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里,让她感到无比的憋屈和愤怒。
她的目光在沉老爷子的背影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嫉妒、不甘、怨恨……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着她暗自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既然你们如此偏袒大房,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白丽在心中暗暗发誓,她的眼神变得愈发坚定和冷酷。
她开始盘算着如何能够在这场家族争斗中占据上风,如何能够让沉老爷子看到她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改变对她的态度。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的脑海中逐渐成形。
她决定利用顾家的这次求援,巧妙地周旋其中,既可以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可以借机打压大房的气势。
或许,只有这样,她才能在沉家这个大家庭中赢得一席之地,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白丽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
她知道,接下来的一步棋至关重要,她必须谨慎行事,才能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于是,她带着一丝冷笑,转身离开了客厅,准备开始实施她的计划。
......
白丽在心中盘算一番后,决定私下联系顾夫人,以此作为她计划中的第一步。
她精心挑选了一个时机,悄悄给顾夫人打去了电话。
她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交给了顾夫人。
那盒子里装的,正是苏漪刚回到沉家时,送给每位家族成员以求平安的平安符。
白丽特意提及此事,既是为了向顾夫人卖个好,也是想借此机会拉近与顾家的关系,为后续的计划铺路。
而此时的苏漪,确实正忙于与阎王合作的各项事宜。
她将精心准备的合作书递交给了阎王方面,希望能够尽快推动项目的实施。
在她看来,早日开始合作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因此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至于保姆前来通知顾家到访的事情,沉郁得知后,直接按下了这个消息。
他心中对顾家的态度十分明确:顾家若不亲自上门,还想让小妹苏漪主动过去,简直是痴心妄想。
因此,他故意让保姆在沉宅呆了二十多分钟,才放她回去复命。
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顾家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沉家对顾家的态度并不热情,也不会轻易妥协。
沉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顾家知道他们的立场和底线,好过日后翻脸。
白丽虽然暂时还不知道沉郁的这一举动,但她的计划已经在悄然进行中。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窗帘的缝隙,照在苏漪的书桌上时,她接到了关于《通灵》节目第二期录制的紧急通知。
得知录制地点竟被安排在了城悬寺,苏漪不禁皱紧了眉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这简直是在胡闹!”她低声自语,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城悬寺,那个敢给乔燃符纸的神秘之地,显然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图谋。
将节目录制地点选在这里,无疑是将整个剧组置于未知的危险之中。
苏漪深知,类似的情况绝非偶然。
节目组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但他们仍然选择了这个地点,这背后必然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她的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
路导,那位以严谨着称的导演,最初坚决反对这一提议。
然而,他的反对意见在资方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资方看中了城悬寺作为热点的潜力,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制造巨大话题和爆点的绝佳机会。
他们不愿错过这个能够吸引无数眼球的契机,更不愿让近期城悬寺人满为患的盛况白白流逝。
“如果这个秘密能在《通灵》的直播间里被揭开,那将不仅仅是一炮而红,而是能够彻底改变整个节目的命运!”
资方代表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激动和迫切。
在资方的强烈要求和压力下,路导最终只能无奈妥协。
他深知,作为导演,他必须权衡利弊,做出最符合节目利益的决定。
尽管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但他无法选择。
当天午后,阳光斜洒,《通灵》第二期节目的嘉宾们陆续抵达录制现场。
晋大师作为最早到达的嘉宾,与苏漪目光交汇,两人心照不宣地轻轻点头。
晋大师随后主动向苏漪开口,言辞中带着几分诚恳与敬畏:“苏大师,不知可否向您求购一张平安符?”
路导在一旁无意间听到了这番对话,顿时如获至宝,仿佛一道灵光闪过脑海。
对啊,既然有危险,何不借助平安符的力量来保驾护航?
于是,路导毫不犹豫地走向苏漪,提出了购买平安符的请求,而且一开口就是十张。
他打算将这些平安符分发给除了嘉宾之外的每一位跟组人员,确保大家都能安全。
当平安符被一一分发到众人手中时,路导心中的不安终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他相信,有了这些平安符的守护,他们一定能够平安度过这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录制之旅。
当他们一行人驱车抵达城悬寺之时,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顾烨宇。
【我没眼花吧?】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哥怎么看起来如此憔悴?】
近期,顾烨宇的粉丝数量大幅缩减,遭受了不少非议。
按理说,他应在家中静养,节目组也未将他纳入邀请之列。
然而,顾烨宇凭借顾夫人给他的平安符,自觉身体状况并无大碍。
加之先前乔燃的事件对他影响颇深,深知第二期节目即将大热,他岂能错过?
路导心中暗自焦急:“糟糕,之前准备的平安符已经分发完毕了吗?这可如何是好?苏大师那里也只有两张啊!”
当他瞥见顾烨宇颈间佩戴的平安符时,心中的忧虑才稍稍缓解。
苏漪瞧着那平安符,虽觉眼熟,却也未多言。
但顾烨宇则不然,他愤懑于苏漪竟对自己见死不救,言语间带着几分阴阳怪气:“晋大师,听闻玄门中人一向以救苦救难为己任,乐于助人,难道其中也不乏铁石心肠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