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处理完了大蒜素的相关事宜,王珏便把重心投入到了帮助粮食增产的工作当中,以王珏掌握的知识,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只能依靠已经外来高产作物、杂交育种和优化农耕技术这三个方面下手,前两者虽然是效果最为突出的,但都遥不可期,那眼下想要做到粮食增产,就只能从优化种植技术上入手了。

王珏思索许久后决定还是要从选种、种植密度、土壤肥料以及灌溉和一些科学种植的方式来入手,王珏前世一直生活在东北,那里的土地是闻名遐迩的黑土地,与现在北平周围的土地在土壤结构、肥力、酸碱度上有着不晓得差别,而且两地的气候环境也不一样,不能直接把前世的家乡那一套种植方法生搬硬套过来,王珏觉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还是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时代、这里的人民是如何耕种的,才能给出最好的方案。

王珏想到了那些搬迁到北平进行杂交育种的农户,他们都是朱高炽精挑细选出来的,在耕种一事上经验丰富,估计与他们交流一番会有不少收获,便打算带着两个弟子去和这些人好好聊一聊,顺便也能交代一些杂交育种上的事儿。

数月不见,这些搬迁到此地的农户们已经在朱高炽划分的试验田附近建立了一个小小村落,王珏看着那炊烟袅袅的简朴村庄,思绪又飘回了自儿时那个小山村。得知王珏到来,村民们十分高兴,热情的迎接三人。其中一个叫王乐的老人格外热情,一定要拉着王珏三人到自己家去坐坐。王珏架不住老人家的热情,再加上二人是本家,就跟着老人回了家。

王乐的家里虽然简陋,但却十分整洁,看得出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家,看着王珏四处打量,王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俺这家里太寒酸,让大人笑话了。”

王珏自然不会嫌弃,两个学生也都是苦命人,自然没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急忙跟王乐客气道,“没有没有,我看王老伯家里甚是整洁,一看就是个勤快人家,老伯你们搬到这里可还习惯,家中人可都还好?”

王乐小的仿佛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几分,“习惯习惯!自大我们搬到这儿来,世子每月给我们银钱保障生活,派人帮我们建造房屋,不仅把王府的农田分给我们做试验田,还免了我们的赋税,要是种出高产的粮食,还有额外的奖赏!老农家有二子,二儿子感念燕王和世子恩德,过完年不久就去报名参军了,留下我们老两口和长子一家帮着世子弄那个杂交育种。”

王珏扫视了一圈,“那令郎和大娘现在何处?”

王乐叹了口气,“唉,这不倒春寒么,老农这婆娘就染了点儿风寒,被儿子送到城中看病抓药去了,也是多亏了世子啊,要不然我们这些穷农户染了病,多半都是在家里硬挺着。大人这次来思想看看杂交育种的事儿么?”

王珏笑了笑,“杂交育种的事儿不急,你们都挺熟悉的,我到时候古来看一眼就行,我这次来是想和老伯您讨论讨论倪萍往年具体都是如何耕种的,比如说怎么沤肥啊,种植的间距什么的,还有我也没有官职在身,就是世子身边的一个幕僚,老伯你叫我名字王珏就好!”

王乐本来还有些拘谨,一听到王珏要了解耕种上的事儿,顿时就放松了下来,从头到尾把自己耕种的经验拿出来分享给王珏。

二人交谈一番后,王珏婉拒了王乐留三人吃饭的想法,带着两个学生又找了几户人家了解了一下,总算对眼下农耕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得了解。

王珏发现这些农户的耕种技术大多都是祖辈们言传身教下来的,大多数是靠经验的积累,官府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和技术上的扶持,但大多也都局限于发放耕牛和种子、兴修水利设施、组织农户分享推广经验和限定耕种作物等等,这还是廉洁爱民的官府,要是遇到一些敷衍,也就是发放一下劝农告示然后就等着收税了,可以说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农耕技术。

回到家后王珏就闭门不出,他打算弄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来规范这些农户更加科学种植,王珏能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王珏打算教导农民进行合理密植。北平周围大多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就比如种植小麦时,改变这些农户以往随意撒种、间距不均的习惯,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像保持行距在五到六寸左右,株距在两三寸左右,当然了,这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等条件适当的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保证每株小麦都能有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获取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避免因种植过密导致通风透光差、病虫害滋生等问题,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而对于像水稻这类作物,可以规划好插秧的疏密程度,每穴插苗数量保持在3 - 5株左右,并且使行间距均匀合理,让水稻能在田间健康生长,提高整体产量。

还可以推广轮作制度,比如第一年种植小麦,第二年改种豆类作物,第三年种植棉花等。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轮作可以避免土壤中某些养分过度消耗,还能减少病虫害的积累,让土壤肥力得以恢复和保持,有利于长期稳定地提高农作物产量。不过如今大明因为战乱导致人口不足,耕地稀少,在想要保证粮食用量的情况下推广轮作难度很大,最好是在实现了人口增长,土地开荒以及引进高产作物之后再来尝试。

