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245章 代王的密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西太原,晋王府内。

晋王朱求桂已至暮年,王府的日常事务皆由世子朱审烜主持。

初代晋王朱棡,乃朱元璋与马皇后之子,在洪武朝中地位仅次于太子朱标,深得朱元璋信任。

洪武年间,晋藩实力一度超越燕藩,只可惜朱棡英年早逝。若他尚在,朱棣未必能赢得靖难之役。

朱棣四年的靖难之战中,二代晋王朱济熺始终置身事外,后被朱棣问责,削去王爵,罚去为老晋王守陵。直至仁宗朱高炽登基,晋王一系的王爵才得以恢复。

至晚明,晋王府的宗室人数仅次于周王府,嘉靖年间已近五千人,到如今开平二年,估摸着已过万人。

山西本就贫瘠,仅晋王府的禄米便足以压得地方官府喘不过气,更何况还有代王一系,同样是洪武年间分封的藩王,宗室人数与晋王府不相上下。

宗室人数众多,拖欠禄米之事时有发生。为养活宗室,两家王府不顾朝廷禁令,做起诸多有本无本的买卖。

强占民田、欺行霸市、欺压百姓,这些已是家常便饭。

王府的商队常年往返于山西与蒙古之间做交易,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地方官府与边军将领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晋王府还拥有一支马队,在边境地区打劫过往客商,他们行动迅速,装备精良,甚至超越边军,令边军无可奈何。

自太后重新启用亲王掌管宗人府以来,老晋王朱求桂心生不满,他公然对儿孙们说:“太祖初建宗人府时,我们的老祖宗便是左宗正。如今要重新启用亲王掌事,也应有我晋王的一席之地。紫禁城的那位妇人,真是不懂事!”

河南几支王府接连发生变故,朱求桂始终冷眼旁观,直至福王被推翻,他才惊慌失措,意识到“紫禁城的那位妇人”要对宗藩动手了。

这天,代王的密使、游方僧人道谨前来晋王府联络。朱求桂将儿子朱审烜唤来,三人在书房共商对策。

“代王有何打算?”朱审烜直截了当地问道。他深知,代王一系的烂账不比晋王府少,真要计较起来,抄家都是轻的。

密使也不啰嗦,巧舌如簧,蛊惑道:“代王说了,太后这是要重演建文削藩旧事。她若无情,就别怪别人无义。

贫僧今日前来,是代王传话:代宗子弟,愿以晋王马首是瞻,随晋王靖难!”

朱求桂还在犹豫,世子朱审烜已拍案而起:“好!当初若非晋宗老祖早逝,这天子之位,还轮不到他燕王一系呢……”

“世子!”朱求桂打断儿子的话,转向密使问道,“本王听说,朝廷整改了京营,收拾了福王的军队,新编练的新京营火器犀利……代王能出多少人马?”

密使推心置腹地说:“新编的京营对付福王这种无知小儿自然是绰绰有余,但晋王和代王两府的王府护卫,可从未懈怠过……”

一直在边境走私和抢劫。

“朝廷整顿京营才一年多,能编练出多少精兵?如今老京营糜烂,新京营弱小,人心不齐,正是起兵靖难的好时机……代王府的三卫人马,愿随晋王征战。”

这话简直说到朱审烜心坎里了,他转而劝起晋王来:“父王,大师说得有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再拖延下去,等小皇帝整编好京营,咱们就再无机会了。”

凭两王在山西的所作所为,小皇帝能放过他们吗?

朱求桂盯着那二十多岁的僧人,摇了摇头,坚定地说:“如此大事,得代王亲自来才行。即便是当年的道衍大师,在外也不能代表燕王行事。”

那僧人听了,起身行礼道:“贫僧话已带到,回去将晋王的要求转告代王便是。”

再无多言,转身离开了晋王府。

晋王不放心,派人暗中跟随,一直跟到大同城,亲眼见那僧人进了代王府,这才回来复命。

再说那僧人进了代王府,因老代王朱鼎渭去世,世子朱彝梃尚在孝中,未袭王爵,但外人皆以“代王”呼之。僧人说:“贫僧奉晋王之命前来见代王,请屏退左右……”

朱彝梃不疑有他,忙打发左右下去后,低声问道:“大师远道而来,晋王兄有何高见以教我?”

僧人说:“晋王说了,朝廷收诸藩护卫,是在行建文削藩之事。福王走私并非一日之事,福王还是小天子的亲叔爷,太后却拿他开刀,意在杀鸡儆猴。下一步,就要轮到其他藩王了。

代藩晋藩,所行之事,何止百倍于福王?

为避免如福王一般的下场,晋王决心起兵,特遣贫僧来邀代王,携手靖难。成功之日,愿与代王平分江山……”

朱彝梃正被福王的结局吓得惶惶不可终日,闻言心神一震,下意识地问道:“真的……晋王兄有多少兵马,就敢妄言靖难?”

僧人避开他的问题,淡定地说:“不算两藩护卫,这些年边军欠饷越来越严重,二王振臂一呼,还怕兵马不来吗?”

朱彝梃一直协助老父掌管代王府事务,当然知道代王府与边军合作的那些事儿。代王府有事,这些边军里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他见这僧人谈吐不凡,既然要起事,就得招揽一些人才在身边。于是他热忱地邀请道:“晋王兄身边能人辈出,大师不如到本世子身边,做本世子的道衍大师?”

僧人双手合十道:“贫僧奉师命投身王事,何分晋王代王?愿附代王骥尾,拯救天下苍生……”

朱彝梃问他:“大师,俗话说未虑胜,先虑败,万一事不成,当如何自处?”

僧人毫不在意地说:“代王府身处大同,事不成,率众逃出边墙去,朝廷能奈我何?”

朱彝梃闻言,一拍茶几道:“回复晋王,干了!”

在僧人的斡旋下,代王世子朱彝梃带着儿子朱传焴,与晋王世子朱审烜私下会面,双方一拍即合。因晋王府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又是大明第一藩,双方商议以晋王为首,决定起兵靖难。

……………………………………………………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西侧殿。

张蔷打开法容送来的密信,清秀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法安大师的计策成功了!”

法容想不通,她担心地说:“太后这法子太冒险了,山西地处边境,两王的护卫不是周王福王的护卫能比的。太后为何要主动去招惹他们?”

张蔷将密信还给法容,看着她揭开桌上一只兽首香炉的盖子,将点燃的密信放进香炉里,直至它烧尽,才重新盖上盖子,才慢悠悠地说:“有些脓疮,还是早点捅破的好。”

她没有时间再与宗室耗下去,她耗不起,大明也耗不起。

开平二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山西的晋王朱求桂和代王世子朱彝梃发檄文诏告天下,历数小天子朱慈煌和秉国太后张蔷听信小人谗言,罔顾亲情,要将宗室逼至绝路。

为天下宗亲计,他们要清君侧,起兵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