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中国的教材
中国教材的问题,文科就不说了,因为那个说了也没有用,不是我能够改变的,文科的教材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党和国家服务,所以就有很多低智商的文章在里面
下面就来说说理科教材的问题
中国的理科教材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那种知识的,所产生的过程说明白
作为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我可以说,这一点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一个学生的自我探究的人类,可以培养一个学生的创新的能力,比如爱因斯坦,他是怎么发现的?相对论,比如牛顿是怎么发现的?万有引力的定律,把这个详细的过程写出来,那么就会非常的有趣,你也会从而对科学有兴趣,中国的教材呢,直接给你抛出一个观点,就是说万物之间都有引力,拿出一个公式,就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它们的距离的反比,等于它们质量的正比,然后就出一些题目,让你来算甲物体2400吨,乙物体3600吨,他们相距千米,算一下他们自己的盈利是多少,然后出一堆,这样的题目,这有什么意义呢?蠢的要死,要怎么设计呢?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你首先就要,引出一个问题,牛顿为什么会想到万有引力?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当时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已经发现了,比如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很多行星,比如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它们都是绕着太阳转的,然后木星又有很多卫星,而月亮也是我们地球的卫星,那么这不是很自然的,就会想他们为什么会绕着转呢?如果你看到这些情况的话,会不会也这么想啊?这不是很自然吗?所以嘛,牛顿也不那么伟大嘛,对吧?不过就是看到了这么多的现象,想了一下诶,他们为什么会互相绕着转呢?是不是之间有什么利益呀?这个力一个名字叫做引力,再想一下,是不是什么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呢?然后这么一想的话哇,原来是如此什么东西之间都有引力,为什么苹果从天上会掉下来呀?哦,原来是苹果受到了万有引力,受到了地球的引力,这样一想的话,哎,你也许你也和牛顿差不多呢,对吧?你说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呐?中国的教材呢?蠢的要死,没有把这个有趣的过程写出来,直接抛出来一个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砸了一下牛顿的头,然后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刚才人工智能反驳我说说牛顿发现这个万有引力,不是凑数据,而是什么范式的革命?是什么根据数学的理论的推导?我只能是呵呵一笑,像这种凑数据的这样一种方式,在科学上是非常普遍的,很多时候首先就是做实验,做了实验得出了数据,然后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特征,然后就凑出一个公司就是这样做的,基本上都是这么做,比如后来的普朗克,他为什么会提出那个量子力学,也就是凑数据,因为当时那种,也就是黑体辐射的问题最终会导致紫外的灾难,那么,普朗克就通过凑数据的方式得到了一个新的公司来和实验相符合,所以他就提出了量子力学,所以的话,凑数据的方式在科学实验当中,科学的理论当中都是非常普遍的,通过凑数据,然后找出一个公式,这什么科学范式的转换之类的,那只是后话
反正中国的教材嘛,就是这个最特别是理科的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一个,就是说没有重视这些理论的发现的过程的讲解怎么来的,而是直接给你来一个,结果你怎么能明白呀你?比如初中的数学,初三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那个公司还也不算简单哈,它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其实把它讲出来还是蛮好玩的,但是呢,就是不讲,其实它就是凑成一个完全平方嘛,然后再来求解得出来的公式,通过这样一种推导过程的讲解,就可以使得学生对学习理科有很大的兴趣,再比如在几何里面,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怎么得来的呢?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得到这个过程嘛,教材把这个过程写的清清楚楚,让学生可以自学中国的教材是不会这么做的,只是告诉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为什么呢?就是告诉你这是定理,所以呢,学生就是,只会死记硬背,不会自己去创造发明发现,这样能有什么创新能力呢?如果你学习了这种推导的过程,也许你自己一个人就能够推出整个的欧几里的几何学,那么你是不是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呢?你就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数学家,我像欧几里德一样的伟大,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所以如果你看到外国的教材,你就会知道中国的教材是多么的傻逼,多么的傻,多么的蠢,是一群弱智写的弱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