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当农耕文化传承中心的工作步入正轨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县里要举办\"现代农业创新大赛\",获胜团队将获得500万项目扶持资金。

\"这是个机会!\"季雪拿着比赛通知找到我,\"我们可以把农耕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创新结合起来参赛。\"

我正要答应,突然发现通知上有一行小字:参赛团队必须有三年以上农业科技研发经验。这对成立才几个月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别担心,\"郑浩主动说,\"我可以请我姐夫帮忙,他在农业科技公司工作多年。\"

然而,当我们找到郑浩姐夫时,却发现他已经加入了另一支队伍——由农业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王强带队的\"科技农业联盟\"。

\"你们还是放弃吧,\"王强傲慢地说,\"就凭几个年轻人加上一堆老物件,也想参加创新大赛?\"

我没有被他的话打击到:\"正是因为我们既懂传统又敢创新,才更有优势。\"

回到展馆,我召集团队开会。\"既然别人质疑我们的经验,那我们就用事实说话。\"

何俊第一个站出来:\"我已经完成了智能农具的初步设计,把物联网技术和传统工艺结合起来。\"

\"我这边也有进展,\"苏瑶说,\"基于老农民的经验,我开发了一套农作物生长周期预测模型。\"

看着团队成员的干劲,我更加坚定了参赛的决心。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参赛计划:以\"传统智慧现代转化\"为主题,展示如何用科技创新助力农耕文化传承。

然而,困难接踵而来。首先是实验田出了问题,新开发的智能农具在测试中频频出现故障。

\"问题出在传感器上,\"何俊熬了一夜终于发现原因,\"我们想当然地用了标准参数,却忽略了本地土壤的特殊性。\"

这时,老者带着几个村民来了:\"要不让我们帮你们测测土?几十年的经验,比什么仪器都准。\"

在老农民的指导下,我们重新调整了设计参数。果然,农具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了。

\"看来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传统经验啊,\"季雪感叹道。

正当我们准备进行最后的测试时,王强又来了。这次他带来了媒体记者,声称要揭露我们\"虚假创新\"的真相。

\"他们根本没有研发资质,\"王强指着我们的展馆说,\"只是把一些老旧农具包装一下就敢说创新。\"

我沉着应对:\"请记者朋友们跟我来。\"我带着大家参观了实验田,展示了我们如何将传统农具改造升级,如何把老农民的经验数据化、科学化。

\"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我说,\"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传统在现代科技支持下焕发新生。\"

记者们拍下了大量照片和视频,这场危机反而让我们的项目获得了更多关注。

比赛当天,我们的展示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这个团队很特别,\"一位评委说,\"他们不仅有创新的技术,更难得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最终,我们从二十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你们赢得光明正大,\"王强的姐夫主动来道贺,\"你们让我明白,创新不是简单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在传承中寻找新的可能。\"

颁奖仪式后,团队成员聚在一起庆祝。\"林羽,\"马东感慨地说,\"这次比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是啊,\"我看着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伙伴,\"我们不仅赢得了比赛,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创新道路。\"

季雪举起果汁:\"为我们羽队干杯!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看着远处夕阳下的农田,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要在挑战中成长,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而这,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