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十年代女配的吃瓜日常 > 第236章 收音机和说评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午上工前,顾清清和顾清时拿着那差不多一米长的大收音机去大队部走去。

一路上,这收音机可吸引好多人跟着去看热闹,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收音机。

刚来上工王支书心中也好奇得很,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两人面前,问道:“两位顾知青啊,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呢?怎么还拿着个收音机?”

顾清清脸上洋溢着笑容回答道:“王支书呀,我们来大队这两年,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多亏了大家照顾,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

这次我回家探亲,碰巧遇到不用凭票买的收音机,我俩一商量,就想着给我们大队也带一台回来,让大伙都听听外面的新鲜事,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站在旁边的李会计一听,眉头皱了起来,担心地说:“这么大的收音机得不少钱吧?我们大队可没那么多钱买!”

顾清清赶紧摆了摆手,解释道:“李会计您别担心,这台收音机可不是要大队出钱买的!是我们对大队的心意,送的不要钱。”

李会计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个笑容。

王支书一听是白送的,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他们大队这运气也太好了,遇到这么多有钱又大方的知青。

先是林少阳送了拖拉机、插秧机这些机器,林少阳那时人家厂里送的他没用处送给大队也说得过去。

现在这两个顾知青竟然私自掏腰包给大队买收音机,这心意是不得说的了。

别说周边大队没这待遇,就算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好的事了!

不过表面上还是得客气一下,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呢!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们可不敢收啊!要不这样吧,先把这笔钱记在账上,等年底大队有钱了再给你们二位。”

顾清清怎么会不知道王支书心里那点小九九,当上支书后喜欢说客气话。

她咳嗽两下忍着笑,才轻声说道:“王支书这收音机呀,不是越大越贵!别看它这么大个儿,也就几十块钱,跟这两年你们对我们的照顾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啦!几十块钱你们都要和我们客气,那以后我们也不好意思麻烦你们了。”

几位大队干部一听,琢磨了一下,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要是就几十块钱的话,那也不算贵,他们还是买得起的,也能接受这个人情。

而且跟顾清清平时给他们惹的那些麻烦相比,他们还真的没白拿!

整个知青点的知青,加起来的事还没顾清清一个人的多。

别的先不说,光是帮她处理那些爱慕者的事,就没少让他们头疼的。

今天这个来告状说顾清清勾引他家儿子,明天那个又来告状说顾清时打了他家儿子。

到后来还有好多人联名要把顾清清和顾清时赶出大队,免得他们“祸害”大队的小年轻。

想到这些大队干部们高高兴兴没有压力地收下顾清清送的收音机。

顾清清更是贴心地留下来,亲自教他们怎么用收音机,等他们学会了才回去。

顾清时一走王支书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收音机,一直放到晚上才关掉,江艳秋他们收音机买来都有点浪费。

从那以后,王支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大广播里骂人了,而是开始频繁地播放收音机里的内容。

只要不是上工时间,收音机就一直开着,为的就是让大家都能了解外面的新鲜事,反正也费不了多少电。

就这样,大队的晒场上经常坐满了人,一下子成了大队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离大广播最近。

就算在有大喇叭的地方,也能清楚地听到收音机里的内容,他们也喜欢去大队晒场。

要说大家最爱听的节目,那肯定得是说评书。

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显然更能吸引人,让人听得入迷。

话说这时候说书的,到了故事关键的剧情时,也会卡起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就这么把大家的好奇心勾得死死的,让大家心里痒痒的,吃饭睡觉都不踏实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出的主意,说知青们平时喜欢读书,肯定知道评书的后续。

于是大家纷纷去找知青打听后面的剧情。

这时候的人们,对“剧透”可没什么概念,就算是那些他们已经滚瓜烂熟,甚至能倒背如流的事儿,也还是很乐意听别人再讲一遍。

刚开始呢,知青们也没把这当回事,有人想听,那就讲讲呗。

不过讲了几天知青就不想讲了,上工的时候讲就算了,下工了还拉着他们讲小说不让休息!

特别是乔蕾,本来就喜欢显摆自己有能力能干。

自从知道村里要招老师之后,无时无刻不在炫耀自己有文化,好像整个公社就她最有文化似的。

后来她当上了老师,可能是意识到当老师得谨言慎行,她倒是开始收敛了,不像以前那样得罪人。

努力给自己重新打造一个热情好相处的形象,这一年多跟大多数人都相处得挺不错的。

现在碰到这说评书的事儿,乔蕾更是觉得自己说书的水平比收音机里的人强多了,加上来找她问收音机说书后续剧情的人不少。

乔蕾那可是相当热情,直接就在知青点前院支起个摊子,每天晚上有模有样地按照评书的套路,很认真地给大家说起书来。

不得不说,她讲述故事的能力确实非常出色,不光能把情节说得活灵活现,而且特别会制造气氛,让听众们感觉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般。

而且她说话和现在很多人不一样,她说故事的时候,不故意拖长音或者提高声调,这种自然又流畅的表达可太受大家喜欢了。

一开始,她就是给大家讲从收音机里听来的那些传统评书。

后来为了让听众们更满意、更感兴趣,她竟然想出了个特别的主意,加了一些以抗战为主题的精彩故事。

这些新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好多人,每天下工,知青点前院每天都挤满了人,就连中午都有人拉起她让她继续说。

一有空闲,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往知青点跑了有的人连吃饭都要把饭碗端到知青点去,就为了能边吃边听她讲故事。

一段时间下来,乔蕾就受不了,每天晚上十点了,大家都还不想走,一个劲儿地追问后面的情节。

现在麦收结束了,这段时间相对来说没那么忙,每天亮得很早。

农村人又都习惯了“天黑就睡、天亮就起”的生活规律。

天一亮,这边有人大喊一声,那边又有人嚷嚷几声,这么吵吵闹闹的,想睡个懒觉都成了奢望。

一般来说呢,大家最晚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

这晚上十点还没睡觉,早上起来又早,中午还没午休时间可以调整。

时间长了,就连一向精力旺盛的乔蕾也有点扛不住了。

没办法,乔蕾只好学起收音机了。

每天晚上讲到九点就打住,然后来一句经典台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说完也不管大家什么反应,自己就跑去睡觉去了,中午休息时间那是说什么都不肯开口讲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