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栩栩
卫卿池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那犀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众人的内心,让人心生敬畏。
然后,卫卿池微微抬起头,那高贵的姿态仿佛是在俯瞰着整个世界。
他的目光如同闪电般扫视着下方的百官,随后威严宣布道:“寡人今日登基,当分封宗室,以彰亲亲之义。”
卫卿池的话语简洁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砸在众人的心上,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不可违抗的力量,让人不敢有丝毫的质疑。
这时,只见李文远身着一身整齐的官服,那官服上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他快步走上前,脚步匆忙却又不失稳重,双手恭敬地捧着诏书,那诏书用黄色的绸缎精心包裹着,绸缎的质地柔软而光滑,上面绣着精美的云纹图案。
那些云纹图案,仿佛是天上的云朵在飘动,栩栩如生,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李文远小心翼翼地捧着诏书,仿佛捧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在那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宫殿之中,阳光透过五彩琉璃瓦的缝隙,洒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
李文远身着一袭庄重的紫色长袍,袍上绣着精致的云纹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
他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畏与谨慎,先是轻轻清了清嗓子,发出一声低沉而清晰的声响,仿佛是在为即将宣读的内容奏响前奏。
紧接着李文远挺直了腰板,双手缓缓展开手中那卷明黄色的圣旨,圣旨上用金线绣着精美的龙纹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他将圣旨举至胸前,目光扫过众人,然后高声宣读起来,那洪亮的声音在宫殿的穹顶下回荡:
“制诏三皇子卫卿泽,自幼聪慧果敢,心怀壮志,于朝堂之上多有建言,为朕分忧解难。今特封其为晋王,赐封地晋阳。晋阳之地,实乃一方宝地。望晋王能在此地恪尽职守,整军经武,守护边疆,让那塞外的蛮夷不敢轻易来犯,保一方百姓平安,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制诏五皇子卫卿淇,为人豁达开朗,颇具商业头脑,于经济之道多有见解。今封其为楚王,赐封地楚州。楚州,那是一片繁华富庶之地。望楚王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鼓励商业贸易,吸引更多的商贾前来投资。修建水利设施,改善交通条件,让楚州的经济更加繁荣昌盛,造福百姓,使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满。”
“制诏六皇子卫卿渡,饱读诗书,才情出众,对文化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今封其为齐王,赐封地齐郡。齐郡,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望齐王能弘扬文化,广开言路,鼓励学术交流。修建书院,聘请名师,培养贤才,让齐郡的文化更加繁荣,为我朝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制诏七皇子卫卿淳,英勇无畏,武艺高强,于军中威望颇高。今封其为燕王,赐封地燕京。燕京地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望燕王能守卫国门,加强军事防御,训练士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抵御外敌,让那来犯之敌有来无回,保卫我朝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全。”
“制诏皇次女卫与苏,生得花容月貌,温柔贤淑,举止端庄大方。今封其为华阳公主,华阳乃祥瑞之地。望公主能如那华阳之花般娇艳动人,以其聪慧善良之心,为皇室增添光彩。在宫中,能与诸位姐妹和睦相处,传承皇室的美德;于宫外,能为百姓树立榜样,展现皇室的风范。”
“制诏皇三女卫与蓉,姿容秀丽,聪慧伶俐,今封为蓉城公主。望公主能于彼处尽情享受那美好的生活,将皇室的仁爱如同温暖的阳光一般,播撒在蓉城的每一寸土地上,让百姓皆能感受到皇室的恩泽。”
“制诏皇五女卫与葵,举止优雅,心性善良,今封为姝仪公主。望公主日后能时刻保持优雅的仪态,以贤良的品德为皇室增光添彩,成为后宫女子的典范,引领后宫之风尚。”
最后,李文远提高了音量,激昂地说道:“皇六女卫与芙,气质超凡,有祥瑞之象,今封为瑶光长公主。望公主能如那闪耀的瑶光之星,为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好运,庇佑皇室千秋万代繁荣昌盛,江山永固。”
宣读完毕,李文远神情肃穆,缓缓将圣旨卷起,双手虔诚地捧着,微微低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畏与恭敬,静静地等待着众人的反应。
宫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众人皆沉浸在这庄重而神圣的氛围之中,有的微微抬头,眼神中透露出对公主们的祝福;有的则低头沉思,仿佛在品味着圣旨中的深意。
百官们整齐地站立着,静静地聆听着,他们有的身着华丽的朝服,有的头戴乌纱帽,表情各异。
不时地,有人微微点头,那动作虽小,却透露出对新皇分封决定的认可和敬意。
有的官员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羡慕,毕竟能得到如此荣耀的封号,是何等的殊荣;而有的官员则眼神坚定,似乎在暗自下定决心,要为皇室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卫与芙到底是嫡出公主,与新皇乃是一母同胞,分封自然也是与旁人不同。
整个大殿内,庄重的氛围如同厚重的帷幕一般笼罩着,而喜庆的气息又如同隐藏在帷幕后的花朵,隐隐散发着芬芳。
宫殿的角落里,摆放着精美的香炉,袅袅青烟缓缓升起,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为这庄重而喜庆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与官员们身上的朝服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李文远接着缓缓念道:“先帝诸位随侍,皆曾于先帝身侧尽心侍奉,各有其功。今朕依据她们各自功劳大小、诞育子嗣之情况,特进行分封,以彰其德,以显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