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血脉撒满世界 > 第88章 二十万冤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赵高已成功害死胡亥,并暗中派遣使者与刘邦展开谈判,表示愿意敞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入咸阳城,但条件是让刘邦册封他为关中王。

然而,赵高此人阴险狡诈、贪婪成性,刘邦对他毫无信任可言。

更何况,如果刘邦顺利进入咸阳,根据怀王的约定,关中地区本应归属于他。

将关中地区拱手让给赵高,那刘邦岂不是白费力气,成了别人的嫁衣?

因此,一方面由于对赵高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赵高漫天要价,刘邦果断拒绝了赵高的请求,坚持攻打武关。

双方的谈判彻底破裂。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无论如何艰难,武关都必须攻下。

武关虽然不及函谷关险峻,但同样作为关中的门户,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然而,这座坚固的雄关最终还是被刘邦攻破了。

武关之后,还有峣关。

所谓关,大抵都是居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峣关也不例外。

刘邦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准备发兵攻打峣关。

张良连忙劝阻道:“沛公千万不可鲁莽行事!秦军的实力依然强大,我们绝不能轻视他们。我们应当采用智谋,而非强攻。

据我所知,峣关的守将原本是个卖肉的商人。这种商贾之徒往往重利轻义,可以想办法利用这一点。

沛公您可以暂时按兵不动,派遣一支军队伪装成五万大军的规模,声势浩大地缓慢向峣关挺进,同时在山林里设置多处疑兵。

接着,您再命令郦食其和陆贾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去贿赂峣关的守将。

如此一来,既有疑兵制造威胁,又有财宝作为诱惑,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刘邦对张良的建议深以为然,马上照办。陆贾和郦食其一样,也是能言善辩、善于外交的人才,跟刘邦比较早。

两人到了峣关,巧舌如簧一番游说,守将果然上道,与郦食其和陆贾推心置腹,表示愿意降楚,跟着刘邦一起打咸阳。

刘邦得到好消息,马上就要接受峣关守将的投降。

张良这时候又站出来阻止了:“沛公,您别高兴得太早了。晓关守将愿意投降,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意思。

我看其下的士卒恐怕大多不肯跟着他投降。如果士卒们不肯,我们冒冒失失跑去接管,恐遭不测。

莫不如趁着峣关将士离心、主将失去警惕的时候,咱们立即进攻,必能大获全胜。”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决定按照张良的建议行事。

果然,峣关的守将虽然愿意投降,但他手下的士卒却不愿意跟随他。

当刘邦率军进攻时,峣关的士卒们并没有抵抗,而是纷纷投降。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峣关。

峣关已下,咸阳城自然也毫无抵抗之力了。刘邦率领军队顺利地进入了咸阳城,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这次胜利让刘邦更加信任张良,并开始重用他。此后,张良成为了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建立了汉朝。

刘邦攻破峣关后,一路势如破竹,率先到达咸阳。

他的军队驻扎在灞上(位于今天的西安市东部,因其处于灞水西岸的高地上而得名),并派遣使者给秦王子婴送去一封书信,表示只要子婴投降,就可以确保其人身安全。

秦王子婴坐在王位上才仅仅四十六天,此时环顾四周,发现内部没有可依赖的将领,外部也没有救援的军队。

无奈地叹息一声后,他乘坐着白马和素车,亲自出城,并带着皇帝的印玺向刘邦投降。

这是秦国历史上的首次投降,也是最后的一次。

刘邦军中许多人对秦国怀有深深的仇恨,他们建议刘邦杀掉子婴。

然而,刘邦坚决要展现出自己宽容和仁慈的一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仁义之师形象,同时也为了安抚秦人。

于是,他力排众人的意见,接受了子婴的投降,并将子婴交由属下看管。随后,他率领军队直接进入咸阳城。

自秦始皇登基称皇帝以来,秦朝历经两位皇帝和一位秦王,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封建统一王朝。

直到子婴投降,秦朝的统治彻底终结,一个新的王朝即将崛起。

咸阳城是秦国财富的集中地。刘邦军队一进入城市,就被无尽的财富所迷惑。

每个人都陷入了疯狂状态,纷纷开始贪婪地抢劫和掠夺。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从沛县起义起就一直追随刘邦的萧何表现得异常冷静。

