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8章 第二次战役(3)飞虎山惨烈五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第二次战役(3)飞虎山惨烈五日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狂妄自大。

尤其是到了朝鲜战场后,一连串的胜利让他开始幻想拿下整座朝鲜半岛。志愿军抵达朝鲜半岛后迅速赢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但麦克阿瑟依然认为我们派来的兵力有限,对战局影响不大。

此时,中国各部队正在向预定区域集结。

而麦克阿瑟也已下令西线的联合国军部队展开试探性的北进行动。

飞虎山位于仁川东北方向,山势险峻,横在军隅里和价川北面,南可控制朝鲜东西交通枢纽、价川,西可威胁敌军补给站——军隅里。

军隅里和价川,都是联合国军配合东线的美第十军,完成麦克阿瑟“钳形攻势”的必经之路,控制飞虎山便可以控制平壤至满浦的公路。

在西部的整条战线上,以南朝鲜第七师和美军一部在价川和军隅里地区的前进最为迅速。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必须依据飞虎山之险进行阻击。

这个任务交给了第38军。

解放战争后期,1纵改编为第38军,足足有5万多人,跟随四野大军入关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攻克天津、横扫湖南、远赴广西、云南,从最北边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最南边的中缅边境,立功无数!

所以,第38军是有资格骄傲的!

但没想到的是,到了朝鲜战场后,第一次战役就给38军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任务交给了38军112师355团,团长是范天恩。

范天恩出生于1922年,是山东人。也就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了山东的部分主权。可是不久之后,日本对中国开展了侵略战争,国家各地都是战火纷飞。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范天恩养成了坚毅勇敢、不屈不挠的性格。他非常厌恶日寇,对其恨之入骨。

日军侵略山东后的第二年,年仅16岁的范天恩就加入了游击队。他对于日寇深恶痛绝,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这些外来者赶出中国。虽然范天恩的年纪很小,但是他敢拼敢干,得到了“范大胆”的外号。后来还担任过连军政指挥员。

抗美援朝开始之前,范天恩是38军军部的作战科长。战争爆发之后,刚刚结婚的范天恩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后被任命为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从军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出众的作战能力。

335团号称“铁血团”,在38军所有团中最为骁勇。团长范天恩绰号范大胆,不仅非常酷爱打仗,而且还十分勇猛,军长梁兴初对其非常欣赏。

在日本出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里面,对志愿军的收录大多是军和师以上的干部,但是有一名团长赫然在列。他就是范天恩。范天恩的名字,估计大多数人并不熟悉。这也难免,毕竟团长这个职务在军队序列里那简直是太多了,绝大多数都不知名。

范天恩团长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

他带领的335团,在第二次战役中表现得极其英勇,堪称最为猛勇的部队之一。起初,他们承担了诱敌深入的任务,随后又成功完成了穿插合围的壮举,简直是一个奇迹。

范天恩举起望远镜,目光凝视着对面的巍峨群山,心中已逐渐勾勒出初步的作战方案。他转头问身旁的二营副营长陈德俊:“德俊,你觉得怎么打?”

陈德俊细细打量飞虎山,稍作沉思后答道:“右侧是山脊,海拔700米。我认为从右边突破,沿山脊直攻主峰。”

“右边是新翻的土,可能藏有南朝鲜军,往左稍微偏一点,从洼地爬上去进攻。明天早上5点发动攻击,你估计多久能拿下?”范天恩肯定了陈副营长的判断,焦急地询问道。

“九点差不多。”

“好,就按这个计划打。动作要迅速,千万别和南朝鲜军纠缠,否则我们会吃亏……”范天恩手一挥,战斗的号角已然吹响。

如果志愿军成功占领飞虎山,撤退中的联合国军后路将被切断,这也注定了强攻飞虎山是一场血战。驻守飞虎山的是韩军的第七师。

最近几天,335团一直在迅速推进,战士们粮袋中的食物已所剩无几。最初还能每天吃些煮玉米粒,但当他们抵达飞虎山时,连玉米粒也不复存在。饥饿的战士们大多处于半虚脱状态,随身携带的弹药已经消耗殆尽。

