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驴马结合了驴的耐力和马的力量,耕地效果极佳,且抵抗力强,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宋辞,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宋辞见状,继续补充道:“我们那里叫它驴骡或马骡,它们继承了马和驴双方的优点,非常适合作为耕作劳力。” 宋辞的话语让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骡子,这个他们从未想过的解决方案,似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骡子既有着驴的耐力,又有着马的力量,而且抵抗力强,维护费用低,确实是解决耕牛短缺问题的绝佳选择。
“骡子!” 高羽一拍桌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解决方案吗?既解决了耕牛短缺的问题,又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真是一举两得!” 高羽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随即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孔亮与宋辞负责,要求他们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开展骡子的培育与推广工作。
随着各级官吏不断地下基层,贴近百姓,倾听他们的声音,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却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对于庞大的国家而言,或许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于每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却如同压在心头的巨石,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孩子读书的问题,一直是百姓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时代,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渴望知识,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实却往往让他们感到无奈。乡村医生的问题同样紧迫。在广袤的乡村地区,郎中匮乏,百姓们看病需要翻山越岭,走上几天的路。许多人因为无法及时得到医治而失去了生命,这成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此外,上面的政策基层百姓都不知道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导向对于百姓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信息传递的不畅,许多百姓对这些政策一无所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宋辞作为高羽幽州首次科举考试的状元,高羽特意让他来负责此次意见收集工作,宋辞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民情记录,眉头紧锁,仿佛承载着百姓们的期望与无奈。“殿下,二位大人,这些日子以来,我们下基层收集到的信息实在太多了。从孩子上学难到乡村医疗短缺,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但处理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 宋辞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深知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高羽闻言,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窗外的世界,古老的建筑与熙熙攘攘的人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他沉思片刻后道:“确实,这些问题虽小,却如同细沙累积成山,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系统地收集、整理这些信息,并作为我们制定政策的依据。” 高羽的话语坚定而有力,他明白,只有深入了解百姓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真正为百姓谋福祉。
刘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作为高羽的重要谋士,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的见解。“殿下所言极是,我们可以设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此事。它不仅收集信息,还能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让政策更加贴近民心。” 刘基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孔亮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这个部门还可以定期发布公告,让百姓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策导向,增强政民之间的互信。” 孔亮的话语简洁明了,他深知信息的透明对于建立良好的政民关系至关重要。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四人最终达成共识。高羽拍板决定:“好,就依诸位所言,即刻筹备成立这个部门。我看就叫新闻部,负责收集基层百姓的声音,并将州府准备实施的政策和近期发生的一些大事进行宣传。为了与官府的告示区别开来,我看就叫报纸吧,一个月出一期,由快马送至各县各镇以及较大的居民居住点。我要让它成为官府和百姓沟通的重要窗口。” 高羽的决定充满了前瞻性和创新性,他希望通过这个部门,打破信息的壁垒,让百姓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同时也让政府更好地倾听百姓的声音。
话题一转,刘基又提出了教育的问题。“大人,我观幽州之地,百姓多不识字,这对于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推行一项教育普及计划?” 刘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幽州未来的担忧。在他看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只有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亮接过话茬:“确实,教育乃国家之根本,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可以编撰一本基础教材,内容涵盖常用字、简单算术及自然科学知识,由州府负责印刷。以后凡年满七岁的孩童,均可以在办理身份文牒的同时领取这本书。” 孔亮的建议具体而可行,他希望通过这本教材,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
宋辞补充道:“教材之外,还需有夫子。臣建议可以从历年科举落榜中凭自愿原则选拔一批读书人,负责到各居民聚集点教授孩童们识字。凡年满七岁的孩童均可以免费在该学堂学习六个月时间。” 宋辞的建议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他深知教育资源的匮乏,因此希望通过选拔落榜书生的方式,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
高羽听后,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这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普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