当其他人抢夺金银、珠宝和女人时,萧何却专注于抢夺秦国丞相府和御史府内的律令图书、户籍和地图等宝贵资料。

这些资料后来对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以及治理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属下的疯狂抢劫行为,刘邦并没有加以阻止,因为他自己也无法控制这种局面。

甚至连他本人,当生平第一次踏入皇宫时,也变得疯狂起来。

贤成君樊哙,本是刘邦手下屠狗之徒,因勇猛善战被封为将军。

然而,后世之人往往只看到他粗犷豪放的一面,误以为他只是个鲁莽的武夫,却不知他深藏不露的智慧和谋略。

如今,面对刘邦沉迷酒色、不理政事的状况,樊哙心急如焚。他深知刘邦此举不仅会影响自身声誉,更会危及军队士气。

于是,樊哙毅然决定劝谏刘邦,劝他切莫贪图享乐,尽快回宫理政。

与此同时,张良亦力劝刘邦以天下苍生为念,切不可被一时的安乐蒙蔽双眼,忘却了项羽虎视眈眈的威胁。

此刻,刘邦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眼前的荣华富贵令人陶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危机;另一方面,未知的未来充满变数,或能成就大业,或一败涂地。究竟该何去何从?

经过深思熟虑,刘邦终于下定决心,舍弃眼前的享乐,寄望于未来的辉煌。

怀着些许眷恋心里想到“我早晚还会回来的。”

刘邦离开了皇宫,将宫内的财宝尽数封存,未敢私自占有。

他计划待诸侯齐聚时再做定夺,同时带领士兵返回灞上,重振旗鼓。

虽然名义上暂时还不能做咸阳的主人,但是刘邦没有就这么放弃。他以临时占领者的身份,把关中诸县说了算的地主、豪强、乡老召集到一起商议大事

在会上,刘邦大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啊!你们被秦朝那些残酷的刑罚折磨得够久了吧?秦朝的严刑峻法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谁敢诽谤朝廷和皇帝,就要遭受灭族之灾;就算只是两个熟人见面说句悄悄话,也有可能会被砍头。”

他的声音响彻整个会场,仿佛能穿透人心。

接着,刘邦语气一转,激昂地宣布道:“如今咸阳已被我占领,秦朝已然灭亡!我当初起兵时曾与诸侯约定,谁第一个攻占咸阳,谁就能成为关中王。

而我有幸成为了这个幸运儿,未来关中地区将由我统治。但我不会像秦朝那样残暴专横。”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让人不禁对他充满期待。

随后,刘邦郑重地向众人宣告:“今天,我与你们立下约定,我制定的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判死刑;伤人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定罪;盗窃、抢劫者,同样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判刑。

这些规定都是基于秦朝原有的法律而来。除此之外,所有之前秦朝规定的法律,统统废除!所有官吏职位保持不变,请各位立刻履行自己的职责。希望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不必惊慌失措。”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总之,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替各位父老乡亲铲除祸害,而不是来侵害你们的利益,请大家不必惊慌!

现在我已经将军队撤退至灞上。等到各路诸侯到达后,我们再一同商议制定规则制度,然后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建设关中地区!”

与各县负责管理事务的官员交代完毕后,刘邦担心这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而不向下传达。

导致他构建群众基础的计划落空,因此立即派遣人员跟随地方官员前往田间地头巡查,并向老百姓进行宣传。

当关中百姓得知刘邦废除了严苛的刑法和沉重的赋税时,他们欣喜若狂,纷纷宰杀牛羊,载歌载舞地赶到灞上慰劳军队。

俗话说:做好事要做到底,不然还不如不做。

刘邦当年在乡里也是个很仗义的人,这时看到老百姓来送礼物,更是坚决拒绝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的好意我刘邦心领了!我军中粮草充足,并不缺这些,不想让你们破费。大家还是赶快把东西拿回去吧!”

