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人便是戊戌变法的促成者……

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讲的话,马关条约的签订一方面是打开了列强的贪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让清政府被动的改变和进步了……

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才能让光绪皇帝等人想到变法图存,从而挽救自己的统治。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讲讲当时的资产阶级,也就是维新派。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大厦将倾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必然是会有人挺身而出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便是其中的一人。

当《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康有为便坐不住了,他当即从南方返回北京鼓动维新。

康有为先是写了一万八千字的“上京上皇帝书”的建议,消息传开之后。

十八个省份的举人纷纷响应,一千二百多学者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最后这一份建议由十八省举人交给都察院请代奏给光绪皇帝。

不过这份“建议”并没有到光绪皇帝的手中,因为这次上书遭到主张签约的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孙毓汶的反对。

孙毓汶觉得写的并没有什么用,反而会激发矛盾,于是便没有将其上奏,就这样第一次上书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举动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此之后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严复,谭嗣同等学者则是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

也就是在此之后,一个和康有为联系了起来,这个人就是光绪皇帝的师傅,也就是翁同龢。

可以说正是有了翁同酥这层关系,才能让光绪皇帝重用起来康有为,从而掀起后面的维新运动。

当然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光绪皇帝心中还是有少年志气的,他是主张抵抗的,之所以现在屈服同意议和,那是形势所逼。

但是当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特别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光绪皇帝坐不住了。

他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已经是危在旦夕了,他想要改变这一切,可当真正改变起来的会必然是动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的蛋糕的。

现在的这种情况是国家的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清王朝的“当家”者也就是慈禧太后等人却越发昏庸。

最重要的这些光绪皇帝还都看在眼里,所以说这些触目惊心的情景,仿佛如同一把钢刀一样插进光绪皇帝的心中。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了,若是在这样下去的话,那大清算是完蛋了。

时至今日,光绪皇帝的心境再一次升华了,因为在甲午战争刚刚结束后时,光绪帝对于变强的定义还是停留在装备强,火炮强的表面水平上。

可是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特别是签订了条约之后,这位皇帝便意识到仅仅是武力强,火炮强是不能够改变大清危在旦夕的情况了。

要是想要大清的情况好起来的话,就必须多方面下手,从根本上对大清进行改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光绪皇帝刚刚摸到一些门道的时候,他的师傅翁同龢前来助他一臂之力。

随着翁同龢和康有为的深入了解,他知道康有为是一个能用的人,特别是康有为主张的那些改革办法,现在就是光绪皇帝所需要的啊。

于是翁同龢便将康有为那些主张转告光绪皇帝。

与此同时任兵部掌印给事中的高燮曾,也不断把康有为先前上书的一些内容疏荐拿给光绪帝。

光绪皇帝从这两个人这里对康有为挂上了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光绪皇帝开始对康有为愈加好奇了。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日 (1898年1月24日)。

这一天光绪皇帝下令接见康有为,询问天下大计,变法之宜。

可是康有为是四品以下的官员,按照制度他并没有资格见光绪。

没办法,只好让五位军机大臣见见康有为,看看他是否有两把刷子。

这次见面康有为指出大清必须维新,只有改变才能强盛和生存。

他还拿出来日本“效仿西法”的变法为例子,指出来大清只要效仿日本变法那一样能够强盛。

从军机大臣口中得知这一次的谈话内容的光绪皇帝思想有了十分大的提升。

他也逐渐睁开眼睛看世界,也知道了要以新的尺度来衡量大清改革的情况。

特别是康有为提出来了效仿日本的变法就能强盛,这句话在光绪皇帝心中一直挥散不去。

于是他开始主动去了解日本日本这个国家,光绪皇帝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主动向翁同龢要了一本《日本国志》开始阅读。

这本《日本国志》是一本十分好的书,因为这一本书它详细的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

甚至连维新之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情况都详细写了出来,甚至还做了对比,此书详细的描述了维新的优越。

正是这一本书对光绪皇帝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通过这本书坚定了他要变革的决心。

于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3月23日),光绪帝便开始阅读更多的关于列强各国变革的书籍。

光绪皇帝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书籍从中汲取到一些经验,从而为大清接下来的变革摸出一条路。

要知道在当时的大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光绪皇帝是很难看到那些关于改革的书籍的。

但皇帝毕竟是皇帝,只要他想看还是能够看到的……

苦心探索救亡图强之道的光绪皇帝,为了将大清挽救于水火之中,于是通过精心研读这些介绍外国情况的新书。

读书就是有进步的,这些书籍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

光绪帝时至今日已经是明确而坚定地认识到,面对如今的形势,面对列强的觊觎,经济的危机,社会的动荡,内部的贪腐,和衰弱陈旧的中国,只有变法,也只能变法……

光绪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效仿日本,效仿其他列强来革故图新了……

此时此刻,在历史的齿轮之下,光绪皇帝等人的迫切改革需求和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聚集在了一起。

改革于是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