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8章 第二次战役(6)冰天雪地长津湖-5 分割包围的第一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第二次战役(6)冰天雪地长津湖-5 分割包围的第一战

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志愿军九兵团第20军和第27军的10万大军,跋涉在一个又一个连名字都透露着寒气的山岭上,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行军十天,平均日行军三十公里的速度,于26日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集结在了长津湖的指定战斗位置上。

美国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曾感慨道:

“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而9兵团第26军一开始作为预备队,后期投入战斗比较匆忙,直到12月9日美军全部通过水门桥后才投入战场,并没有发挥出真实战力。综合各种记录来看,志愿军与陆战1师正面作战兵力对比大致在4:1至6:1之间,志愿军有极大的兵力优势。

美军这边,作为麦克阿瑟最忠诚的属下,阿尔蒙德催促各部加快向鸭绿江突进。

为此,阿尔蒙德将第十军兵分三路:

左路是美海军陆战1师,沿长津湖西岸行进,这是主力部队;

中路是美7师,作为支援部队,穿过新兴山谷,沿长津湖东岸,直抵与东北相望的朝鲜边境小城惠山津;

右路是韩首都师,沿海岸线北进。美第3师11月下旬刚抵达朝鲜,和韩3师负责元山警戒和接应。

美第10军沿着朝鲜东北部广阔的崇山峻岭推进,事实上形成了从西到东9个无法相互支援的战斗群,战线长达400公里。

除了陆战1师保持互为犄角的作战队形外,其余8个都是团级战斗群。而且各个部队的行进路线被一道道山脉隔断,均处于孤军深入的险境。

11月21日,美7师的先头部队,抵达鸭绿江边境小城惠山津,一路上,除了在白山城与志愿军发生了一次小型战斗外,并未遇到什么阻碍。这更坚定了阿尔蒙德的信心,催促陆战1师加速挺进长津湖区。

陆战1师师长,是史密斯少将。

与阿尔蒙德的浮浪轻率不同,史密斯是一个老兵,二战时参加了残酷的贝里琉岛战役,冲绳战役。他谨言慎行、坚强严峻、尊重对手,作战准备一丝不苟。

陆战1师在抵达长津湖的路途中,两次抓到志愿军俘虏,都相继透露了大军伏击的消息。

第一次在11月8日,陆战1师在古土里附近抓获一名掉队的志愿军,该士兵透露说中国决定在朝鲜投入24个师。如此重大的军事部署竟然出自低级别的士兵之口,阿尔蒙德不予置信。

第二次是11月24日,陆战一师进占柳潭里,意图抵进鸭绿江。柳潭里诡异的气氛使得史密斯变得犹疑,史密斯即刻下令就地构筑阵地宿营。

当日,陆战1师 7 团,抓到了三名中国士兵。确切地说是遭遇,这三名士兵无法忍受极寒饥饿逃命出来,已经精神恍惚,在湖边漫无目的地游荡。

随后中国俘虏带来的口供让人心惊,分析判断:至少有一个中国军级建制以上的部队,要开始进攻美军陆战一师,同时,还有中国军队将攻击下碣隅里——那是陆战一师在南边的退路。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准备围歼陆战一师!

阿尔蒙德不断催促陆战1师前进,但史密斯却极其谨慎的推进部队,限制先头部队的前近距离,并加强队伍之间的联系,确保面临突袭作战时,陆战1师作为战斗整体能有效反击。

为避免明显的对抗上级,史密斯尽可能拉慢前进节奏,但在11月24日,陆战1师还是不可避免的抵达了长津湖西岸。

11月26日,美军第7师31团级作战队向陆战1师靠拢,进驻水库东面新兴里。兵力包括美7师31团和32团各1个营、第57野战炮兵营两个连以及第15防空炮营一个连。

因美7师31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志愿军普遍称该队伍为“北极熊团”,应该说略有误会,这是一支混编的加强团级战斗群。

