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 第246章 去京城医学院报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第二天晚上和前院外院的几人在阎埠贵家混了顿饭。

刘平安在家连续几天也没敢出门,不知道哪位大佬又要召唤自己,只能在家闷头抄书。

第四天早上。

刚起床没多久,院里就传来阎埠贵的大呼小叫声:“平安,快出来下,有同志找你。”

刘平安听见叫声,走出屋门,看到阎埠贵身后有位身穿中山装的年轻人在院里站着,走上前招呼道:“这位同志您找我?咱们进屋先喝杯茶。”

年轻人笑着拒绝道:“喝茶就不用了,你应该接到过通知,要是没什么事,咱们现在就出发吧。”

阎埠贵跟癞皮狗似的站在两人身边,刘平安无奈的挖苦道:“二贵哥,我和这位同志有些话要说,你离这么近好么?”

阎埠贵尴尬一笑:“你们聊着,我去别处转转。”说完往垂花门走去。

阎埠贵走远后,刘平安小声问道:“同志,是哪位领导要见我?”

“保密。”

“额,好吧,我去把房屋门关上。”

锁上屋门,刘平安跟在年轻人身后走出院子,在阎埠贵羡慕的眼光中坐上黑色小轿车离开了。

一个多小时后,和上次一样,经过层层检查,见到了伍总和曹妈妈,没想到一点小事惊动了他老人家。

不过转念一想也能理解,华夏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哪怕到了后世,每年的第一个文件都是和农业息息相关。

伍总说话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始终让人有沐浴春风之感。

他对农用机械的事情给予了高度赞扬,说百废待兴之际,恢复农业生产又是重中之重,手扶拖拉机和配套机械对未来农村.......

接着又问起家里和刘年氏的身体情况,刘平安一一回答,趁机把刘家庄和轧钢厂合作搞农场的事说了出来。

伍总表示可以搞,他会关注的,这也是探索发展集体公有制的一种模式。

两人聊了不到半个小时,伍总就被叫去开会了,刘平安陪着曹妈妈吃了顿午饭。

下午三点多,刘平安被小轿车送回四合院。

走进前院,阎埠贵闻着声的从家里走了出来,问道:“平安,你早上坐小轿车干嘛去了?”

刘平安停下脚步,戏笑道:“还是上次那事儿,上面非得让我去你们红星学校当校长。”

又来,又来,阎埠贵撇着嘴说道:“你小子当上校长,别忘记提拔我当副校长。”

见问不出什么话来,阎埠贵转身又回屋了。

刘平安走到游廊下,把自行车推了出来,得抓紧回刘家庄一趟,把事情落实一下。

上次送老太太回老家,碰到大爷爷也只是简单和他说了下大致想法,刘方圆又不傻,这种好事上哪儿找去,当然是支持的。

一路上骑得磕磕绊绊,嘴里不停骂着张启明办事不靠谱,说好的几天给送来摩托车,到现在连个车毛都没见到。

下午七点多才骑到刘家庄,天还不是太黑。

找到大爷爷把双方合作的事情和他讲了下,同时又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句伍总也赞同。

刘方圆惊了,过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高兴得直拍大腿,让刘平安在家等着,他去找那几个老家伙来家里开会商量。

刚开始是几个老头子,后面小一辈的人听说和轧钢厂合作搞农场也跟着参与了进来,一直开到夜里一点多。

众人兴奋得不行,不兴奋不行啊,刘平安画的大饼实在是太香了。

未来刘家庄的大发展中会用到大量劳动力,每家都会有壮劳力成为农场的正式工。

轧钢厂提供农业机械和资金,帮助刘家庄把芦苇地开发出来,加上现有的耕地,整个村庄种植面积可以达到将近四千亩地。

其中一些不好的耕地规划成果园和种植蔬菜,发展养殖业,同时挖出一个五十多亩的水塘,引进温榆河水来养鱼。

刘方圆要做的是尽快和另外两个村子把芦苇地的界线给确定下来,省得以后双方打村架。

平时那片芦苇地看着不起眼,一旦刘家庄开发富裕起来,另外两个村子绝对会搞事情。

自古因为地界不清,各省市接壤的地方都没少打架,多的长达百年,少的也有几十年。

抖音上最出名的就是那个微山湖之争,鲁苏两省交界的村民从清末一直干到九十年代末。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就等钢铁工业局那边的消息了,他们和地方政府沟通好之后,就可以大干起来了。

刘平安在老家待了两天,陪了陪家人,要准备回城了,开学季到了。

临走前,刘年氏和张兰英又絮絮叨叨叮嘱了半天,要什么好好上学,照顾好自己。

刘宛莹抱住小腿哭着不让走,搞得刘平安头大的不行,最后还是刘正华连哄带骗的把这位小祖宗给解决了。

----------

1951年9月1日,晴。

刘平安挎着包,推着自行车走进刚成立的京城医学院。(虚构,历史上京城医学院是1952年脱离的京城大学,而且招生的是大学生。)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

校园大喇叭里播放着自己写的歌。

大门口的登记桌前人山人海,很多人拎着大包小包来回走动。

到处都是各种天南海北的口音,时不时来上几句很有特色的叫骂声。

把自行车停到车棚处,把后座上的包裹拿了下来,提着包找到报名处,问清楚班级和宿舍,自己被分配到了西医科乙班。

整个学校只有寥寥的三栋二层小楼,剩下的都是平房,等到1953年后才会开启大建设。

又花了些时间找到宿舍,推开门走了进去,屋里已经有两个人在了,正在打扫着卫生。

刘平安打量了下房间,不到二十个平方,靠近门的位置两边各有一张长条桌子,可以用来复习功课,也可以用来放东西。

每张桌子旁竖着立柜,再往里就是两张铁架子床,标准的四人间。

三人经过简单的介绍,这两人一个叫吴用,十七岁,东北奉天人,另一位叫赵湘南,十六岁,川省绵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