在这样的情况下,1950年11月4日拂晓时分,335团毅然对飞虎山发动了进攻。

天空中开始飘起了细密的雨丝,飞虎山仿佛披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担任主攻任务的二营副营长陈德俊,放下了除了武器弹药之外的所有装备,迅速向飞虎山冲去。

当他摸索到飞虎山主峰下那片宽达两公里的开阔地时,发现美军第二师的一个炮兵营正在封锁这里。陈德俊立即下达命令:“做好隐蔽,准备好手榴弹。”

战士们悄然逼近美军军营,随即齐齐甩出了手榴弹。

随着爆炸声接连响起,美军营地内顿时充斥着哀嚎,敌军伤亡惨重。短暂的胜利后,二营的战士们没有恋战,迅速穿过开阔地,继续向飞虎山方向发起突袭。在飞虎山一线,志愿军战士与南朝鲜军第七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这是南朝鲜军在熙川首次与志愿军正面交锋,便遭到了志愿军第38军的沉重打击。

在下午3点,在主力部队炮火的强力掩护下,敌军有线通讯网线被炸断、各部队失去联络、战斗力无法有效集中,志愿军战士们抓住这个短暂机会,发起了进攻。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335团奋勇向飞虎山顶峰推进。临近主峰时,敌我双方终于爆发了预料中的白刃战。浓厚寒冷的白雾中,随处可听到肉搏的喘息声、咒骂声和呻吟声……

由于我军火力不足,只能通过残酷的白刃战消灭敌军。而飞虎山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联合国军的炮火异常猛烈,使得整个战斗过程异常惨烈。

在二营抢占飞虎山主阵地的同时,范天恩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扩大战果,命令一营和三营继续向军隅里发起进攻。二营的四连和五连坚守飞虎山主峰,五连三排则在主峰南侧延伸出的两个小山头上布置了几十米的防线,这里正是南朝鲜军进攻飞虎山的必经之路。

不到一天时间,我军便攻下了飞虎山。山顶细雨早已不知何时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雾霭,硝烟弥漫之下,太阳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见。

范天恩缓步行走在阵地上,目光掠过飞虎山经过激烈战斗后被弹片、炮火和火焰肆虐过的满目疮痍。曾经郁郁葱葱的飞虎山,在这场大战之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貌。

美军并非对志愿军的行动毫无预判。

短暂受挫后,南朝鲜军第6、7、8师以及美军第24师一部,迅速对飞虎山至德川一线展开反攻,重点集中在飞虎山一带,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报告!”不知何时,通信员已经站在了身后。

“说吧。”范天恩心中一紧,猛然转身看向通信员。

38军接到命令,停止向军隅里推进,立即掉头撤退。这次撤退不仅仅是38军,所有部队都将撤退,唯留335团坚守飞虎山。

听完情报后,他的心又一次揪紧了。

为什么要死守飞虎山呢?我们来看一下飞虎山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飞虎山位于仁川东北方向,山势险峻,横在军隅里和价川北面。

价川和军隅里都是联合国军配合东线的美第十军完成麦克阿瑟“钳形攻势”的必经之路,控制飞虎山便可以控制平壤至满浦的公路。

这是是中美双方南进和北退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必须依据飞虎山之险进行阻击。

如果飞虎山失守,敌人直接冲破防线,那么之前的一切牺牲将会付诸东流。范天恩十分清楚,335团在飞虎山的阻击战关系重大。

如何以一个团的兵力顶住西线美军的全面进攻,以及如何让一个团打出主力部队的气势,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与难点。

要做好防御,首要任务是挖掘工事。当335团的作战任务从进攻转为防守时,范天恩立刻意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抢修工事,是当前部队的头等大事。

