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2章 盛典生危

仙乐飘飘中,绵延数十丈的仪仗队伍逶迤而来,停在高阶前的平台上。

依仗散开,退到平台下。

层峦叠嶂撤去,隐于其中的神女仙子展露真容。

新上天的诸神大多没有见过这位传说中的司法天神,纵是见也只是在瑶池匆匆一瞥。

她大多沉静朴素,隐在绣彩辉煌、长袖善舞的王母娘娘身后,不引人注意。

今日盛装之下,竟如此耀目摄人。

旧臣虽然认识卫宁,却从未见过她这样的风采出众。

卫宁引着身后礼宾,一步一步踏上高阶。

她玉步轻移,步步生莲,仪态万方。

见过卫宁的人无人能否认她姿容出众,气质卓然。

可今日却没多少人为她的美貌所惊叹,大家甚至没有几人能看清她的面容。

大家瞩目所见的,只有她的羽衣蹁跹、鹤骨松姿。

紫莲摇曳水云间,浮光跃金静影沉。

紫色广袖外袍上,金丝银线描绘翥凤翔鸾,鹤鸣九皋。

行动间,裙摆之上,星斗如雨落亭台。

月色披帛翩然轻舞,几与流云齐飘摇,更添仙姿。

端庄沉稳、威仪无限、雍容华贵、风华万千。

如此风姿气度,于初见者算得上是一位能令之勉强信服、甘心效命的众神之首。

参与筹备的一众女仙满目星河,却都不如卫宁行动间裙摆上闪烁的星斗璀璨夺目。

宝儿、寸心、狐妹跟着小金乌站位靠前,此刻都是心中激动万分。

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三人都要拉手跳起来大声夸赞了。

杨婵与杨戬站在一处,看着高阶上的她如斯风华,心中激动万千,眸中异彩连连。

场面寂静,她没有左顾右盼也没有与近在咫尺的兄长出言感叹。

因此忽略了从来沉稳冷肃的兄长眸中的闪过的惊艳与遐思。

同样激动的还有曜园众将,卫宁从来衣着朴素,妆容淡雅,他们也曾惋惜尊主明珠暗投。

今日得见风华,高台上万众瞩目令人心折的是他们的尊崇效忠的尊主,这怎么能不让他们与有荣焉。

高阶共一千节,几位礼宾最多跟到一半就不能再上。

因此,最后的半程,是卫宁独自前行。

高台之上有她要遵奉的至尊,也有她追求的无限权势。

登临高处的自己看似风光无限,引得欣羡惊叹无数。

可谁又看得见这高阶之侧,黑云翻滚,疾风猎猎,让人望之生怯。

若是行差踏错一步,就是坠入深渊、粉身碎骨的下场。

正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风光非卫宁所欲,惊险她也心有成算,一切只为心中志向,虽死无怨。

登高望浮云,此心念天地。

从来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志在心,心已定,定则安,安则无惧万物。

此时的卫宁,心中止水无澜,满目空明。

正是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咫尺天涯,转瞬即逝。

与玉帝王母视线交汇时,卫宁垂眸敛目,以示恭敬。

只是二圣神色,她已经尽收眼底。

玉帝面上隐含笑意,双目微阖,看不清其中风采。

王母则笑意嫣然,满目惊艳,只是眸光闪烁间,自有丘壑。

等她终于踏足玉帝王母身前,二圣都是满目欣慰。

欢欣笑声洒落高台,众神尽收入耳,心中笃定司法天神深受玉帝王母器重,不可轻慢。

“臣,木卫宁参拜陛下娘娘”卫宁郑重躬身下拜。

一字一句,如风过耳,似泉暗流,令人闻之心静。

“免礼,平身。”玉帝伸手虚扶,王母点头附和。

卫宁起身退在一边,王母亦起身恭立。

玉帝长身而起,踏步上前,立于高台边缘。

高踞众神之上,君临天下,睥睨众生。

佛教、阐教来人早在卫宁落辇之时已经起身。

此刻玉帝现身,超然如两教翘楚,不屑如杨戬哪吒、新附未归心如封神榜上诸神,都恭敬垂首,以示尊崇。

“旦逢良辰,顺颂时宜。方今凡尘,战止乱休;吊民伐罪,垂拱章平;日月其迈,时岁盈新。”

他说的情真意切,一副爱重生灵的尊长模样。

看的杨戬皱眉欲呕,好一个心怀众生的玉皇大帝。

如此虚伪做作之人,怎么可能安心悟道,退隐辞世。

其余天蓬、哪吒等人眸生讥诮,心中冷笑。

其余知道前情的人,均是面色平静,毫无波澜。

至于心中作何感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高台之上,卫宁看着不远处的魁伟背影,听着他的慷慨陈词,眸色无波,唇角甚至带着一丝笑意。

只是心中对这位玉皇大帝的警惕之心更增加的数分。

台前的玉帝意气风发,“今有忠义之士,奉天道伐不仁。功德加身,诸神归位,天庭之喜,宜嘉宜贺。”

忠义之士?

这其中有多少视人命如草芥的大能,何尝有仁义之心。

又有多少真正的忠贞之士,拼死力战,埋骨荒山,不说荣耀加身,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诸人心思各异,却没有谁能打断玉帝的长篇大论。

卷帘天将将捧在手中多时的诏书奉上,玉帝侧身取出,展开宣读:“兹有女仙卫宁,承盘古遗泽,受女娲教戒,日表英奇,天资粹美。

一人元良,以贞万灵。仁惟任重,以安万物。嘉谋独举,长筭必克,任总机衡,庶绩惟允。遐迩属意,允膺守器。可堪司法天神尊位。

而今俱册诰封,俯顺舆情,谨告天地,以重万年之统,以繁三界四海之心。”

说到最后,他将黄绢诏书卷起,双掌高举敬告苍天,仰望苍穹。

济济万人,无一丝嘈杂,所有人都屏息凝神,静候天意。

虽然当日瑶池外,卫宁已经功德加身,获赐司法天神印信。

可今日四方诸神齐聚一堂,若是一丝神迹也无,怎能服众!

卫宁眸光如刀,直射那天界至尊。

这是要毁她的根基威信,今日如果无功而返,纵然她手持印信,又有谁能信服。

果然老谋深算,

知道当日之事的众人,此刻也不禁提起了心。

杨戬浓眉皱起,直视高台上的玉帝,眼含惊雷。

眸光闪烁间,又生出些担忧来,久久难平。

其余如天蓬、织娘等与卫宁关系密切的有识之士,无不心中忧急。

卫宁抬头看着浓云翻滚的天际,心中毫无波澜。

纵天不佑之,吾心终不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