11月27日黄昏前,中国9兵团的七个师已经埋伏在长津湖周围,对长津湖西岸美陆战1师和东岸麦克莱恩特遣队张开了一张大网。

此时,他们完全不知志愿军入朝总兵力已超过30万,更不清楚此时有10万大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势,经过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中潜伏了6天6夜,正以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他们。

11月27日18时30分,宋时轮下令:第20军、第27军立即向长津湖地区展开进攻!当天,阴沉的夜空被厚厚的云层笼罩,凛冽的寒风在群山之间呼啸旋转,令人感到彻骨冰寒。

志愿军的计划是由北向南,将美国陆战一师和美七师分割包围在长津湖周围的几个地区。

在长津湖西南,志愿军5个师围剿陆战1师4个团。

27军的79师和89师、20军的59师,3个师打击柳潭里陆战1师的第5团和第7团;若不克,则由59师向南攻占德洞岭关,切断下碣隅里和柳潭里之间的联系;20军58师主攻下碣隅里陆战1师指挥部;20军60师封锁古土里。

在长津湖东面,志愿军共五个团围剿美7师31团。

志愿军兵力为27军80师的238、239、240团加上81师242团,以及11月30日抵达新兴里的27军81师241团。

伏击如暴风雨般来临,战斗在11月27日夜间21点打响。

美军的五处战斗部队被志愿军分割包围。

第27军80师以两个团(第238、第239团)进攻新兴里,另以一个团(第240团,减去一个营)攻打内洞峙。

配属作战的第81师第242团,则插入新兴里与后浦之间的高地,切断敌军退路,形成战术包围。

整个夜晚,第80师在新兴里和内洞峙地区歼灭、击伤并俘获敌军400余人,但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部队减员高达全师三分之一。

而进攻柳潭里的是第27军79师,他们打的是一场更为艰难的仗。

79师前身为1938年胶东天福山起义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后成为第三野战军头等主力师,擅长攻击作战,内战时期在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中都有上乘表现。

柳潭里地区驻扎的部队是美军王牌中的王牌——陆战一师。

这支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1775年的海军陆战队第一连,参与过美国建国以来大部分战争,从来没有吃过败仗。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陆战一师和志愿军第九兵团的装备对比。

空军方面

美军陆战1师:每个步兵营都配备有前线航空控制人员,可以随时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支援。

志愿军第9兵团:没有空军支援,防空武器基本为零。这直接导致志愿军只能在夜晚行军和进攻,白天则是美国人的天下。

坦克方面

美军陆战1师:每团有一个坦克营,下辖四个坦克连,共有70辆坦克,包括m-26潘兴式坦克和m-4A3中型坦克。每个陆战团的反坦克炮兵连另有5辆坦克。

志愿军第9兵团:无坦克和任何装甲车辆。

通信方面

美军陆战1师:每个陆战团一直到排级都拥有完备的电台等联络设备,可以随时获得空军几乎是不间断的火力支持。

志愿军第9兵团:通信器材奇缺,只有团以上部队才有少量无线电台,营采用有线电话。营以下则主要用军号、哨子、信号弹和手电筒等联络。

陆战一师的装备,已经超过志愿军全军重武器的总和。

另外,他们还能随时得到陆战队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

双方装备差距实在太大。

以至于在长津湖战役打响后不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德尔玛军营里,一位军官得知在朝鲜中国人已经包围陆战一师之后,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我只能说我真为那些中国人感到惋惜。”

这位准将没过多久就会知道,他到底应该为谁而感到惋惜了。

柳潭里是美军东线进攻的出发地,第1陆战师已在此集结了三分之二的攻击力量,其中包括刚从新兴里调动而来的陆战第5团,以及先期抵达的陆战第7团和第11陆战炮兵团的两个榴炮营。

东线原计划以志愿军4个师歼灭其2个团,中央依然觉得力量不够,指示应再增派1到2个师。

参加攻击柳潭里的部队是志愿军第27军79师三个步兵团以及师附属炮团、归第27军指挥的第20军59师两个团、以及第20军89师的一个团,第27军94师的两个团为预备队,双方在柳潭里地区的兵力对比大约为1:4—1:5。

