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清的故事 > 第15章 洪亮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亮吉,字君直,自号江北,乃是江苏阳湖(今之常州也)的一位才子。乾隆五十五年,他一举夺魁,中了榜眼,那可是风光无限,直接被拉进了翰林院,当起了编修,后来又跑去贵州当了学政,可谓是仕途一片光明。

到了嘉庆元年,也就是1795年,咱们的洪大才子又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京城,这次可是直接进了上书房,当起了皇曾孙奕纯的老师,那可是皇家的私人教师啊,地位不一般。

嘉庆三年,洪亮吉心血来潮,搞了个“征邪教疏”的考核,让翰林和詹事们一个个挠头苦思。他呢,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把朝廷里里外外的毛病都翻了个底朝天,那叫一个直白,看得人心里直发怵,也因此惹来了不少人的白眼。

可巧不巧,这时候他弟弟去世了,洪亮吉心里难受,干脆就辞了官,回家乡去了。

转眼到了嘉庆四年,乾隆老爷子驾鹤西去,这时候朱珪跳出来说:“嘿,洪亮吉这家伙不错,让他回来修《清高宗实录》吧!”洪亮吉呢,虽然心里头觉得自己这榜眼出身,又当过学政,去修史书有点儿大材小用,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可他这人心高气傲,对这整天埋头写字的活儿实在提不起兴趣,没多久就耐不住性子了,心想:“我堂堂榜眼,怎能如此憋屈?”于是,找了个由头,又打包袱回家乡逍遥去了。这洪亮吉啊,还真是有个性,连辞职都能辞得这么洒脱!

辞官可不是真的想走,他心里头的小九九啊,是想通过这一招“欲擒故纵”,让皇帝老儿注意到他,说不定还能挽留一下,给他个更大的官当当。可惜啊,嘉庆帝可不是吃素的,早就对他那直言不讳的折子心里有数了,见他主动请辞,乐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凉快凉快。

洪亮吉呢,心里那个憋屈啊,心想:“我这一肚子才华,怎能就这么埋没了?”于是,他回到家,也不闲着,把一腔热血都化作了笔墨,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长篇大论——《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这奏疏啊,写得那叫一个洋洋洒洒,把朝廷的种种问题都剖析得头头是道,就差没直接说“皇帝,你该听听我的!”

可问题来了,这奏疏怎么写好了,怎么送到皇帝面前呢?要知道,在京城这地界儿,可不是谁都能跟皇帝直接对话的。洪亮吉官职不高,又不是专门负责提意见的御史言官,想直接把奏疏递给皇帝,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想出个主意:“嘿,我何不把这奏疏多抄几份,送给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让他们帮我递上去呢?”于是,他精心誊写了三份奏疏,装得整整齐齐的,然后就像送快递一样,分别送到了三位大臣的府上。他心里那个美啊,想着:“这下总该有人能帮我把这奏疏送到皇帝面前了吧?”至于能不能成,那就得看这奏疏够不够“惊艳”了!

洪亮吉那小子,辞了官还不消停,非得搞出点动静来。他精心炮制了一份奏疏,打算通过“快递”方式送到皇帝面前。这第一站,就选中了朱珪,那可是嘉庆帝的老师,上书房的总师傅,户部尚书,爱惜人才出了名的。洪亮吉心想:“朱大佬这么赏识我,这奏疏交给他,肯定能上达天听!”结果呢,朱珪看了奏疏,眉头一皱,心里头想:“这小子,还是太年轻,这话说得太直,我得保护他。”于是,奏疏就被朱珪“私藏”了,愣是没给嘉庆帝看。

接下来,洪亮吉又盯上了左都御史刘权之,这可是他的翰林老同学,感情深得很。嘉庆帝对刘权之也是青睐有加,一亲政就提拔他,还让他和朱珪一起主持会试。洪亮吉心想:“老同学,这回你得帮我一把!”特意在奏疏上注明:“嘿,我还给朱珪也送了一份,你可别跟他说啊!”结果,刘权之看了奏疏,心里头那个纠结啊,最后还是决定:“算了,这锅我不背,奏疏还是留着自己看吧。”

最后,洪亮吉把希望寄托在了成亲王永瑆身上。这位十一阿哥,不仅掌管军机大事,还总理户部三库,书法更是一绝,跟洪亮吉那是志同道合,关系铁得很。洪亮吉想:“永瑆兄,这回就靠你了!”奏疏一送过去,永瑆也没细看,直接就当“快递小哥”,给嘉庆帝送去了。这下,洪亮吉的奏疏终于“上路”了。

得说一下,这份奏疏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里面的“别成亲王”就是专门给永瑆的那份。至于给朱珪和刘权之的,那就得叫“别朱珪”和“别刘权之”了。洪亮吉这“快递”业务,搞得还挺专业嘛!

嘉庆帝那天收到洪亮吉的奏疏,就像拆了个“惊喜”包裹,一读之下,脸色铁青,差点没把奏疏给撕了。他心里头那个火啊,立马拍板:“这小子,得治他个死罪!”虽然不能直接怼自己皇兄成亲王,但嘉庆帝心里有数,一个多月后,找了个由头,就把成亲王从军机处给“踢”出去了,还撤了他的户部总理职位,算是给洪亮吉的奏疏“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