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暖阁中,红泥小火炉烧得正旺,热气弥漫,却暖不了吝大福满心的无奈。

他一屁股重重地坐在那张雕花檀木椅上,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撑着膝盖,一脸苦相地看着面前的李承乾和齐先生。

“陛下,您可得给我主持公道!老齐这心思,鬼得很,又把我算计了一回。”

“您平日里那么英明,怎么就由着他这么瞎折腾呢!”

吝大福眉头紧紧皱成个疙瘩,嘴巴撇着,声音里憋屈无比,就好像积攒了一肚子的苦水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陛下,太不公平啦!凭什么老齐总能顺利地跟您请旨呢?”

“我可不服气!我也要请旨,非得让老齐这个家伙早日成家不可,也让他尝尝被人安排的滋味!”

他越说越激动,“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双手在空中用力挥舞。

“每次他都拿着陛下您的圣旨压我,我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乖乖听话,这日子没法过啦!”

吝大福眼眶都红了,满脸委屈,活脱脱像个受尽欺负的小孩,带着哭腔朝着李承乾大声诉苦,那模样任谁瞧了都忍不住动容。

李承乾和齐先生听闻,相视一眼,目光交汇间,默契尽显,紧接着,两人忍不住“哈哈哈”仰头大笑起来。

李承乾笑得前仰后合,伸手轻轻扶着桌沿,才勉强稳住身形。

齐先生则笑得直拍大腿。

“陛下啊陛下,您瞧瞧,这吝胖子可真是不明白我的一番苦心呐。”

齐先生好不容易止住笑,一边连连摇头。

“您看呐,这事儿全是我一个人忙前忙后操办的,为了吝胖子的终身大事,我是绞尽脑汁,操碎了心。”

“可这老小子呢,得了好处还不领情,在这儿跟我闹别扭,真是个没心没肺的!”

齐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吝大福,眼神调侃无比。

“怎么了,吝胖子,我问你,那周雪姑娘,你当真对她一点心动的感觉都没有吗?”

齐先生话锋一转,紧紧盯着吝大福。

吝大福听到这话,瞬间僵住了。

原本还滔滔不绝的嘴巴猛地闭上,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哽住,发不出一点声音。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闪躲,不敢直视齐先生的目光。

有些时候,沉默就是最有力的回答,在周雪姑娘这件事上,他的心思早已昭然若揭,在这样的情景下,哪个正常男人能做到无动于衷呢?

李承乾和齐先生看着吝大福的窘态,笑得更欢了,整个两仪殿都回荡着他们爽朗的笑声。

今日,三人都身着盛装,一袭朝服加身,显得格外庄重肃穆。

那朝服上绣着精致繁复的龙纹、云纹,金丝银线,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就连平日里穿着随意的吝大福,也换上了乾宇商会会长的专用服饰。

那服饰以黑色绸缎为底,上面绣着金色的商纹,领口和袖口都镶着洁白的狐毛,显得既华贵又大气,让他整个人都多了几分气派,往日的随性劲儿被一扫而空。

“这天冷了啊,齐太师。”

李承乾微微仰头,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殿外那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

“是啊,陛下,已经冬了,能不冷吗?”

齐先生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地回应道。

“是啊,可这寒冷的冬天,却怎么也挡不住人们滚烫的热忱之心啊。”

“时间差不多了,出发吧。”

李承乾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

他轻轻整了整衣袖。

“人啊,应该差不多都快要到齐了。”

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地整理着自己的衣冠,每一个褶皱、每一处细节,他都不放过,认真地抚平、摆正。

他伸手轻轻拍了拍衣领,确保没有一丝凌乱。

“走吧,今日这场景,可是千载难逢,万年不遇啊。”李承乾大步迈向殿外。

身后的齐先生和吝大福也赶忙整理好自己的仪态,紧紧跟上。

齐先生微微欠身,跟在李承乾身后。

吝大福则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袖口,一边小步快走,努力跟上两人的步伐。

乾武十五年冬,大唐历史上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第一次百姓代表大会,盛大开启。

此次大会,吸引着大唐各地的百姓。他们或是骑着毛驴,或是赶着马车,或是徒步前行,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从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奔赴而来。

会议地点就设立在长安百姓大会堂内。

大会堂内部宽敞明亮,穹顶高悬着巨大的琉璃灯盏,足以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按照统计,此次参会人数超过三万人,如此庞大的规模,实属罕见。

由于人数过多,不得不进行拆分,开展各种小会。即便如此,主会堂内也仅仅只能容纳下三千两百人。

长安百姓大会堂外,寒风刮过人们的脸颊。

王文站在这里,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景,只觉恍如隔世。

他出身贫寒,自幼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那里的生活简单而质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

他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来一次长安,看看这传说中的繁华都城,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精彩。

在他的想象中,长安是一个充满奇迹与希望的地方,这里有巍峨的宫殿、热闹的集市和数不清的新奇玩意儿。

曾经,他以为这个梦想遥不可及,自己或许就要在那个小村子里度过一生,重复着祖辈们的生活轨迹,永远被束缚在那片黑土地上。

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农忙时节,他更是起早贪黑,累得腰酸背痛。

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这样平淡无奇地度过,直到有一天,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

两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突然踏入了他们的村子。

那模样瞬间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他们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要选人去长安参加一场极为重要的会议,运气好的话,还能亲眼见到陛下。

听说可以见到陛下,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他们村虽然贫困,但是消息并不闭塞,大家没人不想见到陛下,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因为陛下啊!

这个消息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

王文起初并未觉得自己能被选上。他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家里的大小事务都需要他操心,作为家中长子,自己肩负着家庭的重任。

尽管他内心深处也对长安充满向往,渴望亲眼见见那位被百姓传颂的陛下,可他明白,这种难得的机会,大概率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他每天依旧早早起床,养牛,松田,每一项农活都做得一丝不苟。

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村里所有人,包括王文的家人,都踊跃地去竞选这个百姓代表,大家都希望能有机会走出村子,去长安见识一番。

有的人为了展示自己,特意穿上了最好的衣服,在锦衣卫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有的则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试图打动锦衣卫。

而王文却依旧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农活,在他看来,这热闹与自己无关。

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头戴斗笠,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与周围的喧嚣显得格格不入。

可正是他这份一心只埋头干农活的质朴模样,被锦衣卫一眼相中。

原来,陛下特意交代,此次百姓代表,要选那些真正质朴的农民。

像王文这样,在众人都为竞选而忙碌时,仍坚守本分的人,不正是最符合要求的吗?

就这样,王文意外地被选上了。

出发那一天,乡亲们纷纷赶来送行。

王文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梦中的场景,如同当年张安参加科举一般,被众人簇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