见刘邦态度如此坚决,老百姓们都觉得好日子终于来了。

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个问题:好不容易摊上了这么一个好大王,等到诸侯来了,可千万别不让他当我们的王啊!

于是,家家户户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刘邦能够在关中站稳脚跟。

刘邦自己也有心想在关中称王,但他只是个小小的沛公,说话没什么分量。

而且他虽然占领了咸阳,但秦朝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征服。

所以,他需要等待时机,等待项羽和其他诸侯的到来。

可是,刘邦想要当关中王,必须要看项羽同不同意。而项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休想!

当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时,他正享受着人民的热烈拥护,但此时的项羽却显得格外风光。

巨鹿一战后,王离被俘,章邯投降,项羽不仅得到了二十多万秦军,还统领了四十多万来自各方的诸侯军队。

这支庞大的队伍号称百万,士气高昂,一路向着函谷关进发。

而这坚不可摧的函谷关,唯有项羽敢于挑战。

在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中,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有很多人曾经遭受过秦朝繁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罚,或是受到过秦国官吏和士卒的欺压。

例如英布,曾因受黥刑而被送去做苦力。他们对秦朝充满了仇恨,自然对秦卒毫无好感。

项羽本就对秦军没有什么好感,而他手下的人更是肆意妄为地欺负和羞辱那些投降的秦军士兵。

联军中的将士们将这些秦军降卒视为奴隶,随意驱使,甚至毫不顾忌地侮辱他们。

虽然一开始秦军还能忍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让秦军感到无法承受。

对于这些降卒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归属感。

他们曾经背叛了秦朝,但如今却得不到联军的善待,心中渐渐滋生出怨恨之情。

私下里,项羽军中的秦军开始悄悄抱怨起来,指责章邯欺骗他们加入项羽一方。他们担心由于自己的背叛行为,朝廷会杀死他们的家人作为惩罚。

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自己得不偿失。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诸侯联军的将领们无意间听到了秦军私下里的抱怨,并迅速向项羽禀报此事。

这可不是小问题!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军中哗变或造反的危险。

一旦局势失控,二十万秦军同时发动攻击,联军很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

项羽又惊又怒,他立刻召集英布和蒲将军前来商讨应对之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项羽得出了一个坚定的结论:绝不能坐视这种潜在的危机在自己身边蔓延。

此外,军队中并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如此庞大的人数。

因此,除了章邯等少数几位可信任的秦军将领外,其余的秦军必须被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时间来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的某一天,诸侯联军在新安(今河南渑池县)安营扎寨,准备休息过夜。

就在这时,秦军降卒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兵器和盔甲被收缴一空,这让他们心生不安,感到惶恐不已。

当天深夜,在项羽的亲自指挥下,联军突然对这些惊魂未定的秦军降卒发起了猛烈攻击,在新安城南将他们三面围困,只留下了一条逃生之路。

秦军降卒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但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联军正试图将他们置于死地。

恐惧如潮水般淹没了他们,让他们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顺着项羽故意留下的缺口拼命逃窜。

他们如同受惊的羊群,毫无秩序可言,相互推搡拥挤,混乱不堪。而这正是项羽想要的结果。

这些降卒们惊慌失措,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陷入项羽早已设下的陷阱。

他们慌不择路,一头撞进了那个事先被项羽命人挖掘好的大坑。

当他们落入坑中的那一刻,埋伏已久的联军终于发动了攻击。

无数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遮蔽。

礌石也纷纷落下,如同一阵密集的冰雹,砸向坑内的降卒。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土渐渐飞扬起来,大坑逐渐被填满。

降卒们的最后一丝气息被深埋在泥土之下,他们的哀鸣戛然而止。

曾经纵横半个中国的二十几万虎狼之师,如今却成了泥土下的冤魂,永远无法再站起来。

在这场血腥屠杀中,只有三个人幸存下来:章邯、司马欣和董翳。

章邯作为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备受认可,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而且,他投降项羽也是有功劳的,因此得以幸免一死。

司马欣曾担任栎阳县狱掾时,因曹咎求情放过了犯罪的项梁,对项家有恩,所以也没有被杀。

董翳则因为劝说章邯投降楚国有功,同样保住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