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静听诗意入禅心 > 二十四、《十诫诗》赏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十诫诗》仓央嘉措(1-2)、皎月清风(3-4)、白衣悠蓝(5-10)

这首《十诫诗》最初源于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或道歌):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后来,有人将这首诗改成了现代诗的形式: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后来,有此诗的爱好者皎月清风续写了第三节和第四节,然后,白衣悠蓝又续写了五到十节,并在网上流行开来。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仓央嘉措的原诗看似是一首情诗,但同时也可以看作一首道歌。因此笔者准备从观心修行的角度解析一下这首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在观心修行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点之一,就是将心收回到自己的内在,不再追逐外在的一切。

为什么呢?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所见到的一切,都会使我们的心深深地陷入所见到的现象之中,产生攀援、纠结、沉迷、贪恋等情状,从而失去了心灵的独立、自主、清净、清明、安详、自由。

所以,观心修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心收回自己的内在,不再追逐外境,不与各种外境相见,如此就不会沉迷于外境,从而为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创造一个清净的环境。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心灵对外界各种现象的所有知解,都是一种分别心。有了这种分别心,就会依分别心而产生各种知见,当执着于自己的这种知见时,就会形成坚固难改的认知和观点。而这些,正是心灵智慧训练所需要扫除的障碍。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六根对六尘,总是相依相伴,如影随形,根尘相合,就形成了鲜活而真实的感觉、觉受。当执着于这些感觉和觉受为真实的时候,这些感觉和觉受就绑架了我们的心灵,心灵由是而失去了自由。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当我们的心灵看不清六尘之境的无常、无我,就会对六尘之境(色声香味触法)产生贪恋之心,时常忆念不忘,由此产生更深的欲望和执着。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深深贪恋的欲望之心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怨恨、不满乃至嗔恨之心。常言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仇恨深重的时候,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会产生宁愿毁灭它也不让别人得到的嗔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为自己的心树起一道戒律之墙,目不外视,耳不他听,收摄精神,一心内观。不与欲望之境相对,也就不会产生贪嗔之心。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在此基础上,要学会用佛法的正见——般若智慧的慧眼观照一切外境,洞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相,洞见其其缘起性空的本质。真正看清了一切现象究竟了不可得的真相,自然就能够看破放下,不生贪爱与执着。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智慧的了悟带来的是整个身心从内到外的改变,面对红尘世间,其心落落清净,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旧日五毒习气渐渐得以消除,生命从此启动了智慧不断增长的新程序,从此生命一天天不断升华,智慧一天天不断地增长。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生命不再依靠六根六尘去获取无常的世俗之乐,而是安住于自己本有的清净心中,自在安详。尘世,仅仅是飘过眼前的风景。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当生命能够始终安住于清净的本心时,烦恼当下即是菩提,红尘当下即是净土,娑婆当下即是佛国。轮回之网由是而破,生命从此获得了究竟的自由,心灵从此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将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成为真正的现实。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当真心的智慧光明朗照一切的时候,一切都成了真心智慧光明的化现。见与不见,知与不知,已经没有了差别。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因此修行者务必要生起坚定的出离心、菩提心,并以般若正见作为自己修行的根本方向,矢志不移地追求生命觉醒之道,直到彻底踏破生死牢关,掌握自己生命的自由。

《十诫诗》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修行自警之意。从修行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正合其意。

愿所有的生命究竟觉醒!愿慈悲、智慧与善美之光盈满所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