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素颔首,“既然你愿意学,那么我说的材料你准备好,什么时候准备好告诉我,我过来跟你说怎么做。”
想了想她又道,“算了,你跟我回我家吧,我家厨房里啥都有,不用另外准备。”
等贺嫂子学会了,让她自己决定要做哪样吃食,再准备材料吧。
贺嫂子狠狠点头,“谢谢素素姑娘!”
然后她看着晒了一院子的被芯,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被单,以及放在木盆里,还没有来得及清洗的被单,认真地道,“我还是先把这个活干完,再过去府上学吧?”
“可以吗?”贺嫂子小心翼翼地问。
做事要从一而终。
她主动揽的活,总不能干了一半就扔在这儿。
她紧张地捏着指尖,生怕素素姑娘过两天就要离开县里,没时间教她。
李素素笑了笑,“当然可以。”
随后,她跟贺嫂子说起了,她觉得可以在县里卖的小吃,让她挑几样学。
当然,不嫌麻烦,也可以全部都学。
“其实都不难,我看县里还没有人卖豆花和豆腐,不知道这边有没有人会做?”
贺嫂子摇了摇头,眼里写满了求知欲,“豆花和豆腐是什么?”
李素素侃侃而谈,“把黄豆泡发,加水磨成豆浆,上锅煮沸后,加入石膏粉,少放点可以做成豆花,可以调成甜味和咸味,又滑又嫩。”
“这甜豆花顾名思义,就是加糖水。”
“咸豆花能放的东西就多了,淋上熬好的鸡汤,骨头汤也可以。”
“豆腐麻烦点,还要准备几个木框把水分压挤出来,做好后可以煎着吃,炖着吃,还能煮鱼头豆腐汤,总之豆腐可以做菜。”
贺嫂子听得心生向往,“真厉害,这是谁想出来的,一把黄豆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来!”
贺嫂子十分钦佩。
李素素淡然一笑,推说是看书学的,书上没写何人发明。
贺嫂子又问是谁写的书。
李素素惋惜摇头,作者佚名。
她赶紧扯开话题,跟贺嫂子说,“这豆浆继续熬煮,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豆皮,把豆皮用筷子挑起来,放在竹竿上晒干,就成了腐竹。”
“腐竹可以用来炖肉吃,炖大白菜,都非常好吃。”
“而且腐竹晒得干透,可以保存很久。”
贺嫂子一合掌,“要不我就学这个吧,黄豆在我们这儿不值钱,没什么成本,做出来的豆花豆腐还有这个腐竹,哪怕卖不出去,也亏不了什么。”
只是费点力气,费点功夫而已!
她听完后恨不得现在就泡上几碗豆子,磨成豆浆,上锅煮沸,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挑起一层豆皮。
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做出滑嫩如凝脂的豆花,以及白嫩嫩的豆腐。
贺嫂子感叹,“想不到只有饥荒时迫不得已才会煮着吃的豆子,还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豆子难以煮熟,这边都是磨成豆粉,做成豆饼来吃,味道一般,又干又噎得慌。
所以大家都不爱吃豆子。
听说大户人家会用豆子炖肉吃,炖软乎后香得很。
李素素笑了笑,“黄豆泡发后,放在阴凉的地方,一日换三次水,过几天长成寸长的豆芽,清炒就好吃。”
贺嫂子点头,“这个我知道,从前我年少时,跟邻居家的孩子,去田地里找过人家丰收后,漏在地里发了芽的花生芽,黄豆芽。”
“只是谁也没想到,可以在家里泡发黄豆,做成豆芽来吃!”
李素素又笑了,“我家就经常发豆芽吃,特别是在长安时,一到冬天,就没有新鲜的蔬菜,只能吃地窖里的萝卜,大白菜,发点豆芽,能让餐桌上多道菜。”
“而且一斤黄豆,能发出七八斤的豆芽呢!”
贺嫂子更加心动了,只觉得是他们有眼无珠,不把黄豆当回事。
没想到这豆子可以摇身一变,变成大户人家餐桌上的各种美食。
怪道粮店里的豆子,能卖得出去,原来只是她们这些寻常人家,不会把豆子做成美食而已!
她心里对李府更加钦佩了,其他大户人家,对于这些东西恨不得藏着掖着的,别说教给外人了,家里的丫鬟小厮不是家生子,都没资格学呢!
哪里像素素姑娘,直接说要教她。
贺嫂子坐不住了,她对着李素素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我这就回去把黄豆泡上,泡好后试试,把您刚才说的什么豆芽,豆花豆腐,腐竹,都做一遍!”
唯有亲自动手做一次,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做出来。
不能就多试几遍!
家里有豆子,就是没有石膏粉。
这东西,好像药铺有卖的。
等会她去药铺问问。
贺嫂子说干就干,找出家里的黄豆,把厨房的锅碗瓢盆找了几只合适的洗净。
一个木盆里只泡了一把豆子,这个是准备发豆芽的,既然一斤豆子能发出七八斤豆芽,那么一把豆子发出来豆芽够她家吃一顿了。
另一个木盆泡了两斤黄豆。
李素素对于贺嫂子的执行力很满意,她就欣赏这样的人,从来不把事情推到明天。
泡好黄豆后,贺嫂子才想起来,她家没有石磨啊!
她一拍脑门,不好意思地问,“素素姑娘,明天我能不能借用贵府的石磨?”
其实她问都不用问的,以往需要石磨,她也是直接到李府借用。
李府厨房的人都认识她。
她只是没话找话,不想冷场。
李素素也知道她在没话找话,就说等她学会了做这些豆制品,再教她做其他吃食。
她觉得肠粉也可以试试做出来。
做肠粉反而是陈米磨成的米浆,口感会更好。
而岭南产稻谷,百姓喜欢囤粮,家中多陈米,又卖不起价。
所以做肠粉,其实成本也不高。
粮店里的陈米,也比新米便宜几成。
想到这里,她就想找木匠和铁匠,合作把她需要的蒸炉做出来,具体怎么做,用铁还是用木,她只管提要求,剩下让铁匠和木匠去头疼。
不要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她相信铁匠和木匠,可以把她需要的蒸炉研究出来的!
她离开贺嫂子家,就去了找去年经常合作的木匠和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