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杂事,夏先衍开始修行,有着充足的灵气供应他敞开了吸收。
随着夏先衍全身心沉浸于修行,群山之中的灵气被灵源所引动,向着这边奔涌而来。
夏先衍周围愈发显得玄妙而震撼。
灵气如灵动的游鱼,一头扎进他体内的内景之中。渐渐的随着他的吸收这个房间开始形成灵气的漩涡。
李风禾她们见状退出了房间。
灵气漩涡越转越急,发出呼呼声响,仿若一头无形巨兽在咆哮,源源不断的灵气似汹涌潮水,毫无保留地朝着漩涡中心的夏先衍奔涌而去。
灵气进入内景(紫府)北斗七星与北极星光芒大盛,璀璨星芒交织闪烁,将涌入的灵气迅速淬炼、转化,使之化为醇厚雄浑的元气。
元气在内景之中游走,不断投入山河社稷图投射而来的山川河流轮廓之中。
起初只是朦胧虚幻的影子,现下却似画师精心勾勒、上色,峰峦拔地而起,巍峨险峻,怪石嶙峋,山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河流奔腾而下,水花四溅,清澈见底;广袤平原绿意盎然,随风摇曳的草木像是大地的触角,轻柔摆动。
这片内景,不再是零散破碎的影像拼凑,正稳步蜕变,朝着一座世界转变。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一座临摹的世界。夏先衍不是画家,于是只能将自己所见的山川河流临摹在了内景之中。
夏先衍面色沉静,却难掩眉间一抹飞扬神采。
修行之路漫漫,可此刻这迅猛精进之态,无疑昭示着一场了不起的蜕变正在悄然发生,恰似雏鸟振翅,即将冲破云霄,遨游苍穹。
周遭桌椅器物受灵力波及,微微震颤,似在敬畏,又似在欢呼这一场神奇造化。
过犹不及,夏先衍感受到内景变化完成后,停止了修行。剩下的灵气并未消散,在征得灵源同意后,他将灵气拍向了正在基地修行的众人。
随后他传音,“别发愣了,快抓紧时间将灵气吸收了。”
做完这一切后,夏先衍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精芒一闪而逝,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欣喜之色。此次这般大的进展,着实让他激动不已。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体内澎湃涌动的元气,那股力量雄浑而纯粹,如江河奔腾,在内景之中川流不息。
山河社稷图映照出的世界已几近完整,山川巍峨耸立,连绵不绝,山脉间蕴含着无尽的灵气。
河流纵横交错,潺潺流淌的河水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仿佛流淌的皆是灵液琼浆,滋养着这片世界的万物生灵。
空中日月星辰轮转有序,洒下柔和光芒,将大地笼罩在一片祥瑞光晕之中。
北斗星与北极星更是熠熠生辉,宛如内景世界的核心枢纽,吸纳与转化灵气的速度比之从前快了数倍不止,源源不断地为整个内景输送着雄浑的元气,使其愈发稳固、充盈。
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只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举手投足间,竟隐隐有了一种与这天地自然契合呼应的奇妙感觉。
他也感觉到了自己境界的不对劲,回想起来,不知不觉吸收了太多了灵气,于是尝试呼唤华夏守护之灵,“前辈,不知您是否在此?晚辈有事请教。”
没过多久,便传来一阵回应之声。只见一道光影迅速闪烁而至,华夏守护之灵眨眼间便出现在了他心神的面前,关切地问道:“怎么回事?如此匆忙地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面对守护之灵的询问,他连忙拱手行礼,“实在抱歉打扰了前辈清修,只是晚辈察觉到自己的境界似乎有些不太对劲。我短时间内吸收了太多的灵气,明明感觉像是已经踏入了黄庭境,可却又隐隐觉得并未完全进入,这让晚辈倍感困惑。”
听闻此言,华夏守护之灵微微颔首,他先是检查了一番其体内的内景和识海,接着又探出神识探查了一下周围的情况。片刻之后,守护之灵脸上露出一抹恍然之色,微笑着说道:“原来如此,这其实是娲皇赐予你的一份小小礼物。她留下的机缘帮助你提升了一个境界的修为,所以才会导致你如今有这样奇特的感受。
你无需担忧,就当现在已经进入黄庭境就可以。待到你彻底消化完体内的灵气后,便能自然而然地稳固在黄庭境了。”
夏先衍听闻此言,先是一愣,旋即脸上满是惊喜与感激之色,他朝着娲皇神像的位置虚空拜了拜。
然后抬手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喃喃自语道:“啊,原来是这样啊……我之前还一直纳闷儿呢,只当是此处的灵气太过浓郁,以至于能让我这般肆意地尽情吸收。没想到竟是娲皇前辈的恩赐,真是太意外了!”