想到引进高产作物,王珏又想到了可以指导农民进行间作套种,像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玉米植株高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和空间,而大豆相对矮小,且大豆根部有固氮作用,能为土壤补充氮素,二者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的垂直空间和光照资源,实现养分互补,增加农田整体产出。

优化种植技术方面考虑的差不多了,王珏便打算从肥料上下手,一想到肥料,王珏就想到了尿素这种神器,但是大量制作尿素需要再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一系列的反应,显然不现实,王珏也只能从一些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得到的肥料上下手。

眼下人们虽知晓用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做堆肥,但也都是按着先辈的实践经验,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王珏想到可以通过官府的力量引导农民更科学地管理堆肥过程。比如,专门开辟堆肥场地,将收集来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像按照三份人畜粪便搭配五份秸秆以及两份杂草的大致比例,然后定期翻动堆肥,可以每隔七到十天翻动一次,保证堆肥内部充分通气,加速腐熟速度,让堆肥能在两到三个月内充分腐熟,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为农作物提供更全面且充足的养分,增强土壤肥力。

-同时也可以尝试在堆肥时加入少量的石灰调节酸碱度,在肥料腐熟过程中有时会因微生物活动等因素使堆肥偏酸,适量石灰有助于营造更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加快堆肥的腐熟且提高肥效。

通过这样得到的有机肥料大多以氮肥钾肥为主,想要让作物的长势和收成更好,还要一定量的磷肥,对于磷肥,最方便能得到的就是骨肥了,当下的农户们虽然也会使用骨肥,但是利用的不够高效,王珏觉得可以想办法让骨肥的利用率更高一些。

可以收集更多的动物骨头,比如他手里的工坊和迎宾楼,每天就有大量的猪、羊、鱼骨产出,然后改变以往简单敲碎就施用的做法。可以先将骨头进行蒸煮处理,这样能去除骨头中的油脂等杂质,然后把骨头研磨成更细的粉末状,增加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利于农作物根系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磷、钙等养分,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还可以尝试将骨粉与堆肥混合发酵一段时间后再施用,让骨粉中的养分能更好地融合在堆肥中,随着堆肥的施用更均匀地分布在农田里,使肥效发挥得更充分。

王珏甚至还想过用硝石搭配草木灰做肥料,但是考虑一番之后还是先算了,毕竟硝石那东西太过危险,一旦遇到可燃物就容易爆炸,还是留着制冰制火药比较好,而且这东西虽然含氮含钾,但是如果用量不对,就会改变土壤性质。

考虑到大明年间河北山东等地易爆发旱灾,王珏还想到了一些比如开凿水渠,建造蓄水池,改良水车,甚至是用竹管做简易的滴灌系统等方法,不过这些都需要官府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以燕王三郡如今的财政状况,估计很难全面推广,不过王珏也不急,毕竟等朱棣夺下皇位之后,为了迁都北平,他还要经营北平多年,到时候再借机慢慢推广也不迟。

王珏花了好几天时间反复修改,终于把自己的一些些想法书写成册呈给了朱高炽,恰巧师父道衍也在王府与世子议事。大厅里,朱高炽捧着册子细细观看,王珏这册子写的十分详细,从选种、农田管理、耕地、种植方法,堆肥施肥等各个方面详细的规范了整个耕种的过程,朱高炽觉得自己看着这册子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户。

朱高炽看完以后把册子递给道衍,“大师你来看看,若是按王珏此法推行,故认为粮食产量定能提高不少!”

道衍看着手中的册子不住点头,眼中闪过明亮的光彩,随后合上册子开口说道,“世子,王珏此法虽然颇为详尽,但毕竟味精尝试,上不可大力推广,殿下可以先让那些负责杂交育种的农户和一部分l来北平周边开荒的流民先照此来试几年,若是接下来几年秋收时产量有所增加,在全面推广也不迟。”

其实道衍看过王珏的册子之后便知道王珏这方法是可以立即全面推广的,毕竟即使收效甚微,但也绝不会造成粮食减产,而且以自己徒弟那神秘莫测的来历,这东西多半是有用的,他之所以想让朱高炽晚几年再推广,主要是想和之前的杂交育种一样,等到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到时候用这种莫大功绩来堵住天下百姓之口,想必也会无人再说燕王得位不正。

朱高炽闻言点了点头,看王珏也是一脸认同的模样,便开口道,“那就如此,孤稍后派人将此册抄写出来,分发到参与杂交育种的那些农户手中,让他们暗册耕种,毕竟他们都已经识字了,至于流民那边,孤也会让郭资派遣官吏学习,之后再从流民中挑选一些出来参与,派官吏去指导他们耕种。父王和母妃若是知道了王珏献出此法,一定甚是高兴,就是不知道父王和高煦那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