志愿军深知美军炮火的威力,如果没有工事掩护,面对美军的大炮和飞机轰炸,简直就是白白送命。然而,由于之前的任务以进攻为主,连续作战的战士们为了减轻负担,只携带了战斗武器,突然的战斗任务转变让他们措手不及。

瑟瑟秋雨,长途奔袭的汗水,让战士们的衣物层层尽湿,虽然雨住了,但是深秋的丝丝寒风,使战士们不禁阵阵发抖。但时间就是生命,战斗的紧迫感让他们已无暇去思考太多。抢修战斗工事的命令,已转瞬传遍飞虎山阵地的各个角落。

没法办,形势紧急,只能用手和刺刀挖那些坚硬的石头,没一会双手都鲜血淋漓。疲惫的战士们借着身体的重量用刺刀狠狠地刺向地面,撬起石头。但无奈刺刀受力面较之铁锹实在是太小了。急红了眼的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手刨土,然后将土和石头用自己的手掌、衣服以及一切可以装东西的容器往外搬运。

很快,坚硬地石头碰掉了他们的指甲,看似稀松的土壤也磨破了他们的皮肤,小雨好像受到战士们热火朝天干劲的感召,又赶来凑热闹,一时间,战士们的指尖上的殷红与雨水混合在一起,仿佛要把这方热土染红。

幸亏文化教员戴笃伯冒死送了一批小铁锹上来,这才解决了问题。335团的士兵们看见小锹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范天恩激动地拍着戴笃伯的肩膀说:“你这个知识分子行!”

高强度的劳动渐渐地让本就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战士们感到体力不支、眼冒金星,浑身开始冒虚汗,手脚发软开始不听使唤。335团都已经断顿好几天了。后来机枪手梁仁江发明了啃石头的办法,因为一啃石头就有口水,心理上就感觉饿劲就能差一点,这个方法马上推广到全团,阵地上瞬间响起了一片啃石头的声音。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被轰炸得满目疮痍的阵地上,一群穿着破烂棉衣浑身血污的中国军人,一手拿枪,一手拿着一块石头放在嘴里,此起彼伏地回响着啃石头的声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在此期间朝鲜人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得知志愿军一个团在和数倍于己的敌人战斗后,主动给战士们送饭,运输弹药。后来朝鲜人给阵地送饭用的一只木盆,作为历史文物,现在还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因为这只木盆,对当时的335团来说,太珍贵了。

第一天(1950年11月4日)

为了夺取对军隅里的控制权,敌人对飞虎山阵地展开了猛烈的反扑。美军凭借先进的军事装备,展现出强大的火力优势。在飞机和火炮的密集掩护下,成群的敌军迅速向飞虎山阵地涌来。

敌人的猛烈炮火将石块炸上天空,瞬间化为粉末,树木也在烈焰中燃烧殆尽,成为焦炭。南朝鲜士兵更是将三排阵地周围的树木和干枯的草丛全都点燃。三排的阵地顿时被浓烟和火海吞没,炙热的火焰笼罩着战士们,他们被困在战壕中,无法动弹。

南朝鲜士兵利用烟雾和火光的掩护再次向阵地发起冲锋。

三排长马增奎带领士兵埋伏在阵地侧翼,目光紧紧盯住从山下步步逼近的敌人,命令道:“敌人不到二十米,不准开枪!” 当敌人逼近到阵地前30米时,机枪手刘玉田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率先扣动了扳机。步枪组的战士们几乎同时投掷出手榴弹,前排敌人瞬间被击倒十余人,余下的残敌惊慌失措,纷纷调头逃回山下。

这一天,英勇的三排在击退敌军的多次进攻后,稳住了防线。

第二天(1950年11月5日)

黎明的黑暗被一声炮弹的爆炸轰鸣打破,敌军的进攻再次拉开序幕。在美军的逼迫下,南朝鲜军连续发起了五次进攻,并在飞机和炮火的支援下猛烈进攻,最终占领了飞虎山西侧的第二座山峰。

