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70,渣爹后妈颤抖吧 > 第174章 他真的要当爸爸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仙医满脸喜悦,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紧紧盯着眼前的杨承智和姜婉华,

他的声音因过于兴奋而略带颤抖,饱含深情地说道:“真是恭喜二位了,你们即将迎来新生命的诞生,要当爸爸妈妈了。”

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历经一年多的精心调理与无尽期盼,如今终于迎来了这梦寐以求的喜讯。

“是喜脉,确凿无疑的喜脉啊!”一旁的郑欣蓉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欢腾,兴奋地挥舞着手臂,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脉象稳健而有力,预示着一定是个健康活泼的小宝宝呢!”

“真的吗?”杨承智闻言,心中猛地一颤,几乎是本能地脱口而出,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难以置信。

他急切地望向盛仙医,见对方微笑着肯定地点了点头,随即又猛地转过头,紧紧握住姜婉华的手,语气中满是迫切与期待:“婉华,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有孩子了?”

姜婉华的心中早已是五味杂陈,之前虽有过隐隐的猜测,但内心的恐惧让她不敢轻易相信,更不敢踏入医院去验证,生怕再次承受失望的打击。

此刻,泪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转,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激动得几乎无法言语,只是紧紧地回握着杨承智的手。

好一会儿,姜婉华才稍稍平复了情绪,带着几分娇嗔,又带着满满的幸福说道:“你看你,盛老和小郑都这么说了,还能有错吗?”

“我要当爸爸了,我真的要当爸爸了!”杨承智仿佛被巨大的幸福冲昏了头脑,他兴奋地大喊着,随即转身冲出房间,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全家人分享这份喜悦。

几乎是在瞬间,整个家庭都被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所包围,欢声笑语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原本盛仙医和郑欣蓉想拜个年就走的,这下走不了了。

杨老太太一定要留两人在这里吃饭,说要庆祝庆祝。

杨将军和杨胜尧也是极力的挽留,盛仙医和郑欣蓉只好留下来吃了饭。

一顿饭吃得大家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

暮色降临。

万家灯火。

叶美娟家。

“妈,今年过年,你怎么也没准备些好吃的呀?”齐珊珊用她那尖锐的嗓音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满意。

“哼,还不如去年你没回来的时候呢。去年过年你不在家,我爸还给我弄了很多好吃的。”齐珊珊继续诉说着。

“珊珊,你想吃点什么,告诉爸,爸明天专门给你做。我明天正好休息,有时间。”这是齐为民温和的声音。

稍微停顿了一下,齐为民又补充道:“今年过年没放假,所以爸就没时间做了。”

这时,叶美娟的声音插了进来,带着几分不耐与烦躁:“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原本,她满心以为那个老戴能很快帮她把调去省城工作的事情办妥,最迟也会在元旦前有个结果。

然而,现实却让她大失所望,这都春节了,事情依旧没有着落。这样的状况,怎能不让她心烦意乱?

元旦过后,她又不甘心地专程跑了一趟省城,想找老戴问个究竟。可老戴还是那句“还在办,还在办”,还劝她不要着急。她怎么能不着急呢?她是一天都不想待在这里。

而且,每天还要面对着齐为民那张不急不躁的脸,她要是能不着急,那才怪呢!

“妈,你之前不是明明说要给我转学到省城吗?”齐珊珊又一次不识时务地提起了转学这档子事。

“这事儿还没完全办好呢,你急什么?”叶美娟轻声细语地回应着,试图缓和女儿迫切的情绪。

“你还要坚持让珊珊转学吗?我坚决不同意!”齐为民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生气地转向叶美娟,语气中带着不容忽视的责备。

“你看看,自从你回来之后,珊珊越来越野了。一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不懂自重呢?”

“爸,我要转学,我都跟同学们说好了,开学之后我就不会再回这里上学了。”齐珊珊噘着嘴,一脸的不满与倔强,仿佛转学是她目前唯一的执念。

“珊珊,你听好了,在你18岁之前,没有我的允许,你哪里都不能去。”齐为民的眼神坚定而严厉,他的话语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

“你说了可不算数。”叶美娟在一旁轻蔑地反驳,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挑战与不屑,似乎对齐为民的决定并不买账。

“我反正已经把话撂这儿了,我就是不同意。至于我说了算不算,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齐为民毫不退让,他坚持着自己的立场,语气中透露出不容动摇的决心。

**

初五这天,阳光明媚,杨淑娴今天休息。

一大早,她们一家三口便整装待发,满心欢喜地踏出了家门。上午的行程早已安排妥当,他们要前往徐俊雄徐主任家中拜年,共贺新春。

这次拜年之行,其实是杨淑娴主动提议的,她心中藏着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找郝严清谈一件重要的事情。

年前的时候,省里给海清市教育局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选派教师援藏。市教育局需要推选出一名带队人员,而杨淑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说起杨淑娴报名带队援藏,这背后其实夹杂着些许的无奈与坚决。

自从杨淑娴离婚后,她虽然在职场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升任为处长,也锤炼出了一颗坚韧不拔的内心。

然而,在单位里,她仍然能感受到那些不解的目光和背后的窃窃私语,这些无形的压力,汇聚成一个让她难以忽视的场域。

这种场域虽不至于对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也未曾明显影响到她的工作,但却让她感到深深的不适与压抑。

为了逃离这种氛围,当援藏带队的任务传来时,她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

同事们对她的决定感到不解,毕竟她还要照顾两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一走就是整整两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