担任主攻的是第27军79师。

第79师当时下辖四个团,第235、236、237三个步兵团外加一个师属炮团,共约一万四千余人,师长是肖镜海。全师当晚呈三角队形发起攻击,主攻为第235团,助攻为第237团,第236团担任师预备队。

其中235团是着名的“济南第一团”,团长是一步一个脚印升职上来的王歧秀,据三野战史评价,第235团作风顽强,攻防能力俱佳,特别擅长攻坚作战,堪称第27军的“第一主力团”,也是三野最为强大的主力团之一。

235团攻击目标是距离柳潭里最近的1282和1240两个高地;

237团负责攻击柳潭里西北的小德村和1403高地,小德村西山,1384高地;

236团在后担任师预备队。

当日,美陆战1师以10个步兵连围绕柳潭里建立了环形防线。陆战1师在柳潭里布防时出现了致命延误:原计划第二天补充一个坦克排进入防线。

结果当晚9点,志愿军向柳潭里发动总攻。这样,陆战队就只能单纯以步兵抵抗中国军队的冲击,其火力配置甚至赶不上东岸的麦克莱恩特遣队。

更为要命的是,随着志愿军冲锋抵近柳潭里,炮群暴露目标,却又由于气温陡降,榴弹炮冻结在原地,根本无法移动。

因此,11月27日晚的柳潭里之战完全是一场步兵战。也就是说美军在这场战斗中并不具备绝对的火力优势,两军的战斗意志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头天晚上,第79师组织各团悄悄接近美军阵地附近侦察,对各个攻击部队的出发地点,运动路线,攻击目标都做了实地考察,做好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

1950年11月27日深夜,柳潭里攻击战发起。

这是一次典型的战术性夜袭。

志愿军发起夜袭,正是基于第9兵团在国内屡次夜战经验,一则以夜袭抵消美军空袭和远程炮火,尽量发挥兵力优势;二则以美军战斗意志薄弱,疏于防范,发动夜袭,出其不意,即可争取战役主动。

79师主攻的方向是柳潭里最为关键的屏障—西北和北部的几个山头阵地。

要进攻柳潭里,就必须先要突破柳潭里以北的1282高地、1240高地、1384高地、1403高地点等美军以加强连级别兵力,严密守备的前哨警戒阵地。攻击一开始,各部队便在柳潭里周围的高地,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作战极为艰苦。

由于是夜间混战,加之高原山区通讯不畅,双方的重炮用处不大,主要是迫击炮、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等步兵武器的厮杀。

志愿军有限的迫击炮受冻变形不能使用,步兵持有的枪械,也有大量撞针受冻变形,难以使用。最有效的攻击,就是依靠冲锋,不惜代价抵近美军,然后以手榴弹投掷,通过近战,击垮美军。

依照之前在国内对国军作战经验,如此猛烈冲锋发起夜袭,抵近以手榴弹近战,大多可以速战速决,赢得胜利。

不过,79师的第一波进攻没有突破美军的防御。

美军前沿阵地设置大量的铁丝网障碍、地雷,极大阻碍了志愿军步兵冲锋。美军前线虽然也有迫击炮受冻变形,但是美军其余重机枪、各型小口径火炮依旧可以组织威力极大的火力网,使得志愿军在火力弱势情况下,伤亡极为惨重,却极难冲锋抵近,近战制敌。

战事变得胶着起来。一旦夜袭失去速战速决可能,战局也就变得更为危险。

就在柳潭里外围枪声响起不过10分钟,美军密集发射照明弹,照亮柳潭里上空,犹如白昼。同时,美军部署在柳潭里核心阵地的1个营建制的155mm榴弹炮群和1个营建制的105mm榴弹炮群,按照前线美军引导,快速向志愿军攻击集群发起了猛烈炮击。