负责守卫这里的四连战士们,怀着\"绝不让敌人得逞\"的坚定信念,一次又一次地与敌军展开激烈争夺,成功地重新夺回了这座山峰。这一天,敌军企图使用火攻,通过飞机投下大量燃烧弹,试图占领飞虎山。

滚滚浓烟弥漫,战士们被呛得剧烈咳嗽,滚滚浓烟使战士们剧烈地咳嗽起来,眼泪瞬间模糊了视线,鼻涕也不受控制地挂满了脸庞。但战士们满不在乎地用衣袖一抹,跳出战壕。继续投入到战斗中,战士们越战越勇,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第三日(1950年11月6日)

傍晚时分,敌人已经连续发动了五次进攻,第三次甚至险些占领飞虎山阵地。机枪手刘玉田在机枪被炮弹炸毁后,毫不畏惧,迅速投出了三枚手榴弹,成功将敌人再次击退。然而,尽管敌人被击退了,三排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时只剩下六人。

三排长马增奎将士兵们集合在一起,望着眼前一个个已经几乎辨认不出的战士,沉声说道:“同志们,我们必须守住阵地,寸土不失!”刘玉田推开脚边敌人的尸体,从地上捡起一挺机枪,坚定地说:“我在,阵地就在!”

七班长刘德兴愤然大吼:“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活着,阵地就是我们的!”

话音未落,远处的枪声又密集响起。

与前几天组织有序的冲锋不同,美军开始分散作战。在这混乱中,志愿军也一时难以判断敌人的方向。在弥漫着烟雾、能见度极低的战场上,我军战士与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展开了近身肉搏战。

五连战士李兴旺头部负伤,他正坐在战壕里,吃力地为自己包扎伤口,全然没有意识到,三名美军已悄悄逼近到他身后。就在这时,敌人猛然扑上,将他按倒在地。

突如其来的敌人让李兴旺心头一震,但多年的战斗经验使他迅速恢复冷静。他假装顺从敌人缴枪的要求,突然猛地一脚,将正对面的美军踹下了山崖。紧接着,他转身从另一名还在愣神的美军手中迅速夺回自己的手枪,手腕一抖,就是一枪,正中那名美军的面部。

随后,他顺势向后倒地,灵巧地翻滚躲避了第三名美军射来的子弹,并从倒下的美军尸体旁抽出一枚手榴弹,奋力向前投掷。手榴弹直奔第三名美军而去,吓得对方发出一声尖叫。随着手榴弹的爆炸,第三名美军的半边身子被炸得血肉模糊,倒在地上痛苦哀嚎。

这一天,李兴旺所在的排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阵地上仅剩排长和三名士兵依然屹立,所有的弹药都来自于牺牲的战友和倒下的敌人。

第4天(1950年11月7日)

顽强的敌人不甘心失败,连续发起了7次进攻。尽管志愿军面临弹药匮乏和食物短缺的严峻形势,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坚守阵地,顽强阻击,始终没有让美军再向前推进一步。

在中国解放战争中荣获“独胆英雄”称号的士兵李永桂,在阵地被敌人点燃的汽油吞没于火海时,不甘被困的他率先从战壕中跃出,直冲敌阵。

头顶浓烟,背后火光映照,他宛如战神降临,吓得敌人纷纷掉头逃向山下。眼看阵地上的弹药即将耗尽,他主动请战,承担起弹药补给的任务。他一口气冲回连部,带回十几颗手榴弹和一挺机枪。

然而,在第二次补给途中,飞来的榴弹不幸炸断了他的左腿。李永桂强忍剧痛,拖着一条断腿将一箱机枪子弹艰难地送回阵地。到达后,他再次爬回战壕,拿起倒下战友的枪,嘶吼着向敌人开火,愤怒的子弹不断射出。最终,这位出身贫寒的青年战士,因为失血过多而英勇牺牲。

就这样经过四天激战,335团几乎弹尽粮绝。

这时天空又下起了雨,志愿军战士被雨淋湿的棉衣上开始结冰,整个335团的将士们饥寒交迫,极度困乏,他们互相依靠在一起进行取暖,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发出怨言,也没有丝毫沮丧,有的只是战友间的相互鼓励。

