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京杭长歌 > 第122章 传承与希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宇在集市中与民间艺人的一番交谈,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他心湖之中,激起层层涟漪,令他对聊城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暗自决定,定要去拜访一位当地赫赫有名的文化学者,期望能从更为深入的视角,洞悉聊城文化那源远流长的传承脉络。

经过一番仔细打听,林宇终于寻觅到学者李教授的住所。那是一座坐落于老城区的小院,古色古香的建筑仿若一位智者,静静地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林宇怀着崇敬之心,轻轻敲响了门。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缓缓打开了门。

“您好,请问是李教授吗?我是一个骑行爱好者,路过聊城,对这里的文化痴迷至极,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林宇礼貌地说道,眼神中满是诚恳。

李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和蔼地说道:“进来吧,年轻人。”

林宇步入小院,只见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其间还点缀着一些古老的石雕,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悠悠故事。两人在院子中的石桌旁徐徐坐下,李教授不紧不慢地泡了两杯茶,刹那间,茶香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

“小伙子,你想了解聊城的哪方面文化呢?” 李教授轻声问道,目光中透着温和与期待。

林宇微微坐直身子,回答道:“教授,我在聊城目睹了诸多传统文化的瑰宝,诸如木雕、剪纸、传统舞蹈等等。然而,我也察觉到,当下有些传统文化正濒临失传的险境。您觉得应当如何才能更为妥善地传承这些文化呢?”

李教授轻轻端起茶杯,缓缓抿了一小口茶,随后不疾不徐地说道:“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需多方齐心协力。首当其冲的,便是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就像你这般对传统文化兴致盎然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如今的年轻人大多被现代文化的浪潮所吸引,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与热情。”

林宇深有感触地点点头,说道:“我在和一些手艺人聊天时,他们也提及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就拿那位木雕大叔来说,他就曾叹息,现今愿意学习木雕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李教授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我们务必让年轻人真切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非凡价值。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们自幼便接触传统文化,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的种子。社会也理应营造一种重视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例如举办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林宇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继而问道:“教授,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如何创新想必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吧?”

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说道:“你这问题问得相当精妙。传统文化若想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延续,创新必不可少。就拿剪纸来说,我们能够在传统剪纸技艺的根基上,巧妙融合现代的设计理念,精心创作出更契合现代审美观念的作品。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之力,比如制作剪纸动画,让剪纸艺术以全新的形式鲜活地展现于世人眼前。”

林宇微微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教授,我琢磨着互联网或许也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构筑一个绝佳的平台。比如通过短视频,便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聊城传统文化的迷人风采。”

李教授面带微笑,说道:“没错,互联网的力量的确不容小觑。然而,我们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切不可迷失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传承。”

两人就传统文化传承这一话题畅所欲言,从传统建筑的悉心保护谈到民俗活动的复兴重振。林宇感觉自己仿若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了一番,收获颇丰,对聊城文化的传承也萌生了更多新颖的想法。

离开李教授家后,林宇来到了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他听闻此处时常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心中便想着能否为这里的活动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社区活动中心里,一群孩子正全神贯注地学习书法。林宇轻轻走过去,只见一位年轻的老师正耐心细致地指导孩子们书写。

“小朋友们,书写书法可得有耐心,每一笔每一划都要用心写好。” 老师温柔地说道,声音如同春风拂面。

林宇礼貌地对老师说:“你好,我能否看看孩子们写的书法?”

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可以。我们期望通过书法课,让孩子们深切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林宇专注地看着孩子们那略显稚嫩的笔迹,心中满是欣慰。他对老师说:“你们所做之事意义非凡。我在骑行途中,始终关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多参与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与其他地方的孩子进行书法比赛,如此这般,便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兴趣。”

老师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个主意妙极了。我们也渴望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对了,你是骑行爱好者?那你一定去过不少地方吧?”

林宇笑着说:“是的,我沿着京杭大运河骑行,途经诸多城市,每个地方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我满心希望能将这些文化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时,一个孩子好奇地抬起头,问道:“叔叔,你能给我们讲讲你在骑行过程中遇见的有趣之事吗?”

