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细想一下便能想到许多关于向日葵的作品,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梵高的《向日葵》。
而《向日葵》其实是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
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如果用梵高所创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为主题的油彩画”来定义的话,那么广泛认为他一共有7幅向日葵作品。
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来,而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上面绘有15朵向日葵,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
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其实一共是11幅,但这其中是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向日葵传入中国的文献,应该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学者,一个名叫姚旅的人所着写的《露书》。
该书里面写道:万历丙午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旁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
并且明朝的金石学家赵崡所撰写的《植品》一书里面也对向日葵有所记载。
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蕃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
[喜欢的你都能:万历丙午年……1606年?]
[更不当回事:明朝时候中国才有向日葵吗?我还以为很早就有了呢。]
[喜欢睡吧睡吧:不是楼上是不是太离谱了啊?这就把历史时间算出来了???]
康强摸着下巴茫然了一瞬,随后便不去想这么高难度的问题。
他又不是文科生,想历史时间换算干嘛。
笑了笑,示意戈奇将镜头对准向日葵,随后开口道。
“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向日葵,那时候也被称为丈菊、西番莲。
像明朝的农学家王象晋在天启元年呃……应该是1621年吧,编撰了《二如亭群芳谱》。
而且在在《花谱三·菊》中附写了“丈菊”条曰:丈菊,一名本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这里面描述的向日葵植物形态已经与今日所见向日葵大致相同,只是在书中没有称为向日葵,而是因其“茎长丈余”而称为丈菊。
然后在崇祯十二年,应该是1639年,园林设计师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述着:葵花种类奠定,初夏花繁叶茂,最为可观。一曰向日,别名西番莲。
但是向日葵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历来说法不一,总结一下大约有四种途径。
一是从与沙俄接壤的边境引入黑龙江、辽宁地区,然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二是西班牙或荷兰人将向日葵传入南洋,然后从越南引入云省。
三是由当时的丝绸之路传入新疆等西北地区。
四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到南洋,再由菲律宾传到我国江浙一带。”
[都觉得你说呢:不对啊主播,我查了一下,在唐朝好像就有葵花了,像戴叔伦写的《叹葵花》,还有梅尧臣的《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葵花》。]
[U盾还是黑色:不对啊,向日葵那么晚才进中国,那葵花宝典岂不是假的!]
[喜复至:????]
[现阶段计算机:????]
[大概是需要:????]
康强想了一下便回复道:“其实说的也没错,在唐朝时就已经有了“葵花”的名字,并且在宋朝时候人们就发现了一些葵花有“向日”的习性。
但是古诗词中“葵”字不少,而且也具有“向日”的特性,那古人吟咏的“葵”便是向日葵吗?
其实不然。
经过现代的植物学家对上述古诗中所描绘植物形态及花色、花期的多方考证。
最后认为诗文中的“葵花”和“向日葵”,其实和现在通常所说的向日葵并不是同一物种,它们在现代被叫作蜀葵。
而且古诗中所说的“葵”,其实最初还不是指代花卉,而是指可食用的葵菜。
这最早的记载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里面窥之一二:七月亨(烹)葵及菽。
而由于种植季节的不同,葵菜又被分为了春葵、秋葵和冬葵。
在元朝王帧写的《农书》里面说了葵菜的功效: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供食之余可为菹腊(咸干菜),枯枿之遗可为榜簇,子若根则能疗疾。
葵菜不仅能食用,根、花及种子均可入药。
大医李时珍也有记载: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种之者颇鲜。
不过在唐代以后,随着大量新菜种的引进和培植,葵菜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然后从中晚唐开始,“葵”字便不再单指葵菜,那时候也开始指观赏植物葵花,如秋葵、蜀葵等。
而从唐宋诗文对“葵花”、“向日葵”的形态描述看,与蜀葵相差无异,但是与今天的向日葵的形态相差甚远,非同科同目的植物。”
[奖学金电脑上:李时珍也有记载啊?看来的确是一种药材。]
[喜欢的不是吧:原来如此,看来葵花宝典是真不存在了,可惜。]
[实话实说:不是哥们,你真想练啊?]
康强见大家没什么疑问了,点点头继续说道:“到了清朝时候,有关向日葵的记述逐渐增多。
在康熙年间臧麟炳、杜璋吉所撰的《桃源乡志》里面称: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黄白,其子老可食。
而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里面写到。
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相传乾隆年间的圆明园里面也有向日葵,是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特意引种的。
在圆明园建成后的第2年4月,郎世宁便将自己从意大利带来的葵花籽种在方外观甬道两旁。
与中国传统花卉相比,向日葵的花朵硕大,花色金黄,纯朴自然,极具观赏性。
乾隆皇帝也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花朵,观赏后甚是喜欢,还赐百官到御园中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