密集的高强度、高烈度的火力急袭,以及照明弹此起彼落映照战场,使得在国内战争积累了丰富夜战经验的志愿军,陡遇全新战场问题。

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无线电通讯装备极为欠缺,仅在师、团级别使用。当时,第9兵团参战各部极缺无线电通讯装备,长途行军,发起夜袭,志愿军更无足够物资、时间为各主攻营、连单位牵置电话线。

因而,柳潭里激战之时,志愿军团级指挥往营、连之间,只能依靠通讯员跑步传递信息,辅以军号、口哨、信号弹、手电筒光完成战时通讯。战时通讯无法得到保障,冲锋部队虽然英勇,但是攻击效率大受影响。

第235团1营营长迟念佳率先向1282高地发动进攻,配合本团特务连和机炮1连共五个连的兵力,轮番攻击防守高地的美军。

1282高地,是柳潭里北面最重要高地。不仅庇护柳潭里美军主阵地,而且还庇护着柳潭里的美军至关重要的榴弹炮阵地。

按照国内战争的经验,以济南第一团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攻击一个山头(连级阵地),应该是手攥把掐。但235团1营的运气不佳,遇到对手是士气旺盛的陆7团E连的两个排。该连曾在烟台峰对阵四野第42军的战斗中有过上乘表现,战斗力强,还有个美国着名悍将排长杨西中尉。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多次进行肉搏战。

杨西右脸中了一枪,子弹从后脖子下面打出去,右眼球都打出来了,显然这是因为争夺山头时开枪的志愿军在上面,杨西在下面。

按美军E连的士兵回忆,杨西模糊中掏出手枪击毙对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眼球放回眼眶,竟然继续打。然后在山头间又跑又喊,每出一声都要吐口血,场面惊人。

天气严寒,双方水冷重机枪都受到影响,志愿军用棉被包裹也无用,基本是轻武器拼搏与刺刀工兵锹肉搏。美军E连连长阵亡,副连长代替指挥后重伤,各排各自为战,士兵伤亡惨重。由于1282高地的位置非常重要,美军先后派出五个排陆续增援1282高地。

连长菲利浦斯满目赤红,捡起一支步枪插入雪地,怒吼道:“我他妈就在这守着!”话音未落,便被乱枪射杀。

连长菲利普斯阵亡,雷蒙德中尉接任,随后负伤死亡,排长杨西中尉被炸双目失明,但E连仍然没有放弃阵地。

两军抵近鏖战,1282高地吃紧,高地背后的美军跑群几乎没有步兵守卫。于是,激战之时,美军再无退路,只得以两个155mm、105mm大口径重炮群,40余门重炮,几乎以90度仰角,向1282高地集中火力,实施无间歇射击,火力强度、烈度,远非淮海战场国共激战,双方在数十平方公里战场投入十余门重炮的火力可比。

简单火力换算,一门大口径重炮,最少可以相当1个步兵连。

因此,美军在柳潭里的2个炮群,火力大约相当志愿军的5个步兵团。

然而,由于没有无线电保障,再加上初战对美军情况了解不多,使得无论坐镇江界指挥全局的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还是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副司令陶勇,以及其他军长、师长们,均无法在激战之时,对1282高地作战进行适时指挥,快速调整。

现代战争,节奏既快,变数极大。指挥稍微滞后,前线官兵就会遇到相当的麻烦。

整整一夜,第79师第235团等攻击部队按照战前预定计划进攻,都是遭遇美军炮群以密集弹幕阻挡,伤亡惨重,无法争取实质性突破。

28日天明时分,志愿军235团1营集合剩下的士兵以排为单位再次冲向山顶,全部英勇牺牲。1282高地的主峰仍在美军手中,235团1营仅占领了部分高地,但五个进攻连队基本打光,剩余人员不得不合编为一个小连,80人左右,撤出山头。山坡上来不及搬运的志愿军烈士遗体,就高达三百余具。

美军在1282高地的1个加强陆战连,除冻伤、轻重伤和阵亡之外,幸存者也仅30来人。

进攻1240高地的是235团2营,营长是马永清,对手为陆战一师7团d连。

第2营在夜间行军时走错了道路,拂晓前发起进攻。

战斗发起之时,志愿军冲锋集群吹响口哨,军号,于积雪深达半米的山坡,一步一步地艰难、缓慢地移动着冻僵身躯,向美军阵地发起仰攻。

志愿军的严明纪律和战斗意志,使得美军震惊。

这一幕,美军参战者回忆录记载:

“摇摇晃晃,像僵硬的木头一样……虽缓慢,但却坚定的在加速、在冲锋!”

