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这人声音中带着许些哭腔,显然不像真的决定死战的样子。

旁边一个年长些的士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却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然后又有一个人小声说:“哎,你们说朝廷会不会不要我们了?外面那鼓声就是打给我们听听?”

这个猜测引起了不少士兵的共鸣,于是七嘴八舌交谈起来。

郝昭听到这些话语,脚步猛地一顿,心中像被重锤狠狠敲了一下,但他还是第一时间拦住了身后的亲信,又听了几句士兵们的交谈,才真切地感受到军中士气已低落到了何种程度。

所幸这些士兵只是担忧被朝廷抛弃,却不曾想过投降,于是郝昭深吸一口气,故意加大脚步声,这才缓缓走出阴影,朗声道:“都在聊什么呢?营房修好了么?”

士兵们听到声音,猛地一惊,慌乱地站起身来行礼,刚才几个交谈的士兵面色有些慌乱,显然是担忧交谈的内容被将军听到。

不过郝昭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还温和地说道:“本将刚刚清点完城中存粮,还能支撑半年,难道蜀军在外面也能抵挡朝廷大军半年么?大家不要心慌,虽然蜀军围困陈仓多日,但是我们伤亡并不多,按照这个攻城方法,他们要打到明年!大家放心,朝廷一定不会放任蜀贼在外猖獗的,你们说是不是啊?!”

他身后的亲信立刻反应过来,上前充当捧哏:“将军说的是,朝廷大军就在城外,这几日杀喊声一次比一次近,用不了多久,朝廷就能击溃贼人,到时候围城之势自解!”

于是这些士兵也稀稀拉拉响应这个说法,郝昭点点头,然后示意他们继续休息,自己则带人巡视别处。

但是等吃完晚饭,让士兵们各自回营,又让守夜的士兵做好取暖后,返回自己房中的郝昭发现自己睡不着了。

今日的士兵议论让他也开始思考这个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万一朝廷真的解围不了,放弃了陈仓,自己该怎么办呢?

自己的妻小倒是在城中,算是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昔日的特别优待,但是老家人都在太原,若是自己投降的话,肯定会牵连他们。

况且城中士卒的家人也多在后方,让他们投降也不太现实——当然郝昭觉得真到了那一步,大部分士兵会秉承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投降,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若是朝廷放弃了陈仓,自己该怎么办?

于是他发现自己更睡不着了。

———长安———

长安也有许多人睡不着,不过他们睡不着的原因跟陈仓关系不是太大,这些人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另一个人。

大将军好像得了失心疯了。

前些日子大将军抵达长安的时候,长安的世家们还觉得尽管骠骑将军带人西进征讨蜀军后长安有点空虚,大将军来了此地大家心里就放心了。

然后大将军在把守好长安各地出口后开始派人挨家挨户拜访各家大户借粮。

这可把世家的诸位给惊到了,你朝廷又是屯田又是收自耕农的税,粮食肯定是最多的,难道还要找我们这些小门小户借粮么?再说我们自家那仨瓜俩枣哪够朝廷大军吃的啊?你吃上一口粮,我们一家就得掉一块肉!

最重要的是你想要粮食也就算了,居然还不肯出钱,只想着借?难道我们不知道你们老曹家和夏侯家的信用如何么?

当然支撑各家不愿意借粮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家好歹都有点人在朝廷做官,整个司隶的世家之间又七扭八歪多有联系,再加上还有门徒无数,遍布全国,你总不好直接上门抢吧?

然后曹真表示,是的,我真敢抢。

大将军居然亲自带着兵把挚氏大门给围了。

然后大将军曹真本人就赖在挚家喝茶,还要老挚家的家主作陪,双方一起回忆了太仆卿挚模在大魏朝廷的优良工作成绩,以及前两年挚家在前往凉州的商队里牟利不忘给朝廷分润还打探情报的消息。

在喝了一天茶并且不吃饭之后,撑不住的老挚家的家主不得不表示挚家一直是大魏忠诚的臣子,如今朝廷有困难,挚家自然要助饷,而且大将军亲自上门,挚家更是感到光荣,决定拿出两万石粮食来。

于是曹真表示挚家不愧是朝廷的忠臣,然后又表示自己还有军务,要尽快回营。

第二天曹真又如法炮制,把金氏家围了,金氏早就听说了挚家的遭遇,立即表示相助朝廷乃我辈义不容辞的事情,同样掏出来两万石粮食,曹真非常欣慰,吃过午饭后又把宋氏家围了。

于是宋氏看着前两家的反应只好也咬着牙拿出一万石粮食——他们家祖上出过三公两人,九卿两人,可惜投资经营不如挚家和金家,曹真也没计较,又马不停蹄赶往东陵氏家,东陵家一边心里骂骂咧咧前几家顶不住事情来不及让大家串联,一边也掏出一万石粮食,等这个消息传开,长安其他世家也不得不厚着脸皮来探路,这家八千那家五千的送来粮食。

本来长安地区有旱灾和粮荒的情况,去年粮食收获就有欠收的迹象,不少世家都想着趁机依靠谷物储备去收购普通百姓为了活命卖掉的金银宝物,又或者看看能不能运往其他地方牟利,不过如今形势比人强,总不能赌曹真不会砍人——你看当初曹操砍人如杀鸡,曹真既是大将军又是当今天子的叔伯辈,真砍了你也没人替你申冤。

不过很快他们就心态平衡了。

因为曹真对长安地区的人们一视同仁,全都要征粮。

在民间固然是要强征的,曹魏的士兵们在低级军官的带领下按户搜刮存粮,无论贫富一律征收七成,违者以“资敌罪”论处。

到了商户这边更是直接抄没,长安的各家粮店,只要背后没有世家交粮的,所有货物库存全数充军,仅象征性留下一张“军用券”,说是来年可以用此抵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