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旧五代史品读 > 第11章 王景仁(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刘知俊的叛变如同平地惊雷般震撼了整个朝廷时,王景仁正跟随皇帝紧密地部署在陕州。他深知,这次叛变不仅是对朝廷权威的挑战,更是对自己忠诚与能力的考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开始协助杨师厚,率领大军向西挺进,直指关中。两军对峙,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然而,就在众人屏息以待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刘知俊却意外地选择了放弃冯翊,仓皇逃跑。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景仁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迅速调整战略,指挥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克了雍州、华州,降服了王建、张君练等一众敌将。在战斗中,王景仁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屡建战功,赢得了太祖的高度赞誉和嘉奖。

然而,王景仁的辉煌并未就此止步。当时,镇州、定州两地相继爆发叛乱,并公然依附于沙陀政权,对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太祖果断提拔王景仁为上将,统领步骑兵十万之众,担任北面行营都招讨使,委以重任,期望他能够平定叛乱,维护朝廷的统治。

公元908年,即开平二年的正月二日,王景仁率领大军与晋军在柏乡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然而,天不遂人愿,尽管王景仁拼尽全力,但最终还是未能扭转战局,王师不幸战败。这一败绩让太祖震怒不已,他立即将王景仁拘禁在私宅中,以示惩戒。然而,太祖深知王景仁是两浙地区的元勋所推荐,且其才能和忠诚仍可为朝廷所用,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只是撤销了他的平章事职位和兵权,并未对其做出更为严厉的处罚。

《欧阳史》中对于这场战役的记载颇为详细。据书中所述,王景仁在与晋人的战斗中,虽然英勇奋战,但无奈敌众我寡,加之战术上的失误,最终在柏乡大败。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京城,向太祖汇报了战况。太祖听后,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深知其中的缘由。他叹了口气,对王景仁说道:“我也知道这件事的经过,大概是韩勍、李思安这两位将领轻视你是客将,而不愿意听从你的节制和指挥。这也算是我们内部的一个教训吧。”几个月后,太祖念及王景仁过去的功绩和才能,决定重新启用他,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

末帝即位后,王景仁再次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他被任命为南面北面行营招讨应接使,率领一万多兵马攻打寿州。在霍丘的交战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战斗素养,成功擒获了贼将袁丛、王彦威、王璠等人,并将他们送往京城示众。这一胜利不仅提振了士气,也为后续的战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朱瑾率领的大军很快便杀了过来。面对强敌压境,王景仁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带着几名骑兵奋勇冲击,敌寇在他的勇猛攻势下纷纷退缩,不敢逼近。然而,由于兵力悬殊,王景仁最终决定率领军队撤退。在渡过淮河时,他再次担任后卫部队,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布局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抵御了敌军的追击,使得军队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而朱瑾虽然兵强马壮,却也不敢轻易渡河追击。

《九国志·朱景传》中对于这场撤退战也有着生动的记载。据书中所述,当王茂章(即王景仁)前来侵犯时,朱瑾为了在淮河上占据优势,曾在可以涉水的地方立下了标识。然而,王景仁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细节,他偷偷地将标识移到了深潭水中,并立在浮木之上。结果,当王茂章的军队在渡河时,由于误判了水深,导致大败。许多士兵望着标识涉水而过,却纷纷溺水而死,尸体堆积成了京观。这一惨痛的教训让王景仁深刻认识到了战争中的狡诈与残酷。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与王景仁开着玩笑。在返回途中,他因病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诏书追赠他为太尉,以示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史臣在评论他时说道:“刘鄩以机谋策略自负,贺瑰以忠诚坚毅着称,康怀英以勇猛辅佐时局,而王景仁则以忠贞纯正报效国家。从他们的才能和功业来看,都是名将之才。然而,虽然他们有善战的功劳,但也有败军的过失。这说明用兵没有常胜之理,这绝非虚言啊!不过,刘鄩在据守兖州时,对师范尽心尽力,其忠诚可以与古代的英公相比。而与上述几位将领相比,王景仁虽然也有过失,但他的忠诚和勇猛却同样值得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