通常,美军陆战队一个连有2挺重机枪、10挺以上的轻机枪和数门轻型迫击炮。此外,便是配属作战官兵的各型当时火力最为猛烈的自动、半自动单兵武器。

而他们对面的志愿军,已经苦苦行军一周,兜里可能只有几颗土豆,一排子弹。这点微不足道的物资,可能就是他们在未来数天激战里,所能用的、关乎生死的全部单兵物资。

志愿军仰攻美军阵地,没有炮火准备,迫击炮、步枪等等武器也大多被酷寒冻坏了枪栓、撞针,少量能够发射的迫击炮,也很快耗尽了炮弹。

结果,235团2营“因冲击队形密集,遭敌火力和反冲击之杀伤,大部失去战斗力”。美军7团d连,这个200多人的美军陆战连,遭遇冻伤、轻重伤和阵亡减员,最后打得也只剩16个人,连长赫尔上尉也负伤,退路也被切断,但仍然死战不退。

235团2营经过一夜战斗后也基本丧失战斗力,团长王歧秀看到攻击部队伤亡殆尽,不得不调动平时舍不得排的3营增援。3营7连是着名的济南第一连,是3营三个钢、铁、锤连队之一的钢连,由7连副连长的辛殿良亲自带队增援1240高地,与美军形成对峙。

这里要点明的是,7连副连长辛殿良是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相对第235团,当夜第237团的攻击较为顺利。因为237团负责攻击的三个高地距离柳潭里比较远,即便丢失也不会对柳潭里形成威胁,所以美军没有发出死守的命令。

甚至入朝第一天就遭到美机轰炸营部(营连干部中仅存活一名查岗外出的副指导员)的第237团3营,也顺利攻占小德村西山,但第237团在居高临下向柳潭里突击时,经过一片开阔地时,遭受美军来自两个方向的火力夹击,三个营基本丧失战斗力。

据第237团2营6连迫击炮班战士沈云田回忆,“打到第二天天亮时,指导员清点人数,连里就没剩几个人了,迫击炮班算是最好的,活着的只剩5人”。

第79师对柳潭里的进攻,以27日晚最为猛烈,算是一鼓作气。虽然占领了柳潭里西北部几个高地,但距离柳潭里较远,作用不大。最关键的1282与1240高地都仅仅是部分占领,形成对峙局面。

79师第235团,共6个步兵营,仅在一夜之间,就损失了5个营。虽然1282高地,调上了3营铁8连投入战斗,但很快就消耗殆尽,连长济南英雄李永江阵亡。

第27军79师下辖的3个团中,只有负责从东面迂回的第236团伤亡较小。

这并非因为该部队表现得特别出色,而是由于向南迂回时,旧邑的里江成为阻碍,导致当晚未能按计划展开行动。

当时志愿军所用的地图是30年前由日本人绘制的老版本,长津湖水库尚未完工,地图上标注的地形与实际情况存在诸多出入。

第236团抵达江边时,因寻找渡口而耽误了时间。事实上,当晚气温骤降至零下27摄氏度,江面早已结上厚厚的冰层,足以让人马通过。然而,当他们发现可以直接踏冰渡江时,天已经大亮,战机因此错失。

经过11月27日夜间的战斗,美军发现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举世罕见。志愿军也开始明白:陆战1师的火力优势远超想象,而且陆战1师的战斗精神也远远超出预料。

