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辽阔的疆域内,锦衣卫的声名传遍每一个角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直属于天子的精锐亲军,他们腰悬圣赐令牌,手握先斩后奏的特权,在朝堂与民间往来行事,那行事风格可谓是雷厉风行。
平日里,他们行走于市井街巷,也会深入民间,一旦听闻百姓遭受不公,便会挺身而出,为百姓们主持公道。
他们惩治过横行乡里的恶霸,也对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员出手,将那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让百姓们拍手称快。
可随着一场场反腐风暴掀起,一位位官员接连落马,朝堂上下震动。
锦衣卫在查办案件时,手段凌厉,审讯过程更是毫不留情。
那些残酷的刑罚、冷峻的面庞,都被添油加醋地在民间传开。
尽管百姓们心里清楚,锦衣卫对待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向来是和颜悦色,从不会刻意为难,他们的目标始终是那些贪赃枉法的污吏。
但这些传闻还是让百姓们哪怕知道自己不会被针对,也还是会打心底里对锦衣卫感到害怕。
这份凶名究竟到了何种夸张的地步呢?
在民间的大街小巷,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哪怕是在深夜哭闹不止、怎么哄都不停的孩童,只要大人在其耳边低声吓唬一句“不听话就会有锦衣卫把你抓到诏狱里去”,孩子便能瞬间止住哭声,小身子还会因为害怕而微微颤抖。
这样的传言,使得锦衣卫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愈发可怖,令人胆寒。
但在太原这片土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走进太原的每一个村落,踏入每一条街道,推开任意一户人家的门,你都会发现,在堂屋那显眼的位置,至少都摆放着一块受着香火的牌位,上面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三个大字:锦衣卫!
对于太原百姓而言,锦衣卫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上至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下至刚学会走路、牙牙学语的孩童,每一个人都对锦衣卫满怀感恩之情。
小孩子只有在睡前,听到锦衣卫三个字,才会安心睡去。
从乾武二年起,锦衣卫在太原百姓心中,便成了救星般的存在,是他们给予了太原百姓新的希望,让太原重新焕发生机。
此刻,张显怀面对着太原百姓这赤诚如火的民意,心中满是感动,却又有些手足无措。
他望着眼前这一张张被岁月和劳作刻下痕迹、却又充满感激的面庞,听着那一声声真挚热烈的呼喊,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份厚重的情谊。
慌乱之中,他下意识地用求救的眼神看向李承乾,希望陛下能给他一些指示,帮他化解这既温暖又有些尴尬的场面。
李承乾将张显怀的眼神尽收眼底,却故意装作视而不见。
他的目光中满是赞许,看着张显怀,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不错,显怀,做的不错。”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视了一圈周围热情的百姓,接着吩咐道:“那这里的百姓,就由你来负责招待,务必要给朕招待好了!”
“等回去后,朕让你的吝老师嘉奖你!”
张显怀听到陛下的话,胸膛微微挺起,双手抱拳,恭敬地领命:“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吝大福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看似在扫视着周围欢呼雀跃的百姓,可实际上,他的目光不断地停留在李承乾的身上。
在以往的权力斗争中,像张显怀这样在众人面前被百姓如此拥戴,甚至抢了陛下风头的情况,可是犯了大忌。
曾经那些稍有不慎,在风头盛时抢了上位者光芒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降职贬黜,就是惨遭迫害。
尽管吝大福心里明白,陛下向来心胸宽广,海纳百川,对待臣子宽厚仁慈,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苛责张显怀。
但人心难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的变化,谁也无法保证陛下的想法不会改变。
想到这里,吝大福的心中还是忍不住涌起一丝担忧。
齐先生注意到了吝大福的神色变化。
他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般温暖,轻轻拍了拍吝大福的胖手,那动作充满了安抚之意。
吝大福疑惑地看向齐先生,只见齐先生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他:“不必担忧,陛下绝非那般狭隘之人,他的胸怀足以容纳臣子的荣耀,也定不会因此迁怒于张显怀。”
此时,在人群的另一处,王文的心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狂跳着,慌乱而急促。
他远远地看见陛下正朝着自己这个方向走来。
周围的百姓都纷纷站起身来,想要和陛下说上几句话,表达自己对陛下的感激。
他们挥舞着双手,大声呼喊着陛下万岁。
可王文却在这个时候,紧张得有些反常。
他的双腿像是被灌了铅一般,沉重得无法挪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他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座椅的边缘,手背上青筋暴起,眼看着陛下离自己越来越近,他的内心愈发焦灼,呼吸也变得急促而沉重。
他也想要站起来说话,把自己的期望告诉陛下,可却因为太紧张了,什么也做不了。
李承乾面带和蔼的笑容,一边走着,一边耐心地倾听着各地百姓的心声,不时点头回应,时而关切地询问几句。
当他走到王文附近时,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好奇。
周围的人都热情高涨,可眼前这个少年,却独自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难道是这少年心中有怨气?
还是遭受了什么不公的待遇?
百姓的安稳生活至关重要,任何可能存在的压迫和不公都不能被忽视。
想到百姓可能受到的压迫,李承乾十分重视,他一向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间。
于是,他径直朝着王文走去。
此时的王文瞪大了眼睛,盯着一步步朝自己走来的陛下,由于中间还隔着两排座位,李承乾无法直接走到王文面前,他只好抬起手,指了指王文,声音亲切的问道:“少年郎,你好啊!你有什么烦心事吗?说出来,告诉朕。”
听到李承乾的话,王文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张了张嘴,想要回答陛下的问题,可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干涩得发不出一点声音。
他的下巴不受控制地不停颤抖,脸上写满了紧张,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看到王文这副模样,李承乾不禁皱起了眉头。
看来这少年心中藏着的事情不小,恐怕是不方便在众人面前说出来。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齐先生,神色关切的吩咐道:“齐太师,散会后,把这个少年郎带来,朕单独见他!”
接着,他又提高了音量,对着周围的百姓说道:“并且告诉这些百姓,有什么冤屈,有什么难事解决不了的,都可以请求单独见朕。”
“朕一个个见他们!”
“好不容易来一趟,朕定不会让任何一个百姓的声音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