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陶朱公把岭南那边怎么发展的这么大的说的很清楚。

在萧武帝登基没几年后,北胡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解决了。

接下来的时间,萧武帝想的就是怎么多弄银子,让百姓们能过的富裕一点。

在年少时就说要帮萧武帝捞银子的陶朱公立刻就被萧武帝给派出去了。

陶朱公去岭南还是和叶家的商队一起去的。

原本叶家在岭南有两家商行,规模还不小。

那时候,也有番邦小国弄点东西到岭南,但规模都不是很大。

也是因为规模不大,那时候番邦来的东西都挺金贵的。

叶家也是靠着跑了几次海外,才赚了不少银子的。

叶家不止是把海外的东西弄回到大渝,同样的也把大渝的丝绸,瓷器,茶叶往外面弄。

短短的五年不到的时间,叶家就隐约成了大渝最富裕的商户。

后来叶家成了皇商,商贸的重心放在了北地。

岭南的两家商行转让了一家出去,只留了一家商行。

而留下来的这家商行,也多数都是帮着叶家还有京里的一些勋贵,采买一些稀罕物件。

加上现在叶家又要往西南去,对岭南那边更是不怎么在意了。

陶朱公到了岭南后,正好是镇海王到海上当海盗的时候。

那时候镇海王疯了一样的把海上的那些岛屿都给占了。

大渝在海上能活动的地方越来越大。

周围的那些弹丸小国和大渝这边来往的也越来越密切。

来往多了,做生意的人也就多了。

做生意的人越多,陶朱公就越高兴。

税赋,加上各种管理费,还有可以把大渝的东西卖出去,行商司再参上一股做生意。

银子像水一样哗哗的流到了内府。

当然,陶朱公额很聪明,他既看到了商贸带来的机会,也看到了商贸可能带来的后果。

所以,他对那些进来的东西管的非常严。

一年出去多少东西他不管,你能卖的越多越好。

但进来的东西,他是一定会管的。

什么东西可以进来,什么东西不能进来。

还有一年可以进多少东西?陶朱公都有一定的规定。

大渝幅员辽阔,国力强,人口多,不管什么东西进来了,总能卖的很好。

岭南商贸发展的那些年,只要是在岭南做生意的,没有不发家的。

慢慢的,当地逐渐形成了八大商行。

几乎大渝所有的番邦商品都是这八大商行负责。

而陶朱公为了管这八大商行,特意奏请了萧武帝在岭南成立了一个海贸署。

海贸署不受当地官府管辖,直接对内府负责。

十年前,陶朱公离开户部后,也慢慢将手里的一些事务交了出去。

现在陶朱公也就是管着行商司而已。

岭南的事情,陶朱公已经很久都没管过了。

……

听陶朱公说完岭南的这些事情,叶辞书钦佩的看了陶朱公一眼。

岭南能有今天,陶朱公功不可没。

哦,还有镇海王的功劳。

要不是镇海王护着海上的安全,剿灭了那些海寇,岭南应该也没那么安稳了。

“一般来说,岭南的商行有海贸署和镇海王盯着,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叶少卿,你说说吧!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陶朱公问道。

叶辞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又问了另一个问题。

“公爷,您说在岭南开商行的那些商户,他们面临最大的风险会是什么?

会不会说突然冒出一批海盗劫商船。

或者说遇上大风浪了,船翻了?”

“不会!现在大风浪不敢说,毕竟那是老天爷的事情。

但海盗打劫?几乎不可能!

八大商行交易的地方都是在苏禄岛。

商行是去的时候把船装的满满的去,到了苏禄岛之后把货物卖了,然后再从在苏禄岛上等着的番邦的商户手里买番邦的货物带回来。

苏禄岛因为好停船,那里的位置好,现在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在那里。

总之,这些年来,没有听说过谁家商行的船被海盗打劫过。

因为大风浪……

去年倒是有一个。

八大商行里的顺记商行最大的一艘商船在从苏禄岛离开后,突遭海上旋涡,整条船都沉了。

其他的,没有听说过。”陶朱公立刻说道。

叶辞书点了点头,转而又问了一个问题。

“公爷,那这三年来岭南的商贸一直都很稳定是吧!

毕竟我看了那些账本,三年来交的赋税基本都保持在一个标准。

上下浮动不超过一万两银子。”

陶朱公点点头。

“嗯,岭南那边的税赋一直都很稳。

卖出去的东西是有数的,除了大渝自己消耗的,其他的运到海外卖了,数量每年差不多。

除了岭南那边个别的地方稻米一年三熟了,运到外面多了一点,其他的都很稳定。

海外进来的货物,更是每件货物都要登记的。

所以,岭南的税赋一直很稳。”陶朱公笑道。

虽然他不知道叶辞书问这个的意思是什么,但肯定是个问题。

果然,叶辞书也不藏着掖着了。

她从自己的手腕上摘下一串金琉璃珠串放在了陶朱公面前。

这是初一那天,她去春不晚和十二爷喝茶,寒酥跑出去逛街特意给的她买的。

五两银子!

叶辞书当时还很惊讶。

“公爷,这串琉璃手串是我的丫头在京城的博古斋里用五两银子买的。

这样的手串在三年前值多少银子呢?”叶辞书问道。

陶朱公的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他拿起叶辞书放下的金琉璃手串看了看,脸色立刻严肃起来了。

“五两银子买的?你确定不是五十两?”陶朱公追问。

叶辞书摇头。

“就是五两银子,金琉璃手串五两银子。

白琉璃手串三两银子。

京城博古斋的账本上应该可以看到这些账的。”叶辞书肯定的说道。

陶朱公的眼神一下子就凌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