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生物柴油非常简单
同时,这还是一件非常环保的工业线条。
制造生物柴油所需要的原料很广泛,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或是动物废弃脂肪,如制革厂刮下来的皮下脂肪,甚至废弃食用油脂如地沟油都可以。
经过一系列的过滤残渣、以及蒸发水分工序后
把处理过的油脂,加入甲醇或乙醇作为反应剂,再添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为催化剂,加热到60度左右,就能生产出生物柴油,以及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副产品,甘油。
甲醇或乙醇通过酿酒工艺很容易取得。
氢氧化钠更容易获取,电解食盐水即可得到。
而甘油的作用大家就很熟悉了,上到抹脸保湿,下到练功润滑,都能用得到,甚至它还是做硝酸甘油炸药的主要原料。
同时这条工业线路,还能解决日益严重的地沟油污染问题,变废为宝。
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有害物质排放比普通汽油低95%,可以说是很好的清洁燃料。
时至今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地沟油已经成为制作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总之,只要是不打仗,白帝这边的科技就在蹭蹭往上攀,反正他一天天也闲得没边。
总不能天天跟女眷们琢磨功法那点儿事。
他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人口,若不是不幸卡了bug,白帝恨不得亲自提枪上阵,让全城女性族人都放产假。
别的帝王总感慨人生苦短,想向上天再借500年。
而白帝没这种想法,他更想向上天再借500人。
要知道,500人就意味着就能再拓展一个殖民地了。
……
姬元17年 秋 大丰收
年初炎帝利用个人威望,劝说偏远地区的族人,迁居至炎黄城定居集中耕种,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稻田、粟田、菜田连成一片,堆成山的粮食,一车接一车的往炎黄港运输装船,发往白帝城。
他们剩下的粮食,供应城中族人两年吃食都还有富裕。
还真如白帝所言,用上了高产粮食种子,要不了几年战争赔款就能还完。
炎帝做好了打算,等还完了战争赔款就退休,把位置让给精卫,自己带着老婆去白帝城过好日子去。
想必也没人敢反对。
炎黄城的成功,吸引更多偏远的炎黄族人,迁徙到炎黄城定居。
白帝国的先进农业技术传到了北方,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再也不需要把族人分散至广大区域打猎为生。
他们依着炎黄城与炎黄港,在中原大平原铺开了发展。
沿着黄龙江开垦荒林、挖掘灌溉渠,开始大面积聚集。
那片区域地形平坦且肥沃,若未来再借用机械化种植,耕种得当,养活当下全世界人口都足够。
安全方面,东北方战线,后羿基本上把九黎族杀穿了,再有几个月就能抵达海边。
东南面战线,应龙大将获得南方劲弓装备,向东进攻蚩尤,屡战屡胜,逐渐找回了信心,打出了风采、打出了自信。
他渐渐明白,天下只有一个白帝,只要别惹他,其他人都是小欻欻。
九黎氏族就比较苦了,他们化整为零,划着小竹筏躲到各个岛屿、沼泽地里打游击。
生存空间被极限压缩,他们不明白为何西边的炎族,近一年来怎么突然变的这么厉害。
……
白帝国的第一届秋招国考顺利举办。
虽然女官们组织经验有所欠缺,但不影响大局
这次考试,涌现出许许多多可用之才。
分配至各个新港、殖民地任职,女官们的压力骤然降低,她们组成巡视组,定期去各个辖区审计一下账簿税单即可。
这下白帝的女眷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后宫中,做她们本应该做的事,总之女官们都很开心。
今年的征兵更为顺利,应召一千二百多名优秀男女青年入伍。
老兵训练新兵,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便被分配至各个新定居地执行任务。
一般一个殖民地根据其规模,驻守个十几至数十人,就完全能保证本地治安。
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击杀附近害人凶兽,和驱赶不友好的野人。
这些义务兵们都是有枪的,原始野人绝不是对手。
最早发展的盐港,供应整个白帝国的食盐,是目前最重要、最富裕的殖民港。
那里的总督楼顶,甚至架设了门150毫米火炮,但现在看来纯属多余。
除了逢年过节打一打礼花弹,一点用处都没有。
经济方面,杜康遇到了挑战。
他找白帝反映,城中开始出现不好的传言,说他酿的酒不卫生,是用脚踩过的。
杜康怀疑最近白酒销量下跌,可能是与这件事有关。
白帝听完哈哈大笑:“怕啥,本来酒曲就是用脚踩的,人家说的也没错。你这样,下次踩酒曲的时候,你就敞开了让他们看,别驱赶他们。”
白帝后宫养了一众婢女,大部分都是以前炎帝进献的。
她们宫中的杂活干完后,还会去姬家产业兼职,像是织布、养蚕、踩酒曲,什么活都干,突出一个不养闲人、不吃白饭。
杜康迟疑道:“这……这行吗大王?”
“包行滴老弟,听我的,就让那些老哥随便看,保证销量不降反增”白帝自信道
杜康忐忐忑忑的照做了
一众好奇酒客趴在墙头,看见一群年轻貌美的小仙女,在湿热的踩曲房中,身着蓬松丝绸连衣裙,把裙摆撩至膝盖拿丝带扎紧
然后用细嫩的玉足,轻盈的踩着酒曲,仿佛精灵在翩翩起舞,一个个累的香汗淋淋
酒客们各个都看呆了,顿时口水打湿了墙头
当天姬家杜康酒厂的存酒被买爆,有些老酒客甚至为了争抢一坛酒而大打出手。
杜康和一众酒厂老师傅,看得大为震撼,于是把采曲房的墙壁改成了玻璃的,供顾客们更好的欣赏。
酒厂的销量再度上一个台阶,售价连连上涨,依然抑制不住疯狂的抢购潮。
后来杜康这一营销噱头,被一卖酸菜的民间作坊学去了。
不过他们没学到精髓,雇了一帮抠脚油腻大汉去踩酸菜。
后来这家酸菜腌渍作坊被全体市民抵制,很快就破产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