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艳玲出门把信投在了邮筒里,抬眼就看见三个大老爷们吸溜着冰棍,也不知道在哪买的,冬天吃冰棍也不怕拉肚子。

钟跃民看见小姑娘从邮局出来,连忙招呼她,"妹子,这边。"

李艳玲这会儿兜里已经没什么钱了,不怕被抢,鼓起勇气朝着三人走去。

李昊看了看天,说:"姑娘你回厂里也没饭了吧?要不在街上随便吃点再回去?正好咱们聊一聊?"

"那就吃嘛!"

几人也不挑,在街边随便找了个店儿,点了东西后等上菜。

"姑娘你叫啥啊?"

"李艳玲。"

"我听跃民说你已经来深城两年多了?能给我们说说你的经历么?"

"有啥子好说的嘛?打工就是吃苦受罪喽,反正不是享福的事儿。"

"不是,主要是我看你年龄不大,今年刚成年吧?这也可以进厂?没人管?"

"咋可能没人管?我就是年龄不够,才进不到服装厂,改去了其他地方打工,没少受人欺负。"

见小姑娘不想说,李昊也没有执着去揭人伤疤,哪个打工妹是容易的?一个年龄不够,又没有暂住证,躲躲藏藏四处打工的女孩子,不被人欺负才是怪事儿。

"你是今年啥时候进的厂?"

"三月份,我一够年龄,见上一家厂子的工资要不到,提着东西就跑路了。

我又不傻,不是想找个吃饭睡觉的地方,怎么可能给他们打白工?"

"不用提前培训么?"

"这方面不严,我以前在私人小厂也干过,他们让我试试手,觉得我很不错,当天就安排我上流水线了。"

"拿正常工资?"

"你娃想莫子美事呢?有培训期和试用期的,就是比一般人要短一些。"

李昊和钟跃民对视一眼,明白这是有人吃空饷了。

正式职工和试用期的临时工工资待遇差距不小,一个月差不多能有个八十块差价。这是一个人,若是十个人,二十个人呢?这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压根就不起眼。

"你们吃的咋样?一日三餐是否有鱼有肉,有汤?"

"有啊,老板在这方面很大方,虽然肉不那么好,但是份量不小,还有海鱼和大虾呢,听人说都是进口的。

还有这边的米,没有我们四川的好,柴得很,没有嚼头。"

不用说,以次充好,便宜买些走私进来的海产品,虽然不过分,但是也能细水长流。四川米?很好吗?李昊规定的伙食费吃东北米也够了。

"住的呢?几个人一间宿舍?"

"住的不太好,原本说的是十八个人一个宿舍,却总是塞人进来,木板在两张床上一搭,我刚进厂的时候就住过,夜里睡觉总让人担心掉下来。"

"有风扇没?那么多人睡一个屋子,夏天怕是受不了吧?"

"我们厂好啊,一个屋有三台电风扇呢,一夜不关也没事儿,宿管不说我们的。

隔壁棉纺厂就不行了,我一个熟识的老乡就在那里上班,她们那车间简直能热死个人,夏天总是满身痱子,痒的受不了。

不过她们有高温补贴,能吃冰棍。"

"高温补贴就是冰棍?"

"要不然呢?"

钟跃民看着李昊阴沉下来的脸,捂着脸都不忍心看了。不用说,冤大头李昊想得很好,还给发高温补贴,不用说,肯定又不知道装进哪个机灵鬼儿的口袋里了。

"你们发工资按时按点儿吗?扣不扣钱?"

李艳玲听到这个,终于笑了:"这个我知道,全部按时按点儿还够数,当然也有罚款的,但是大都是罚的奖金。

我听车间主任和人聊过,说是这个有人专门查的,一旦发现就是重处,直接追责经理,他们宁愿多发也不敢克扣,就怕闹出事。

每当我们发工资的时候经理就四处跑,逮着人就问工资有没有拿到手,一旦发现有人没领到钱就大发雷霆。

哦,他用粤语骂人很有意思,总是说扑街仔,扑街仔,骂的主任和会计狗血淋头,都不敢还嘴。呵呵呵……"

"看病呢?"

"有医疗室,小病不要钱,就是一次只能拿一天的量。大病就不管了,发一笔违约金直接辞退,不少呢,也够良心了。"

李昊的表情都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了,就因为他们厂发违约金,单纯的小姑娘就觉得老板有良心,因为别的厂压根就不会发钱,他们只会把人赶走。

"不是,你难道不觉得应该去医院检查检查,若是因为工作患上的疾病,应该厂里负责么?"

"那怎么说的清楚?也没人愿意这么干啊!这也就是我们几个厂,老板心善才会给发些钱。

怎么?难道还想让我们和国有企业和那几个高科技厂子比啊?你脑子秀逗了?

这是服装厂,能干这活儿的一大把,你不同意可以不干啊,有的是人想来干呢。

就现在,多少人想进厂还得托关系呢,没有人去帮着和主任求情,没有人担保,想进来也不让进。"

宁伟噗呲一声笑了,"啥啊?有编制啊?还得求人,还得担保?有没有那么夸张?"

李艳玲瞪他一眼,结果又迫于宁伟那张冷峻的脸,赶紧又垂下眼眸,弱弱的说:"一看你就不懂,你知道一年涌进深城多少打工人?发工资准时又不胡乱克扣的才有多少家厂子?

能进这么靠谱的厂就烧高香吧。"

"这么说你很喜欢你们厂了?愿意在这里继续干下去?"

"当然,谁不想谁才是哈儿的呢。我没文凭,这已经是我两年多以来能找到最好的厂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