华夏守护之灵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嘿嘿,这个傻小子啊,娲皇离开的匆忙,但还是心系于你,特地让灵源精心提炼出了一部分极为纯净的灵气。若不是如此,你又怎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吸收这般大量的灵气!”
夏先衍眼睛一亮,“前辈,是不是其他先祖都留给了我小礼物。”
华夏守护之灵缓缓地摇了摇头,无奈地回答道:“关于这一点嘛,我可就不得而知啦。那些先祖们并没有将此事告知于我,不过无妨,反正你迟早都是要前往各个先祖所在之处探寻一番的,到时候有没有问问那里的灵源不就知道了。
那跟在这里似的,灵源以为你知道这件事,所以他没跟你说。”
“嗯,知道啦!等去了其他先祖道场,我一定先问一问!”
华夏守护之灵去娲皇宫走了一趟,片刻后重新回到了夏先衍识海深处。
夏先衍心神沉入内景又查看了一番,然后又看了看星海图与山河图,他看到了到了这两幅宝图因为修为的提升而完善了许多。
随着迈入黄庭境,星图被点亮的区域扩大了一片,而山河图也显露出来更大的地域。
然而,就在这时,夏先衍忽然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他皱起眉头,凝视着星海图上新点亮的区域,喃喃自语道:“奇怪,为何这片新点亮的区域看起来如此朦胧模糊?相比之下,山河图却是清晰无比……”
苦思冥想了片刻之后,他猛地一拍自己的脑门,恍然大悟道:“哎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原来是忘记观想星辰了啊!”
终于弄清楚了原因所在,夏先衍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调查众多的灵源之地,不知不觉间,华夏大地上的山河景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识海之中。
因此,每当他的修为有所提升时,山河社稷图便能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与之相对应的山川河流。
可星辰就不同了,如果没有通过特定的观想之法将其映照到星图之上,那么即便修为得到了提升,所点亮的也仅仅只是一片模糊不清的星域罢了。
想通了这一点后,夏先衍起身走出房间,来到空旷的庭院之中。他抬头仰望着浩瀚无垠的星空,让自己的心境完全平静下来,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观想起三垣二十八星宿来……
他以北极星为中心开始将这些星辰观想到星图之上。
他在观想星辰的过程中想了想,或许未来的境界可以通过星海图或者山河图的完善情况来划分小的境界。
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要执着于为每个境界划分小的境界。
邯郸是这一阶段冀州灵源之地调查的最后一站,夏先衍将提炼过的灵气分享给了众人后,整个基地静悄悄的都在赶紧吸收这些精炼过的灵气。
没过多久,他们的修为便有了显着的提升,每个人的实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离别之时来临,基地负责人满脸笑容地走上前来,半开玩笑地对夏先衍说道:“夏部长啊,您可记得常常来看看,咱们这儿的战士们可都眼巴巴地盼望着您再来呢!”
