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清的故事 > 第17章 首战不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噶尔丹兴兵两万抵达这个乌尔会河,大量的这个喀尔喀人难逃向清朝呢寻求帮助,清朝的大军收到了大量准噶尔军队正在领着掠夺来的喀尔喀的部族,辎重以及牲畜正在沿着乌尔河的消息。

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所以决定派兵平定这个准噶尔。这一年的九月啊,战争在乌尔会河爆发,史称乌尔会河之战,这是大清跟准噶尔的第一次正面。清军这边的统帅是阿尔尼,他决定打个准噶尔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便去寻找清军作战,说实话这家伙的指挥能力真不怎么样。他拨出了二百名蒙古勇士作为先锋去打准噶尔人。又下令让跟着准噶尔有仇的喀尔喀蒙古五百士兵,去偷袭对面的辎重车辆,想以此引起骚乱,估计他那天也是看了三国演义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战争胜负的节点就是曹操烧了乌巢的粮草,他也想这么干。

但是他没想到军纪这个问题,喀尔喀的人根本不听他的号令,不是去攻打辎重队伍而是去抢夺之前准噶尔俘虏的那些自己的子女和亲朋,反而造成了他这边的混乱。

看到这种情况,他只能下令军队后退,重新整军再战,就这样大好的战机白白的浪费了,本来想打个措手不及的,这下可好,他也得调整了。

但是噶尔丹可不是他,不会给他调整的机会的,并且拷问抓来的清军俘虏,在俘虏口中得知的清军的大概人数和军事水平,于是噶尔丹开始了他的计划。他知道目前对手的实力是不如自己的,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就是说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就进攻,两倍就得努力战胜敌军,差不多的就要分散对方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如果兵力不如人家就避免作战。而这位噶尔丹采取的战术是兵行险着,打算歼灭这伙清军。

他先将一部分军队隐藏起来然后将其他的军队分成了两翼,摆出了迎战的阵型,这就是蒙古人最擅长的弓形阵法,噶尔丹还要求士兵下马作战,用长枪和盾牌组成防线,后面还有一排排的火枪和火炮。之后清朝军队开始进攻,清军虽然冲击的很勇猛,但是缺少火枪和火炮非但没有击溃噶尔丹的战阵,反而自己的伤亡是越来越多。一连数次的进攻均宣告失败。噶尔丹将自己的阵地选择在了一个高地上,所以清军都是仰头进攻。不但进攻不上去还被准噶尔的火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喀尔喀的蒙古人被噶尔大打的是抱头鼠窜不顾清军统帅的命令私自撤退,其他的蒙古人也跟着撤退,这个时候的噶尔丹看时机已到,于是派兵从上山绕到了清军两侧,形成了合围之势,在噶尔丹犀利的攻势下,清军不能阻挡,纷纷撤退,仅有统帅阿尔尼带着少量的人突出了重围,将所有的武器和辎重都留给了噶尔丹,而这个时候的噶尔丹的损失则是非常的稀少。

这是准噶尔和清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以准噶尔的大胜结束。

但是清军的对这个战争描写非常的模糊啊,估计是不好意思吧。只说呢,准噶尔有两万大军啊,但是呢,他们的鸟枪火力太猛,我们根本打不过,所以我们就撤退了,将自己的失败给归咎于武器没有人家先进。说的还挺好,我们就撤退了啊,不跟你玩了,你火力太强,虽然清廷对乌尔会河之战的记录寥寥无几,但是这场战斗被俄国人记录了下来。

康熙三十年年三月,一位这个噶尔丹的使者来到俄罗啊,这个他可能向俄罗斯报告这件事儿,或者请救兵,或者要叫要买火枪,甭管怎么说,在跟一位俄国将军的交谈当中他

提到了这次战役的情况,说这个天还没亮,大清的两个统帅对这个噶尔丹和他的主将就发动了军事进攻,据抓来的中国人说,两位统帅共有军队两万人。全部轻装没带大炮,只备有弓和矛,所以,噶尔丹略微整顿了武器装备之后,就率兵跟中国人。作战从黎明打到午后,

噶尔丹大杀中国军队,最后呢,缴获了500多辆大车和全部资助。这个基本与战场上的情况相吻合。

这个噶尔丹的这个使者给俄国朝廷汇报的这个报告里也写到啊,说噶尔丹呢,把中国兵杀的一个不剩。这个说法就有点吹牛了,但是呢,从侧面透露一个信息就是这一战确实清军被打的屁滚尿流,噶尔丹赢了。

不过客观来说,阿尔尼的军队只是清军当中一支缺乏战斗力的非主力部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清朝迟迟没有制定统一具体的作战方案,最后呢,只能导致先遣部队各行其是,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么一来,所以这次清军的失败并不能代表大清真正的实力。因为真正的老板康熙皇帝在酝酿着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