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芝芝入睡后,白夜宴悄悄走出紫宸殿。柳乘风正在殿外赏雪,看到他便调侃,“你对这小妮子倒是上心,连睡觉都要亲自哄睡。”
白夜宴望着夜空,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眼神如深潭般幽深,“不睡觉,就找我聊这个?”
柳乘风站在廊下,清风拂动他的衣角,他目光灼灼地看着白夜宴,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又透着几分认真:“兄弟咱就说,咱就非她不可了是吧?我觉得吧,这世上美女千千万万,比她可爱,比她美的大有人在啊?咱没必要非得在一棵没长开的树上吊死不是?”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柳乘风,你我相识多年,何时见过我柳夜宴做半点勉强之事?既是我认定的人,便是非她不可。”
柳乘风无奈地叹了口气,“得,算我没说,你啊真是陷的够深。不过那小丫头看起来性子倔得很,你以后可有得苦头吃”
白夜宴垂眸,吃苦?他白夜宴什么苦没吃过?而后抬起头,眼神坚定:“只要她留在我身边,苦又如何。”
柳乘风语重心长,“强扭的瓜不甜,有时候爱是放手,不是占有。”
“所以你永远得到圣女!”
“不是,我们再说你,怎么又往我身上捅刀子。”
“懒得理你,别有事儿没事儿的在紫宸殿外晃荡,这里是皇宫不是江湖,还有,以后说话还是过过脑子,有些话,我不想听到第二次。”白夜宴意有所指的警告柳乘风。
“我那是关心你,坊间传言你那方面不行,十六岁的男人,身边没个通房,后宫也没个妃子,我这不是好意,兄弟咱们有病就得治……。”柳乘风退到安全区域,继续为自己辩解,还往白夜宴重点部位瞧。
白夜宴被他看得不自在,转过身咬牙切齿道:“乀(ˉeˉ乀)滚!老子行得很。”
柳乘风见把人惹恼了,赶忙拍胸脯保证,“我就知道我兄弟没问题,也是坊间那些人碎嘴子胡说。放心这事儿,我帮你摆平。”
白夜宴哼了一声,“朕要就寝了,柳庄主请便。”
柳乘风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低声自语:“希望你这份深情不会付诸流水。”说完,他看了一眼紧闭的殿门,悄然离去。
白夜宴在床边坐了下来,轻轻抚上芝芝的睡容,“你在梦里到底看到了什么?不管你看到什么,你都只能是我的。放你离开的时候你偏要凑上来,现在,我放不了手了。”
“芝芝,等你及笄,我们便订婚吧,”
芝芝在睡梦中似有所感,微微蹙起眉头。白夜宴见状,心中一阵怜惜,手指轻柔地抚平她的眉心。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宫墙,洒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随着御前侍卫一声洪亮的“早朝时辰已至,众臣速速入殿”,文武百官纷纷步入大殿,按照品级依次站立,等待陛下的驾临。
龙椅之上,白夜宴身着龙袍,威严而坐。朝堂气氛庄重而肃穆。
光禄寺卿手持奏折,出列奏道:“陛下,与蛮夷一战,我皇率将士们浴血奋战,方有今日之胜。臣以为,当举行盛大庆功宴,犒赏三军,以彰战功,激励士气。”
白夜宴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朝堂众人,沉声道:“光禄寺卿所言甚是。此次亲征,三军将士奋勇杀敌,功不可没。庆功宴之事,朕亦有此意。诸卿以为如何?”
朝堂上众臣纷纷附议。钦天监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圣明!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个吉日,我军凯旋庆功宴在这一日举行,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也。
礼部尚书紧随而上:“陛下,臣附议,自爱笑登基以来,从未举行过宴会,此次宴会臣愿效犬马之劳,筹备庆功宴,务必让三军将士感受到陛下的恩宠。”
“臣附议!”
“臣附议!”
白夜宴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此事就交由光禄寺卿会同礼部、兵部共同筹备。庆功宴要盛大隆重,让三军将士感受到朕的嘉奖。同时,户部要准备足够的赏赐,金银、布帛、美酒,不可吝啬。”
户部尚书连忙应道:“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
光禄寺卿再次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庆功宴上,还应昭告天下,对牺牲的将士和东南地界被屠杀的百姓进行立碑纪念,由陛下亲自主祭,以显陛下对百姓和将士之恩义。”白夜宴神色哀痛,“此提议甚好,那些英勇献身的将士和被屠杀的百姓不应被遗忘,此事朕班师回朝之时,已经安排孟奎去办了。”
“陛下不可开此先例,……
白夜宴脸色一沉,“兵部尚书这是反驳朕的决定,朕设纪念碑,一是缅怀先烈同胞,而是警醒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兵部尚书急忙跪下,“陛下息怒,微臣绝无此意,只是担心此举之后,每逢战事皆如此,恐多有不便。”
白夜宴沉思良久,“爱卿担忧不无道理,但此次战役特殊,需特殊对待,下不为例便是。”
兵部尚书松了口气,“陛下圣明。”
白夜宴站起身来,朗声道:“朕此次亲征凯旋,是三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朕定当不负众望,让有功之臣得到应有的封赏。众卿要齐心协力,办好这场庆功宴,让将士们感受到朕的关怀。”
众臣齐声高呼:“吾皇圣明!”随着早朝的结束,筹备庆功宴的工作正式展开。朝堂之上,君臣一心,共同为这场盛大的庆功宴做好准备,以犒赏三军,彰显国威。
白夜宴在下朝之后,特意在御书房召见了丞相、国子监祭酒卢俊义、司业黄思源、监丞崔政以及太府寺卿蔡文姬。
白夜宴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四人,沉声道:“诸位爱卿,我龙元国刚成立不久,虽有国子监等学府,但教育普及程度仍远远不够。朕欲推行北州教育方针,以培养更多栋梁之材,诸位有何高见?今日便可畅所欲言,有不措之处,朕恕你们无罪。”
丞相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北州教育改革制度实行非常成功,这是陛下未登基之初在北州大力推行的改革政策,但想要大面积改革当从师资入手。如今国子监虽有诸多学官,但多为世袭或举荐而来,水平参差不齐。若能设立严格的选拔制度,选拔真正有学问、有品德之人加以培训,担任学官,方能为学子们传授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