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此人刚愎自用,竟敢抗拒朝廷之命,太祖闻此,怒不可遏,遂率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围攻沧州。然刘守文负隅顽抗,城池坚固,加之兵强马壮,太祖大军虽勇猛无比,却一时难以攻克。此等僵局,太祖心中焦急,遂召李珽前来,命其撰写檄文,以声讨刘守文之罪,鼓舞士气,振奋军威。
李珽接旨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动身前往军营。他深知此檄文之重要,关乎大军士气,关乎朝廷威严,更关乎太祖之颜面。于是,他来到军营外的帐篷里,铺开纸墨,提笔疾书。只见他笔走龙蛇,字字有力,句句铿锵,将刘守文之罪状一一列举,又极言大军之勇猛,朝廷之威严,太祖之英明。不多时,一篇洋洋洒洒、气势磅礴的檄文便已呵成。太祖览后,大加赞赏,称赞李珽之才,实乃当世罕见。
时光荏苒,转眼便至公元907年,开平元年。这一年,太祖受禅称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宰相们见太祖登基,纷纷上表祝贺,并提议让李珽担任考功员外郎、知制诰之职,以表彰其才华与功绩。然而,李珽却深知太祖之心思,他揣测太祖并不想首先提拔旧僚到如此清显之职位,以免引起他人非议。于是,他三次上表,坚决推辞此职,言辞恳切,情意拳拳。太祖见其如此,心中颇为感动,遂颁发诏书,褒奖李珽之忠诚与谦逊,并允许了他的请求。不久之后,李珽便以本职监管曹州事务,开始了他的地方官生涯。
曹州,地处京城数百里之外,地广人稀,民风彪悍,官吏狡猾。前任官员们,或因能力不足,或因手段软弱,皆未能妥善治理此地,导致曹州局势混乱,百姓苦不堪言。李珽到任后,深感责任重大,他深知唯有以身作则,方能树立威信,唯有勤政爱民,方能安抚民心。于是,他每日勤勉理事,亲自巡查,与百姓亲如一家,倾听他们的疾苦与诉求。在他的努力下,曹州局势逐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一年之后,曹州便焕然一新,百姓对李珽赞不绝口,称其为“青天大老爷”。
李珽在曹州的政绩,很快便传到了京城,太祖闻此,心中大喜,遂召李珽入朝,担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之职。李珽在朝期间,继续发挥他的才华与智慧,为朝廷出谋划策,深得太祖信任与重用。
不久之后,许州节度使冯行袭病重,无法理事。太祖深知冯行袭之重要性,若其病逝,许州必将陷入混乱。于是,他派李珽前往许州,担任留后之职,以窥察情况,稳定局势。李珽到任后,首先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温暖。同时,他又亲自探望冯行袭,劝其好好调养身体,并承诺若其不测,子孙定能保住后福。冯行袭闻此,感动得热泪盈眶,遂解下两枚官印,交给李珽代理军府事务。李珽不负所望,将许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太祖看后,大为赞赏,称赞道:“我本来就知道李珽一定能办好我的事,冯行袭的家门不会衰败了。”于是,任命李珽为匡国军留后,不久又征召他为左谏议大夫兼宣徽副使,委以重任。
李珽跟随太祖征战多年,历经风雨,见证了太祖的英明与伟大。一次,他们征战到魏县,经过内黄时,太祖忽然问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内黄?”李珽闻言,微微一笑,答道:“河南有外黄、小黄,所以这里叫内黄。”太祖又问:“外黄、小黄在什么地方?”李珽不假思索,答道:“秦朝时有外黄都尉,治理外黄,有旧城墙,现在在雍丘。小黄在北齐时被废除,它的旧城墙现在在陈留。”太祖听后,大为惊叹,称赞李珽学识渊博,多次在众人面前夸赞他。
然而,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当朱友珪篡位之后,李珽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任命为右散骑常侍、侍讲学士,虽然职位依旧显赫,但心中的忠诚与信仰却已荡然无存。在内部讨伐的那天,军士大乱,京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李珽在那天晚上,不幸被乱兵所伤,鲜血染红了衣襟。他躺在床榻上,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无奈。那一夜,他在洛阳悄然离世,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李珽性格孝顺友爱,与弟弟李琪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他们相互扶持,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李珽的离世,让李琪悲痛欲绝,他失去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与依靠。然而,李珽的孝顺与友爱,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被士大夫们所称颂。
注:根据《欧阳史》之记载,尚有《裴迪传》与《韦震传》两篇传记,然原文已遗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无法采补其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