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缩小范围
“段氏承康,回来吧。”
“段氏承康,回来吧。”
“段氏承康,回来吧。”
城外,久病不出的段家大爷段静宗白着脸,不断地咳嗽。他身边跟着的就是一身素衣的陆氏,同样白着脸,未施粉黛遮盖,瞧着沧桑了不少。
“我儿承康归家了吗?”
段静宗忍着咳意,大风吹着他单薄的衣裳哗哗作响。
“段氏承康,回家了!”
一身白衣的下人吆喝,随即身后便抬了个箱子出来。
里面装着的是段承康曾经穿过的铠甲,以及还有一人捧着的,当年罗大将军赠与他的武器镇世乾坤戟。
在城外除了侯府的人,康哥儿从前不少的好友纷纷也到了。
其中,邵晚齐哭的最为伤心。
平日里的翩翩公子,京城闺阁女儿的梦中情郎,此时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由下人扶着。
周围还有些百姓在围观,原本没什么情绪,看到他这样,不由得也心生感触的落了泪。
“听说这小将军才二十几,英年早逝啊。”
邵晚齐听见了许多嘈杂的声音,但又什么都听不见。
他的眼泪和鼻涕一起掉下来,无法控制。
“少爷,少爷,你身子本来就不好,咱们回去罢。”
扶着他的是跟了他多年的侍从,见到少爷哭的这般伤心,眼泪也早就布了满脸。
“不,之前说好的,等他凯旋归来,要来五里亭外迎他吃酒。”
邵晚齐泣不成声,“哪曾想,尸骨未还……寒凉、寒凉沁我心、呜……。”
一袭白衣,哭的站不起身,他的周围还有一群红着眼睛的男儿。
没想到的是,从前有诸多过节的崔杰也在其中,这么多年,他长成了个面色有些阴郁的男儿。
他紧握着拳,默默的看着那段侯爷触摸铠甲后,一股鲜血喷在上面,身边的下人乱作一团。
段静宗用帕子擦了擦嘴边的血迹,示意下人自己无碍。
随铜钱纸在天空上飞舞,一声吆喝,引着迷路的亡灵回家。
“段氏承康,回家了!”
一路铜锣敲打,哀乐直达天听。
今儿算丧事第一天,等段小将军的铠甲被送回段侯府,将其摆在正堂里面那口漆黑如墨的棺材里面后。
段静宗就身着丧服,去皇宫里,给陛下报丧去了。
楚帝下了朝,就在宫中等着,在看到段静宗胸前的点点血迹,他不由得有些担忧这人能不能撑过去。
“爱卿,多保重身子。”
楚帝只说了这一句,就命赵公公带着早就准备好的助丧物品,代表他前去吊唁。
段静宗谢过皇恩,就同赵公公一同归家去。
因着没有尸骨,所以丧事就变得简单起来。
“原来我死后,丧事是这么办的。”
看着“热热闹闹”的侯府,躲在暗处的康哥儿啃着烧饼偷偷的看着。
另外一边同样啃着烧饼的玄老蹲在那里,抬头看了一眼又不在意的继续吃着。
“能活着看见自己的葬礼,你小子还是头一份。”
“嘿,还真是。”
康哥儿吃完了,取出手绢给自己擦了擦嘴又擦了擦手。
“吃完没,吃完我们就得回去了。”
距离他们离开,已经有一月了,说来也巧,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到了京城,其中要感谢一个人。
程熙。
没错,就是曾经教导过康哥儿的那个程夫子,程熙。
当年他任职南阳临江县作县令,后来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将那个偏僻穷困的县发展起来,开荒种地,修建沟渠,引水灌田。继而慢慢发展商业,增加人员流通。
眼看着越来越好,半路被摘了桃子。
程熙借助侯府的人暗中调查过,这摘桃子的人是五皇子的人手,如今五皇子势头正大,不好得罪。
因着侯府这层关系,对方好在没有做的太绝,将程熙调到了西阳陕中。
到了陕中,侯府对他的助力就更大了一些。
得知他到了这边,有着姻亲关系的沈羡礼一封书信,这边的官员不敢为难于他。
沈羡礼那时候已经是郡丞,比他品阶低的不敢得罪他,而同品阶的也抱着交好的心思。
程熙又会为人处事,所以在这边简直是如鱼得水。
很快,上面的调走了,他升的越来越快,很快就做到了同知。
在这个位置一待就是三年。
在同知这个位置上,他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管理各地来边关的信件。
他的书房就有一本信使记录,战事时,这些信件来源至关重要。
只要是到玉门的信,必然会在陕中过道。
这一查,康哥儿一行人就查到了陕中。
时也,命也。
康哥儿的好运气就跟开了挂一般,让玄老等人不服都不行。
在程熙那里拿到缩小范围的目标后,他们一路往京城查回去。
其实最主要的范围,就在京城,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分成几波人去查去了。
康哥儿和玄老还有一些人直接回了京城,以康哥儿的直觉,那幕后之人必定在京城内。
而且那些皇族之人尤为可疑。
既然有了目标范围,康哥儿的重心就放在这些上面。
要不说他运气好,在京城的诸多来往边关的信件中,还真让他给筛选出了几个重点对象。
“吃完了,这饼子面烙过了,不好吃,还是陕中那馍不错。”
末了,他还点评一番。
“要不,你出一本书吧,就叫大楚美食记。”
“老头子我觉得可以,诶,你说我该……”
两人说着话远去,康哥儿有些依依不舍回头。
按照礼仪规制,得停灵五日。
这五日来来往往许多人,都是前来吊唁的宾客。
康哥儿没有子嗣,所以灵前烧纸的就是他的妹妹和弟弟。
琼姐儿带着白巾,身着丧服跪在蒲团上。
吉哥儿小小的一个,跪在姐姐旁边,姐姐做什么他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