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斋饭便被送了过来。四菜一汤,虽然都是素食,但看起来味道不错。
苏窈看着这诱人的菜色,这时候才感觉到饥肠辘辘,想起来早膳到现在还没吃。
“尝尝,明光寺的斋饭可是闻名京城,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
沈彦州拿了双箸子递给苏霄。
“墨大哥和砚大哥他们呢?”苏窈接过箸子,扫了眼门口,并没有看见他们两人。
“不必理会他们,他们会自行解决。”沈彦州早将两人打发得远远的。
苏窈听后便也不再纠结,开始用餐。
味道确实不错,难怪沈彦州喜欢来这里。
用罢斋饭后,沈彦州倚靠在榻榻米上休息。
后背的伤本就没养好,今天又奔波了一晌午,再好的身体都吃不消。
苏窈坐在环顾四周,禅房里的摆设极其简单,靠墙放了一张狭窄的硬板床,靠窗户边上摆了一张罗汉床,上面放了一个矮几,矮几上还有一盘下了一半的棋局。
除了这些简陋的摆设,剩下的就只有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像。
那幅画画的是一个和尚,身披袈裟,手持法杖,宝相庄严。
“这画上的人是谁?”苏窈指着那幅画好奇地问道。
“德一大师。”沈彦州睁开眼看了眼那幅画,转过身,给自己倒了杯茶,轻轻吹去表面的浮沫,“是三年前的德一大师。”
“三年前?”苏窈惊讶地说道,看着这么这么年轻?她还以为德一大师应该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
“爷怎么把德一大师的画像挂在你休息的厢房里?”
沈彦州轻哼了一声,“这是三年前我替他画的,非要挂在我的厢房里,说让我只要来到明光寺,哪怕他不在,也能瞻仰他的容颜,。”
“啊?”苏窈被德一大师的这一癖好惊呆了。
“靖元又在别人面前说贫僧的坏话了吧。”
话音未落,一个眉目清朗、气质高雅的僧人缓缓地走进了房间。
苏窈一时呆住。
她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出现的和尚。
他身穿洁白如雪的袈裟,仿佛是从天上飘落下来的仙人。脖子上挂着一串晶莹剔透的白玉念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他的脚步轻盈,似乎能够踏着风而行,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苏窈没想到,德一大师竟然是一位如此年轻俊美的和尚。
沈彦州看着站在那里发呆的人,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郁闷。原本上扬的唇角微微向下撇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他径直伸出手,用食指轻轻敲击了一下对方的额头,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苏窈一下子被惊醒了,脸色微红,连忙上前施了一礼。“大师。”
德一看见苏窈的时候,却微微一愣,眼中的讶异一闪而过,最终又恢复平静。
“今天怎么突然来明光寺?”德一大师坐在沈彦州的对面,拿起棋盘上的白子。“接着来?”
“好啊。”沈彦州拿起一粒黑子,随意地放到了棋盘上。
苏窈见两人专心于下棋,便静静地退出房间,绕着后院禅房随意地逛了起来。
刚刚转过一道墙角,便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女子缓缓走过来,身后跟着几个丫环婆子。
竟然是不久前才举办过赏梅宴的大长公主!只见她一身华服,珠翠环绕,面容端庄秀丽,只是眼中似带着一丝疲惫,满脸倦容。
苏窈连忙退让至路边,躬身行礼:“长公主殿下安。”
长公主停下脚步,侧身看了他一眼,觉得有点眼熟。“你是?”
她身边的安嬷嬷上前一步,在她耳边低语几句,长公主这才想起这人是谁。
“原来是你!”长公主这次停下脚步,转身面向他,“抬起头来让本宫瞧瞧。”
上次在公主府里一片兵荒马乱,也没看清此人的长相。
苏窈心里哀叹,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怎么就遇见了这位。
上次好好的一个赏梅宴,被她给搅和了,长公主这不会是心血来潮要秋后算账吧?
虽然,那也不是她的错。
但这些上位者,谁知道她们会怎么想。
苏窈慢慢地抬起头,但眼睛并没有直直地盯着长公主看,视线微微下垂,只和她的下巴齐平。
“长得不错,陪本宫走走。”
长公主看着他的脸有点怔忪,本来心里对他还有点小小的不快,不知为何也消散。
语气也柔软了下来,脸上带着点温和的笑意,“嬷嬷让她们暂时退下吧。”
“公主,这……”安嬷嬷有点为难,这都退下,身边岂不是没一个人保护。
“嬷嬷放心吧,这小侍卫上次在公主府里,我就看出他武功应该不弱。再说了……”
长公主脸上的笑容都真诚了几分,“我又不是京城里的那些闺阁女子,嬷嬷没什么好担心的。”
“是。”苏窈只能陪在长公主的身边,绕过客人休憩的厢房往后山走去。
“明光寺的后山,有一片梅林,种的全是白梅,和我府中的红梅相比,也不遑多让,现在正是赏梅的好季节。”
长公主一手扶着安嬷嬷的胳膊,一手指着后山的林子。
边走边笑盈盈地问道:“你们主子有没有带你来看过?”
“我们二爷刚从江南回来,最近事情比较忙,今天才抽出一点空闲来明光寺。”
苏窈低头小心应答。
长公主点点头,她也不知为何,就是想和这个小侍卫说说话。“你叫什么?”
“草民苏霄。”
“苏霄……好名字。你父母……”
“公主!”长公主正随意地聊着,耳边突然传来安嬷嬷的低呼声。
“怎么了?”长公主转过头,沉下脸色。
安嬷嬷是她当姑娘的时候,就跟在她身边了,她很少有失态的时候,今天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我,我刚才好像看见驸马的身影了。”
“驸马不是被皇上派去京郊大营了吗?”长公主一脸的疑惑,但她知道安嬷嬷既然说出了那句话,那必定是瞧得很真切。
“我们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