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真理似乎只在炮火的射程范围内。
本就从未经历过炮火对垒这般残酷场面的钱大壮,很快便在这猛烈的炮火攻击下败下阵来。
而且,那恐怖的炮火还在步步推进射击,距离已然延伸进了二百步。
城内多数的房屋在炮火的肆虐下化作废墟。
城内的百姓曾多次经历这样炮火的无情洗礼,一听说战火又将燃起,都赶忙收拾好钱粮,纷纷从东门逃出城去。
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进赵钦的耳朵里,他顿时惊慌失措,忙朝着身边的侍卫喊道:“快,我们也走!”
其实,早在大战尚未开始之前,他就暗中命人做好了随时逃跑的准备,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便能乘坐马车迅速出城。
在生死关头,时间紧迫,容不得半分犹豫!
赵钦这一走,上郡瞬间就没了主心骨。
钱大壮原本还打算死战到底,怎奈赵钦以护驾为由,强行将他和军队一并带走。
而且,闫如象留在上郡工坊里的所有东西,一样都没来得及带走。
本就不擅长使用炮火作战的钱大壮军队,只带着他们自认为重要的东西,狼狈不堪地追随赵钦出城。
百姓们还未完全撤离,他们就已跑得无影无踪。
城外的定边军褚胥良见对方毫无还击之力,先是派出二千人试探性地攻击,结果……
“这特么打的叫什么仗?一点刺激感都没有!”
尤凤岐陪着褚胥良进城时,满脸的不屑与蔑视。
同行的还有氐族的小首领玉隆,他对尤凤岐的话不是很懂,但见他那傲慢的表情,便向褚胥良问道:“兵总,我们能不封刀吗?”
所谓的不封刀指令,意味着屠城。
出兵前,赵宏曾经向褚胥良交代过,氐族进城后不得乱来,一定要让他们安分地待在一个地方,实在不行就在城外驻扎。
“玉隆,你说的不封刀是什么意思?”
褚胥良皱着眉头问道。
“兵总,不封刀就是让我的士兵们过过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玉隆的话虽然直白且含糊,但褚胥良还是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里将来是我们最重要的制造武器之地,你刚才也看到了我们攻城的利器,全部要靠这里的工匠和百姓制作,而且这所城本来就是我们的,你别动那些歪心思。”
褚胥良努力将事情描述清楚,希望氐族的士兵能够安分守己。
“哦,原来这也是我们的城啊,我们前来只是收复?”
玉隆半信半疑地说道。
“这里和定边一样,土地和房屋政策也是一样的,到时候我们再看,如果是无主的地方就会赏赐给你们。”
褚胥良嘴里虽然这样说,心里却暗自骂道:特么的,这群人一点力都没出,还想这样轻易得到好处。
大军全部进城后,玉隆的队伍有五万人,褚胥良将他们全部安排在南门的位置驻守。
同时,尤凤岐的队伍中有两门大炮放在了南大街,还有万人手持一石的虎樽炮也部署在这里。
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准备阻击延州的回援部队。
……
另一处,由氐族的乌蓝尔与赵宏队伍里的卫河,率领二十万兵力在延州回援的必经之路设伏。
一天一夜过去了,却始终没有等到延州方向的援军。
第三天的时候,他们远远地看到有一支大约五万人左右的军队,正快速地朝着上郡方向赶来。
乌蓝尔见对方人数仅有五万,顿时乐开了花。
二十万人伏击五万人,这在他看来,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他与卫河商议,分别在道路二里外的一处山丘后设下埋伏,等大军一靠近,两边同时发动攻击。
卫河的军队中,有一半是氐族士兵,他们大多是步卒。
氐族本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军队多为骑兵,习惯了弓马作战。
所以,在乌蓝尔这边,大多数都是骑兵,手里并没有热武器,配备战马和钢刀的骑兵多达六万。
反观延州过来的邓六的队伍,骑兵总数都不过万。
队伍后面还跟着几辆马车。
邓六走在雪地里,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他最担心的,就是会遭遇敌人的伏兵。
所以这一路上,他都走得极为小心。
眼前的地形一望无际,只有些许小小的土丘似的缓坡。
本就已经耽误了一些时日,眼看着就要抵达上郡城了,他这才稍稍放松了心情。
然而,就在这时,土丘上突然出现无数个黑点。
随着黑点越来越大,这才发现竟是几万人骑着战马冲了出来。
“不好,有敌人,准备战斗!”
坐在马背上的邓六惊呼一声,队伍里立刻就有人骑马向队伍传递号令。
“迎敌,组织防卫!”
不同的将领带着不同的兵种迅速行动起来。
先头部队的士兵,迅速将盾牌在前面架起做好防护。
按理说,后面应该有长枪护体,结果却是虎樽炮在地上进行固定。
虎樽炮在行军的时候,炮管和炮架是分离的,五人组成一个小组。
作战时,如果时间充足,一人将支架放在地上。
支架类似一个马叉,前后都有固定炮管的卡口,将炮管放入卡口,再装上一个固定楔子就能将炮管牢牢固定住。
开炮时产生的主要力量是后坐力和上跳力,依照炮管和支架的重量,这一点跳动在发射出去后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后面的炮弹形状犹如一个热水瓶,推进炮管的凹槽后,向一方旋转,外壳尾部有个螺旋槽,会将炮弹自动锁死。
尤其是手柄处,旋转到底后,会挂在一个凸榫处,这样后坐力也不会将炮弹装填的弹壳炮位。
这是一个非常精巧的射击装置。
一个盾牌后面,放置一门这样的炮。对付骑兵时,一般都是使用三个弹丸作为首发,后面全部都是霰弹。
而且发射的炮三三一组,和步枪射击的原理差不多,为的就是保证射击不间断。
在训练中,为了让每个炮手清楚知晓,首发开炮的时候,自己是第几个开始,就要看盾牌兵撤出的时间。
当敌人靠近,盾牌兵每隔两个人就有一个先撤回,炮兵立即就知道自己是第一个要发射的炮,后面依次是二和三。
反射炮的时候,一发射完了就是二发射,最后是三。
第一轮打完后,就不再需要这样严格的发射顺序,安装好炮弹完毕就可以自由地发射。
这种开炮的方法只有新军在训练的时候才有,邓六军队的这些炮兵,就是当年单宁在的时候帮忙训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