林宇笑着蹲下身来,和颜悦色地说:“当然可以。我在杭州目睹了美如仙境的西湖,那里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在苏州,我游览了精美绝伦的园林,园林里的建筑与景色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还有在扬州,我品尝了美味可口的扬州炒饭,那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纷纷围拢过来。林宇又给他们讲述了一些关于运河文化的知识,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的光芒。

离开社区活动中心后,林宇来到了运河边。他瞧见一群志愿者正在齐心协力地清理运河边的垃圾。林宇毫不犹豫地走过去,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你们经常来这里清理吗?” 林宇向旁边的一位志愿者询问道。

志愿者停下手中的动作,回答道:“是的,我们期望能为保护运河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定要让它始终保持美丽。”

林宇一边清理垃圾,一边说道:“我觉得保护运河不仅仅关乎环境问题,亦是对运河文化的有力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志愿者深表赞同,说道:“没错。我们也在向周边的人积极宣传运河文化,期望大家能携手共同保护运河。”

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林宇与志愿者们相互交流着对运河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环保的看法。林宇发觉,这些志愿者们无一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运河。

傍晚时分,林宇回到住处。他收到了张楠的消息,张楠说她在网上浏览到了一些关于聊城的介绍,对聊城愈发兴致盎然了。她还提及,待林宇归来后,她想与他一同做一些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事情。

林宇欣喜若狂,立即给张楠回复道:“楠楠,我在此处邂逅了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他们的热忱深深打动了我。我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必定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夜晚,林宇躺在床上,脑海中如电影般回想着这一天的经历。他从与李教授的交谈中汲取了诸多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论知识,在社区活动中心见证了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延续的希望之光,在运河边深切感受到了志愿者们对运河文化的热爱与守护。他深知,自己的骑行之旅绝非仅仅为了饱览沿途风景,更是为了探寻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

次日,林宇毅然决定前往聊城的乡村一探究竟。他听闻乡村里依旧保留着一些更为古老、更为纯粹的民俗文化。

林宇骑着自行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悠然前行。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

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房屋大多是传统的建筑风格,白墙黑瓦,透着古朴的气息。林宇在村庄里信步漫步,看见一位老大娘正坐在门口全神贯注地编织着竹篮。

“大娘,您这竹篮编得真精致。” 林宇走上前去,由衷地说道。

大娘抬起头,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说道:“小伙子,这竹篮在我们这儿用处可大啦。以前去田里干活,都用这竹篮装东西。”

林宇好奇地问:“大娘,这竹篮的编织工艺是不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大娘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过如今会编的人也不多了。”

林宇思索片刻,说道:“大娘,我觉得这竹篮极具特色。您可以教村里的孩子们编,如此一来,这门手艺便不会失传了。”

大娘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孩子们都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那些新奇玩意儿。”

林宇灵机一动,说道:“大娘,您可以把竹篮拿到集市上去售卖,或者通过网络宣传一下。如今很多人都钟情于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倘若能让更多的人知晓,说不定会有许多人购买呢。”

大娘眼睛陡然一亮,兴奋地说:“小伙子,你这个主意真不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林宇在村庄里又偶遇了一位大爷,大爷正在精心制作一种传统的农具。林宇饶有兴趣地与大爷攀谈起来,大爷兴致勃勃地给他介绍了这种农具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林宇感慨地说:“大爷,这些传统农具亦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下随着机械化的迅猛发展,这些农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了。”

大爷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是啊,时代在进步,这些老物件慢慢就被淘汰了。不过我还是舍不得,这都是我们老一辈人的回忆。”

林宇认真地说:“大爷,我觉得可以把这些传统农具放置在村里的文化展示馆里,让后人也能了解以前的农耕文化。”

大爷频频点头,说道:“这个建议甚好。我们村里确实也该重视这些传统文化了。”

林宇在村庄里还幸运地参加了一场传统的民俗活动。村民们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丰收。林宇也被村民们的热情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庆祝的队伍之中。

在活动中,林宇了解到,这种民俗活动已然传承了许多年,然而现今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了。

林宇诚恳地对村民们说:“叔叔阿姨们,我觉得你们可以把这个民俗活动拍摄下来,上传到网上去。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活动,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你们的民俗文化。”

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觉得林宇的建议颇具可行性。

林宇在乡村的经历使他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诸多机遇。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唯有众人齐心协力,方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决定在离开聊城之前,将自己在乡村的所见所闻仔细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他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林宇又突发奇想。他琢磨着在自己的骑行之旅结束后,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诚挚邀请各地的手艺人、文化学者、志愿者等踊跃参加,共同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深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传统文化必定能够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