第五日(1950年11月8日)

坚守飞虎山阵地的第五天,是335团阻击敌人的最后一天,但也是最困难的一天。

美军在接连的失利后逐渐失去了耐心。

清晨,美军出动了80多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将飞虎山的志愿军阵地反反复复炸了一遍又一遍,炮击结束后,敌军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

潮水般地敌人一起涌上山坡,335团全体将士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志愿军的刺刀、工兵锹、石头、牙齿全都派上了用场,喊杀声、惨叫声、爆炸声不绝于耳,撼人心魄。

就这样一直混战到天黑才将敌人击退。

这一天,战场上英雄事迹层出不穷,处处可见。

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六名勇士浴血奋战。

七班副赵才山尽管一只手臂被炸断,血流如注,但他顾不上包扎,依然坚持战斗,直至英勇牺牲。

三排长四处游走,指挥战斗,始终奋勇当先。一颗炸弹在他身前爆炸,牺牲前他仍怒视敌人……

一名身负重伤的志愿军战士临终前嘴里念叨的并不是家人,而是反反复复说着同一句话:“我们是志愿到朝鲜来打鬼子的,我们是志愿到朝鲜打鬼子的……”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此次飞虎山阵地争夺战中,面对韩军第7师一个整师和美军一部,以及八十多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的狂轰滥炸,志愿军335团以一个团的兵力,靠着捡取牺牲战友和敌军的弹药,硬是在飞虎山上,坚守5天5夜,成功击退敌人57次,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9次,以少胜多,歼敌1800多人,其中3排独自作战死战不退,战至只剩3人,毙敌400余人,成功守住了飞虎山阵地。

飞虎山战役之后,麦克阿瑟着急了。

他本想着圣诞节能回家过节,但前线部队连飞虎山都无法攻克。

为了加快地面的推进速度,同时打消前线疑虑,麦克阿瑟向杜鲁门申请,出动近百架战机对鸭绿江进行不间歇轰炸,与其说申请,不如说通知,因为他根本不把白宫那帮人放在眼里,杜鲁门也心知肚明,麦克阿瑟不是他能管得住的。

所以他说,只要不炸到中国东北地区,你开心就好。白宫的人想的是,既然主宰不了朝鲜战场的发展局势,那无论最后什么结果,也别找我背锅。

同日,也就是11月8日,志司下令335团在完成飞虎山阻击任务后,向温井方向边打边撤。

杨大易师长下达命令:“立即撤离飞虎山阵地,向后撤退三十公里!”

范天恩眼中布满血丝,愤怒地咆哮道:“再退就退到鸭绿江了!拼死拼活地死守,还没等到向敌人发起进攻,就要撤退?我不干!”

“执行命令!”杨大易也愤怒地咆哮起来。他也是一肚子怒气,美国的飞机袭击了他的司令部,整整230名官兵牺牲,他的内心也在滴血。

范天恩最终还是服从命令,率领全团官兵撤离了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阵地,在离开前他们向那些长眠于此的战友们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含泪走向了下一个未知的战场。

范天恩率领部队撤出飞虎山后,麦克阿瑟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中国派遣的军队数量有限,且物资补给面临困境,因此不足为惧。

随着“联合国军”逐步陷入包围圈,第二次战役也随之拉开帷幕。

112师335团先是假装主力部队,一边作战一边后退。到了11月17日,他们停止反击,快速撤退,将从国内带来的武器全部抛弃,同时释放俘虏,营造出完全无法抵挡、拼命逃窜的假象。

为什么敢扔掉武器?因为335团换装了,他们几天前在飞虎山捡到了更先进的美式装备。果然,美军中计,开始在西线展开全面进攻。

11月中旬,西线的部队已经全部部署完毕。从西向东,依次为50军、66军、39军、40军、38军和42军,皆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