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大事往往发生在不可见的角落,当凡人们感知到时,事情已经走了大半,甚至可能就要出现一个结果了。
三教御典的宴席已经铺设完成,皇都百姓开始涌进广场,嘈杂的人群兴奋的挤向距离登天台最近的地方,争吵呼喊声不时响起,御林军的精锐也不时要充当一下仲裁。
在好一番热闹后,人群终于缓缓稳定下来,大家基本找到了自己能抢到的最好的位置,于是轮到宴会的贵宾开始入场了。
天空中呼啸声响!数道人影匆匆掠过!
紧接着又有发着清光的书页缓缓从宫外飘荡而来。
这些第一批入场的基本都是大夏朝堂的良臣名将,他们坐席的位置靠后,入场也最早,但实际上各个都手握实权。
底下的百姓抬着头,每看到一个人影或者法术在头顶划过,就不约而同的发出惊叹,然后开始认真比较争吵,谁可能更厉害一些。
这才是三教御典真正能吸引百姓的地方啊!每年天命阁还会出一个小榜单,评选哪家入场最威风呢!
等到这些官员都已落座,皇城方向缓缓散发出屡屡金光,就如另一颗冉冉升起的小太阳,等飞的近一些,人们才确定那是一条浮空的金舟,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其反射了初起朝阳的光芒,离得近了,没人睁的开眼。
而这里面坐的便是大夏的王公贵族、皇子公主这些与皇室有血脉关系的贵人。
想想这些贵人,今日早早的可能就已经跑到皇城里聚在一堆等候,一直拖到现在,才坐着船飞出来,刺的睁不开眼,也要硬摆出一副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困的嘴脸,实在好笑。
再然后入场的则是人皇与帝后钦点的人才,大多时候都是些扬名天下的青年才俊或者有过特殊贡献立下大功的臣子。
比如刚刚,玄甲军和东临水军的两位将军都落在了登天台上,并且破例坐到了很靠前的位置。
他们虽然未能符合儒门预期拿下南洲大半领土,但最终还是占领了独木川以及南洲首山,这也算是为大夏开疆拓土了,更不要提独木川以及首山自带的战略和政治意义。
当然也可能单纯是因为他们没有全权按照儒门的想法来做,而是更符合人皇帝后的想法,所以如今才有了这个奖励。
在这些人都入座安定后,再登台的就是在皇都代表三教的众人了。
大夏皇都里三教皆有根基,居首位的当然是儒门的清水书院,其院首程圣不仅仅是儒家圣人,更是大夏的帝师!在朝堂和儒家内部的影响力都是极高的。
民间有言道:“书生不读《程集》,如何算是书生?”
而道门在大夏皇都的代表便是两松古观,其存在的时间几乎与大夏相同,据说当年大夏太祖在建宫殿时手中拮据,两松观掏出了一笔灵材用来赞助,太祖没什么可以赏赐的,便亲手为其种了两棵松树,言道:“此二松当与大夏国运同寿。”
如今那两棵松树依然健在,每逢新帝登基或者大寿还要前去两松观祭拜呢!
至于佛门,法华寺是佛宗少有的在婆娑洲之外名声外显却被留存下来的寺庙,这要归功于大夏皇室的帮助,至于为什么帮助,那就见仁见智了。
最先登场的便是法华寺的住持,说来好玩,这位老和尚与不夜楼一样,都是皇都三绝景之一。
据传皇都里的孩子凡是有佛缘的,基本都见过他,甚至有时候他还会一个人跑到皇都外面的村子里寻找有缘人。
老人家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只热衷于忽悠别人出家,因此每年都会因民事纠纷被衙门抓进去几次,据说还曾被孩子家属挠破过秃头,也不知他是怎么修的金身。
不过在这种场合,他都会正经很多。
你听!此时天空中佛磬声响,浩瀚的金光从皇都东方忽然升起,在响彻半个皇都的禅唱声中,天空中一道巨大的佛祖身影显现出来,一朵七彩的金莲缓慢飘过众人的头顶,数位面色俊朗的僧人扶着一位苍老而慈祥的秃老头站在其上。
金莲飞过,不时会有金色的光点洒下,凡是沾到的凡人都觉得自己精神一震,众人无不争抢簇拥着追逐金莲的方向。
飘了半天,他们终于登上了登天台,老头还对着广场上的人群,双手合十来了一句,“阿弥陀佛,皇都的诸位施主早上好啊!”
人群响起掌声和叫好声,有人高声叫着,“住持早上好!今年你走的又慢啦!”
“这不是年龄大了吗。”秃头的老人摆手笑道。
法华寺众人闹腾了许久入座,刚刚坐下,忽然便有一股劲风拂过广场,淡淡的松香粗暴的涌入每个人的鼻腔。
再然后,几道笔直的身影已经站在了登天台上,两松观的当代观主是个瘦削老头,一身道袍看起来皱皱巴巴的,他有些不满的瞥了一眼法华寺的住持。
老秃驴每年都把这种时候当成自己的宣传法事,拖的时间真是越来越长!
带着弟子草草入座,观主便开始闭目养神,并无什么要和百姓互动的意思。
再然后就是皇都的本家了,清水书院。
半空中一道清亮的朗诵声响起,似乎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在读书,念的缓慢、节奏温润,如清水落于深潭,闻者无不静心,“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
她念的是《荀子修身》的开篇,这也是大夏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于是很快广场上的百姓都随着她一同大声背诵起来,会背的死命扯嗓子喊,不会背的也大张着嘴滥竽充数。
一时间浩瀚的书声在皇都上空汇聚成一道文华之气。
随后一道通天的玉柱落入登天台上,几道人影缓缓走出,为首的副院首背负着双手,笑容满面,身后他亲传的女弟子捧着书依然大声带着众人朗读。
直到整个修身篇念完,一众人在嗓子都有些哑了的百姓的欢呼声中才堪堪入座。
两松观主又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老腐儒每年都带头读篇文章,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主场似的!
一通忙活完毕,终于轮到压轴的出场了。
人族气运的承载者、大夏的二位掌权者,人皇与帝后。
此时三教众人起身准备行礼,余下的人皆要跪拜,这不是对大夏领导者的尊重,而是对凝聚在二人身上人族气运的尊重。
但今日不知为何登天台前座位似乎少了一个,很多王公大臣都面露不解,三教之人显然知道根底,只是沉默不语。
龙吟声响,龙辇浮现在空中,金色甲胄的护卫以及彩色的花瓣飘落而下,半个皇都都能看到感受到一股庞大的威压,百姓开始欢呼,有的喊万岁,有的喊吉祥,有的干脆开始许愿。
当然也有人好奇,往年一同出现的凤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