留传后人,否则臣子不安。这几年战事紧张,国相东征西讨,这事也就耽误了下来,可如今国相已在青州站稳脚跟,要尽早成亲才是。”

陈炎知道高顺说得有理,这时代的人普遍有这种想法,而且他这年纪已经是超大龄青年了。他点了点头:“好吧,回东平陵,我叫人操办此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高顺听了,放下心来,也点了点头。

陈炎在朝阳城待了几天后,就回了东平陵,飞鸽传书后面的事情,他就交给了高顺。

……

在东平陵的衙署里,杜袭把年初的一些事情跟陈炎汇报了一下。汇报完了之后,两人闲聊了起来。

“国相在青州根基已稳,又刚得齐国,可曾回过家乡?”

陈炎摇了摇头:“十年前黄巾之乱,父母带我远离家乡,之后颠沛流离,当时我年纪小,我只记得家乡似乎是在广县,后来根据记忆找到了一处乡村,但听说村里人早就死绝或逃亡了,无法问出详细信息,如今亦不能确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