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下来后,范文程开始派出信使,前去试探。
张二狗奉命来到总兵府,立刻被守卫的亲兵拦住。
“何人擅创总兵府?”
“小的张二狗,乃是东城皮裘行的伙计,奉我家掌柜之命,给宁远伯送貂裘来的。”
张二狗一边说着话,从怀里掏出两大锭银子,满脸堆笑,递了过去。
此时正值寒冬,城中不少商贾借机献殷勤,这种事早已见怪不怪。
那两名亲兵对视一眼,然后说道:“东西留下,你可以回去了!”
张二狗赶忙说道:“多谢军爷,多谢军爷!”
说话间,将装好皮裘的箱子留下,转身离去。
箱子被搬到前厅,吴三桂似乎早有准备,伸手在皮裘里面摸了摸,果然有一封书信。
信中内容并没有提到策反,只是说仰慕已久,希望见一面,如此云云。
吴三桂笑着道:“他娘的老狐狸,来人,将这位范大人请到府上!”
当天晚上,范文程应邀前往,来到总兵府的时候,天色已晚,门口挂起了灯笼。
张二狗小心翼翼地问道:“程大人,我感觉不大对,您还是谨慎些。”
范文程摆摆手:“若吴三桂真的要杀我,直接派人来拿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再说了,咱们在人家地盘,若真的出了事,跑得了吗?”
“那您……”
“你不要说话了,既来之则安之,待会放心喝你的酒,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
“是!”
张二狗点头答应。
随后便有兵丁前来,说道:“我家伯爷请范先生一叙!”
范文程缓缓点了点头,跟随兵丁走进前厅。
张二狗想跟上,却被人拦住,然后被带到偏房招待。
正厅内,烛火通明。
四只鎏金狻猊炉吐着沉水香的青烟,将冬夜的寒意隔绝在外。
吴三桂身着家常的绛紫团花便服,正用一柄银刀细细片着烤鹿肉。
见范文程进来,他头也不抬,只将刀刃在磨石上蹭了蹭,然后挑起一片极薄的肉片,在蘸料里滚了滚。
\"范先生从盛京来,路上可还顺遂?\"
范文程摘下斗笠,露出剃得锃亮的额头。
他看了看四周的亲兵,笑着道:\"托宁远伯的福,还算顺利。\"
吴三桂突然大笑,手中银刀当啷一声,扔进铜盆。
亲兵们立刻按住刀柄,却见他摆摆手:\"都退下吧,本帅要与故人叙旧。\"
众亲兵应声退下,待脚步声远去,吴三桂脸上的笑意骤然冷却:\"范文程,你胆子不小!\"
\"在下是读书人,胆子很小,不及宁远伯万一。\"
范文程说着话,从怀中取出个锦囊,说道:\"这是当年总兵官祖大寿与先汗手书的《满汉合璧誓词》,摄政王殿下奉若至宝,一直收藏在宫里。\"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亲娘舅,当年祖大寿投降后,也曾策反吴三桂,但是未果。
烛花噼里啪啦作响,吴三桂盯着玉坠上忠贞不贰的刻字,眼角抽搐。
\"来人!上酒!换大碗!\"
他突然高喊,转头时已换上豪爽神色。
\"今日不谈公务,咱们不醉不归!\"
范文程笑着道:“好,那就不醉不归!”
侍女们捧着鎏金酒器鱼贯而入,两人连饮了三大碗烧酒,顿时感觉浑身上下舒坦。
砰!
吴三桂忽然将酒觥重重砸在案上,脸色涨红,说道:\"连红娘子那个贼婆娘都封了侯!老子在锦州血战七天七夜,才得个伯爵,崇祯小儿,欺人太甚!\"
范文程看着吴三桂涨红的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起身为对方斟满酒,然后轻声道:\"宁远伯有大才,崇祯瞎了眼!\"
吴三桂猛地仰头灌下烈酒,然后重重放下酒杯,眼中已有七八分醉意。
\"范先生,我吴三桂是真他娘的不想伺候了!你此番前来,不是专门来赴宴的吧?\"
厅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如同两只蓄势待发的猛兽。
范文程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崇祯生性多疑,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七任首辅,杀了不知多少大臣。像宁远伯这般能征善战的将领,迟早要遭猜忌。如今我大清兵强马壮,若得伯爷相助,必能成就霸业。到时封王拜相,岂不比在这宁远小城受气强?\"
吴三桂沉默良久,忽然拍案而起:\"来人!再上酒!\"
侍女们端上新酿的烧酒,刚准备斟酒,却被吴三桂一把抓过酒壶,仰头痛饮。
他喘着粗气问道:\"范先生可知,那崇祯做了什么?\"
范文程似笑非笑,说道:\"在下略有耳闻,宁远伯的美妾陈圆圆……\"
\"被那昏君强夺入宫了!\"
吴三桂怒吼一声,将酒壶狠狠砸在地上,瓷片四溅。
\"我吴三桂为他朱家出生入死,他就这样待我?\"
范文程叹息一声:\"红颜祸水啊,当年董卓因貂蝉而失吕布,今日崇祯自毁长城,实乃天助大清。\"
吴三桂踉跄几步,突然拔出佩剑,寒光闪过,案角应声而断。
\"我吴三桂在此立誓,必报此仇!\"
紧接着,他转向范文程,沉声道:\"范先生,回去告诉多尔衮,我吴三桂愿效犬马之劳!\"
范文程心中大喜,表面却不动声色:\"宁远伯英明,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
\"先生不必多言!\"
吴三桂挥手打断,然后说道:\"三日后我会派心腹送信给多尔衮,商定具体事宜。范先生且在城中暂住,我会派人保护。\"
范文程起身深施一礼:\"伯爷果然爽快,在下这就告辞,静候佳音。\"
走出总兵府时,寒风刺骨,范文程却感到浑身发热。
这场精心策划的棋局,终于到了收官的阶段。
三日后,一队骑兵护送着密信悄然离开宁远城,直奔盛京而去。
信中详细列出了吴三桂的投降条件,以及归降的具体路线,并特别提到,愿为先驱,直捣北京城。
多尔衮大喜,立刻召集群臣和旗主,商议接纳宁远铁骑一事。
众人看过吴三桂的信,有的大喜过望,有的却忧心忡忡。
欢喜的自是不必说,如今明军正在强势进攻,若吴三桂反水,定教局势逆转。
那些担心的,却以为吴三桂多次招降未果,为何这么痛快就答应了,莫非有什么阴谋?
这时候,洪承畴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吴三桂正是因为多年来镇守边关,如今被崇祯猜疑,还被抢了老婆,这才决定投降,他这个人容易冲动,若过一段时间,说不定会后悔,这件事必须抓紧!”
多尔衮点点头:“洪先生此言,深得我意,不如就由先生来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