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要越过城门口那条河才能去往平定县……现在他县城倒是没有灾民,灾民大多数是在平遥城门口。”
听窦唯一的说法,意思就是唐广君没有动作,没有支援。
毕竟后续,谁也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高梦璃心下了然。
高梦璃盯着窦唯一,一言难尽:“大人,唐大人今年跟着你发展农业、商业,他县城今年的收成不低吧。
如果他不给你后援,而你这边又救灾不及,指不定灾民虽然没有银子坐船过去,后续自己扎木筏也要过去对岸的。
到时候就不是你的事儿,是他唐大人的事儿了。”
毕竟,赤裸裸的肥羊就在对岸,为了活命,灾民哪怕有落水的风险,那定会去尝试过河的。
等着救援也是死,不如放手搏一把,万一成功去平定县,那就是活。
诱惑不可谓不大。
窦唯一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自然明白高梦璃话中的深意。
轻轻叹了口气,他负手踱步,片刻后才开口:“本也没指望他能主动援手,唐广君此人,一贯精于算计。
今年收成虽好,可他定是怕分出粮食救济,损了自家库房的存货,影响日后仕途晋升的资本。”
三年表现优异,就能往上升迁。
今年刚述职,他与唐广君虽说没有排进前三,但是也是进了前十的。
只要再熬两年,他与唐广君都有升迁的机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唐广君他也没错。
毕竟当官有权,大家都图荣华富贵……
高梦璃与林夕听完神色凝重。
高梦璃只得叹了一口气,的确,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他们也不能过多要求别人。
但他俩是平遥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不得不管,要不然全部涌进村口。
天冷冻死饿死没人清理,很容易传播瘟疫,到时候,哪怕他们躲在村中,也无法幸免。
外援不行,那就内治吧。
高梦璃点了点头:“行,可以。那我先给你一万斤大米还有高粱。”
想着自家今年才囤的米粮,瞬间去了一半,高梦璃真是肉疼得紧。
“好,好,我这就给你写收据!”
窦唯一激动得立马从怀里掏出收据,又掏出他干瘪的毛笔,在嘴里舔了舔,赶紧把粮食的具体数量写上。
高梦璃看那早就写好落款和盖好的印章,嘴角抽了抽。
这,有备而来啊,就这么确定她会借粮?!
林夕接过窦唯一递过来的收据,想着家里还有一匣子,不由得上下打量一下窦唯一。
这窦大人穷成这样,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哦。
不过他不怕,大不了让子孙后代,子子孙孙去追债好了!
压根就没想过,窦唯一后都没有一个,两腿一蹬,估计就打水漂了。
高梦璃看了一眼收据,抬头交代林夕:“夕夕,你去村长家叫村长过来一下。”
林夕点了点头,起身就往村长家里走。
不一会,村长喜笑颜颜走了过来,对窦唯一与覃深深行了一礼:“窦大人,覃师爷你们这个时辰怎么来村了?!”
林夕叫他也没说什么事儿,这会儿到才发觉自己的衣食父母也在,心里难免好奇,毕竟现在是衙门上工时辰。
窦唯一神色凝重,朝村长微微拱手,沉声道:“村长,眼下灾情紧急,平遥城门口聚集了大批灾民,若不妥善处置,咱们整个县怕会有灾民暴乱。
弟妹大义,先捐出了一万斤粮食想着让你来安排事宜。”
村长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褪去,脸上一急,急急拉着窦唯一询问:“灾民?现在在哪?”
窦唯一点了点头:“唉,如今城门口有数百人之多,还有陆陆续续从别处过来的灾民……”
这好日子才刚过上,怎么摊上这档子事儿。
村长一听,天都塌了一半,还有一半是窦唯一给撑着的。
高梦璃拍了拍村长的手:“村长你也别太忧心,赶紧安排人出村,将望月到平遥县的路扫出来,把粮食运过去在做其他打算。”
村长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点头:“你说的是,我这就去召集人去把路清理出来。”
还好他们村的路都是铺的红砖,平整不说,还很好清理。
刚好山匪和莲花教下雪天停工,倒是可以喊过来干活。
绿林好汉一听,来活了,赶紧带着自己管的山匪过来登记报名!
毕竟,山匪干活,他们只需要看好他们,不让他们给逃了,就能一直拿钱!
所以只需要村长一喊,他们就把事情安排妥当了。
一群人来到四合院后面的地窑,打开地窖的门,开始一袋一袋搬运粮食,用马车运到平遥县里。
高梦璃也想知道城门口灾民的情况,带着林夕跟着过来城门口看看。
不多时,平遥县城的轮廓渐渐映入眼帘。
临近城门口,喧闹声愈发清晰可闻,灾民们的呼喊、孩童的啼哭交织在一起。
高梦璃与林夕没有经历过饥荒,倒是在末世的视频中,见过曾经战乱,无家可归,无粮可食的灾区。
受伤的孩童,绝望的大人,饥肠辘辘的肚子,这一幕与后世战区重叠了起来。
两人一时间,有些悲戚。
到了城门口,高梦璃吩咐王苟苟与大军赶紧把灶垒起来。
运了一马车煤,应该够烧几日。
火炉子也搬过来十个,放在灾区的棚子里给灾民取暖。
王苟苟与大军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
王苟苟手脚麻利地指挥着众人搬石头、和泥,不多时,几个简易却实用的灶便在城门口的空地上垒了起来。
大军则带着一帮人,一趟趟地搬运火炉子,将它们稳稳地安置在灾区的各个棚子里。
高梦璃又看向林夕:“夕夕,你带几个人去把车上的鸭绒被拿下来,给那些老人、孩子和体弱的灾民先铺上,这冰天雪地的,别冻出个好歹。”
林夕点头,转身带着梦泽几人忙碌起来。
家里的鸭绒被子也只能匀出五床,这无疑杯水车薪。
不过有,也比没有的强。
李大夫见村里大动,也带着药丸过来,和两个徒弟在灾民中忙碌。
本来,这两日一天一顿稀粥高粱米,灾民以为就这般吊着命饿不死已是庆幸,没想着,今日居然等来了其他救援。
孩童发烧,老人生病,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