听到这话,送行的战士跟着在后面偷笑了起来,太想这种提升修为的速度了。但大家也知道这种好事哪能一直有,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夏先衍不禁跟着笑了起来,他一边挥动着手告别,一边回应道:“哈哈,好说好说!你们也要继续加油努力修行,争取早日突破瓶颈,晋升到通灵境!”
告别了热情的基地众人之后,夏先衍带领着他的队伍离开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娲皇宫。随后,他们登上了一辆开往齐鲁大地的高铁。
坐在舒适的座位上,透过车窗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夏先衍回望着娲皇灵源之地,默默的跟先祖之灵告别。
因为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将会是齐鲁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
列车一路疾驰,两个多小时后众人便抵达了齐鲁大地的第一站——美丽的省会泉城。
泉城城内百泉争涌,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说。
先秦时期《春秋?桓公十八年》中 “公会齐侯于泺” 的记载,记述了公元前 694 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水之源即趵突泉,这是泉城名泉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
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卷八?济水二》描述 “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形象地描绘了趵突泉的喷涌景象。
宋代文学家曾巩评价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体现了当时泉城泉水在他眼中的突出地位。
金代有人立一方《名泉碑》,列举了泉城七十二名泉,这是 “七十二泉” 之说的最早记载。
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 “济南名泉七十有二” 。
于钦在《齐乘》中转述了金代《名泉碑》中的七十二泉之名,并记录了各泉的位置。
明代齐鲁按察司佥事、诗人晏壁作《泉城七十二泉诗》,对泉城名泉一一加以吟咏。
清代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文中有 27 个泉名别于《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所增 13 泉仅录 3 泉,又新增了 24 个名泉,改名称 1 处。
刘鹗留下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的美誉。
夏先衍先来到了趵突泉景区,这里的灵源依泉而生。
趵突泉以“趵突腾空”的壮丽景象着称,灵源孕育而生后,泉水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喷涌记录,而且始终保持着高水位,趵突腾空一再拔高。
只见泉水从三窟并发,泉涌若轮,那澄澈的泉水如沸腾的珠玉,不息地翻滚跳跃,水面雾气氤氲,仿若轻纱缭绕,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斑斓的光晕,与周围的楼阁彩绘、雕梁画栋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灵源就在泉眼深处孕育而生。随着泉水的喷涌,蕴含其中的灵气和造化之气也一并释放出来。渐渐地,普通的泉水受到灵气的滋养,逐渐进化成为具有灵性的灵泉。这灵泉之水一路流淌,最终汇入了环绕城市的护城河中。
于是,灵源之地也沿着护城河不断蔓延扩展,直至将整个护城河都成为了灵源之地。
随后灵源之地与古城区域内的其他灵源之地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整个济南古城化作了一个大型的灵源之地。
趵突泉景区内还隐藏着另一处重要的灵源——李清照纪念堂。这座纪念堂承载着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正是由于这位伟大女词人的存在,才让此处的灵源更具独特魅力。
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 — 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泉城章丘区)人,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更被誉为 “千古第一才女” 。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为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母亲王氏是名臣王拱辰的孙女,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1。在这样浓厚的文学氛围熏陶下,李清照自幼聪慧颖悟,擅长诗文,通晓音律,年少时便诗名远扬,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问世时轰动京师 。
18 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二人志趣相投,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妻生活虽清贫却高雅有趣 1。然而,随着朝廷党争及 “靖康之变” 的发生,李清照的命运急转直下。丈夫赵明诚在江宁病逝,她自己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南下避难途中,夫妻二人辛苦收集的古籍古物散失大半。
李清照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的哀愁,词风轻盈委婉,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后期则多悲叹身世,词风沉重哀伤,如《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她还善于写诗作文,其诗如《乌江(夏日绝句)》《题八咏楼》等,文如《金石录序》《打马图序》等,也都展现了她的才华和情怀。
她曾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独创 “易安体”,为后世词作树立了榜样 。其作品感情细腻真挚,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自然,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将婉约词创作水平推向又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