后来,中国的抗美援朝战史中,客观且公正地将陆战一师评价为“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在所有减员人数中,除了因火力造成的伤亡外,冻伤的比例竟然高达三分之一。查看当时志愿军的战报,频繁可以看到“伤亡严重”“大部分伤亡”“失去战斗力”“大部分失去战斗能力”等词句,令人触目惊心。

28日79师投入了师预备队236团,守卫这些出发阵地的236团,又不得不暴露在美军优势的航空和重炮攻击之下,以1240高地为例,28日拂晓投入236团2营,两天后2营打光,1营奉命接替。

据236团1营教导员李炳章回忆,1营上山后展开1连和3连,天亮后美军的飞机和大炮发挥了优势,没工事没战壕,光秃秃的山顶上挨炮弹,其3连仅剩6-7人。

这时236团政委温茂卿打来电话:老李啊,你们是否缴获了美国骆驼牌香烟?如果有的话,派人送点到团部。气得李炳章大叫:“送你个球!不知道我的3连仅剩7个人了吗?”

实施两翼迂回,是第79师当日攻击部署的重要环节。然而,承担迂回任务的两个团均未能成功完成任务,导致全师陷入正面强攻的被动局面。到28日清晨,部队仅攻下柳潭里以北的多个高地,与敌军呈现对峙状态。

从28日起,志愿军已经无力再度发起全面攻击,在剩余的四天里不得不转入对即得阵地的防守,等待军预备队第94师援兵的到来。

第27军在长津湖两侧发动攻击的同时,第20军各部按照计划,分别在长津湖以西和以南展开了行动。

第58师推进至下碣隅里以南的上坪里和富盛里,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包围态势;

第59师攻占了下碣隅里西北的死鹰岭和西兴里,切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

第60师占领了下碣隅里以南的乾磁开至小民泰里一线,截断了由下碣隅里向南的交通线,并派出一部分部队向古土水及其南侧的黄草岭推进,准备阻击从兴南北援的敌军;

与此同时,第89师逼近社仓里。

就此,第9兵团第20军、第27军尚有建制完整、基本齐装满员的5个步兵师,分路穿插,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的美陆战1师,及配属美陆战1师作战的美7师第31团战斗队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等几个孤立据点中,切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络,为下一步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而言之,志愿军第9兵团主力10余万人,以优势兵力,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各部约万余人,基本形成了包围态势。

长津湖战役由此全面打响。

然而,志愿军缺乏通讯设备、后勤保障及相应重武器装备,虽然完成了对美军的包围,要想围歼美军,确实非常困难。

其中,在美军主力防守的柳潭里地区,为美陆战1师第5团、第7团等主力,虽然失去大多外围阵地,但是凭借美军空援和柳潭里强大火力,美军依然与志愿军形成对峙。

这时,宋时轮在远在100公里之外的第9兵团指挥部判读战况,认为柳潭里美军为美军陆战1师主力,兵力为战前预判2倍。

同时,宋时轮也得到了下碣隅里为美陆战1师基地及防务空虚的报告。

就此,宋时轮决定避实击虚,命令放缓进攻柳潭里,调整主攻,转向新兴里和下碣隅里。

命令下达,第27军即刻将预备投入1282高地兵力转向下碣隅里,第79师也就只得赶在天亮美军战机攻击之前,快速从占领美军的阵地撤退。

由此,志愿军未及破坏缴获的数门重炮,以致美军失而复得。

第27军等部放缓了对柳潭里的进攻,尤其放缓了对1282高地的进攻,使得美军在长津湖战区的主要重炮部队得以幸免。此后,这支重炮部队则成为美军对志愿军威胁最大的地面火力集群。

1950年11月28日,西线战场的美第8集团军与志愿军西线兵团在清川江一带,正面展开激战。就此,志愿军援朝参战既成事实,麦克阿瑟迫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逼压,沮丧命令西线部队撤退。

同时,麦克阿瑟也给阿尔蒙德下达命令,要求东线美军第10军各部退往兴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