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 第199章 驾驭东瀛铁骑,战后的余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9章 驾驭东瀛铁骑,战后的余晖

战争的硝烟似乎散去了,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未了的余悸,如同夜幕降临前的最后一抹残阳,既宣告着白日的终结,又预示着未知的黎明。

“一排长,立即组织小队,向敌方撤退的路径推进,他们很可能在山谷的出口设下了耳目,一旦发现,即刻清除。”孙德胜的声音在战场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沉稳,他刚从那台咆哮过后归于沉寂的重机枪旁站起,枪管还散发着余热,仿佛是刚刚吞噬过无数生命的巨兽,此刻正静静地喘息。

战场上,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是生与死的交界,漏网之鱼,那些在枪林弹雨中侥幸逃脱的残兵败将,既是幸运的,也是危险的。他们可能携带着重要的信息,一旦泄露,就如同熄灭的战火再次被点燃,那些本已囊中之物的胜利果实,便可能化为泡影。

二排长,一个刚刚体验过机枪威力的战士,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老大,我看见不少敌人逃跑了,咱们要不要追上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挑衅,仿佛是在请求一场新的冒险。

孙德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无奈的笑:“得了,你那铁疙瘩还是留着对付更大的猎物吧。别忘了,骑兵团的兄弟们还在等着扬眉吐气呢,咱们不能把戏都抢了。”说这话时,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时间,回到自己身为骑兵的那些日子,那时的他,与马背为伴,与风沙共舞,那份对骑兵的深情,早已融入骨髓。

回想起骑兵团为了这次伏击,不惜以身犯险,被敌军骑兵追得狼狈不堪,孙德胜的心中就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如果是他,恐怕早已怒不可遏,挥舞着马刀,与敌人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但骑兵团却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坚韧与纪律,完成了任务,这让孙德胜打心底里感到敬佩——他做不到的事,别人却做到了,这份敬佩,纯粹而真挚。

正当孙德胜准备离开坦克,享受片刻的宁静时,远处传来了一声呼唤,那声音熟悉而又急促:“孙德胜,快过来!”

他循声望去,只见陈大顾问,那位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关键建议的智者,正站在一片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手中牵着一匹骏马。那马,黑得发亮,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毛发顺滑,没有一丝杂色,宛如从画中走出,美得令人窒息。

“这是……”孙德胜快步上前,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

陈浩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是在清理战场时发现的,我想,它应该是属于这场战斗中最英勇的战士。你看,它的眼神里,还有战斗的光芒。”

孙德胜轻轻抚摸着那匹马,仿佛能感受到它体内蕴含的力量与不屈。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骑兵团未来的希望,那不仅仅是胜利的希望,更是对骑兵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这一刻,他更加坚信,无论战争如何变迁,骑兵的荣耀与梦想,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驰骋,永不消逝。 陈浩的目光仿佛被磁石吸引,瞬间锁定了那匹骏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缓缓走近,指尖轻轻滑过那马匹如夜空般深邃、闪烁着绸缎光泽的毛皮,对一旁的孙德胜笑道:“老孙,你在马背上驰骋的岁月比我吃过的盐还多,来给我掌掌眼,这匹马骨子里藏着多少风云?”

孙德胜,这位昔日坦克连的领头羊,心中对陈浩满是感激——若非陈顾问当年的慧眼识珠与鼎力相助,他或许还在某个角落默默无闻。他缓缓绕马而行,眼中闪烁着专业与敬畏的光芒,最终定格在陈浩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开口:

“陈顾问,此马非同小可,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驰电掣之宝。您瞧,它的毛色如墨,光泽诱人,背部线条流畅,腰部短而强健,四肢筋腱隆起,力量感十足。这不仅仅是一匹马,它是古战场上那些英雄豪杰梦寐以求的伴侣,其价值,远超过任何金银珠宝。”

陈浩听得连连点头,虽然他对于相马之道知之甚少,但那份初见时的震撼难以言表。这匹马,仅凭其外观就足以令人倾心——那深邃的黑色,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又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高贵。更令他确信这是一匹宝马的,是那副镶嵌着繁复花纹、璀璨夺目的马鞍,显然,只有高阶军官才会如此奢侈地为其坐骑配备。

“你说,历史上那些着名的黑马,哪个不是赫赫有名?”陈浩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考校,几分期待。

孙德胜微微一笑,仿佛穿越了时空,将历史的长卷缓缓展开:“譬如西楚霸王项羽的乌骓,张飞张翼德的坐骑,还有常遇春胯下的宝马,皆是黑得纯粹,战力惊人。尤其是乌骓,四蹄踏雪,人称‘踏云乌骓’,其英姿,至今仍在史书上传颂。再谈曹操的绝影,那可是汗血宝马中的佼佼者,南征北战,如影随形,只是遗憾,这等良驹在现代已难觅踪迹。”

说到这里,孙德胜话锋一转,神秘兮兮地继续说道:“而这匹马,虽非古之遗种,却也毫不逊色。它是日本近代马种改良计划的巅峰之作,‘东洋大马’,集合了力量与速度于一身,是日本战马中的佼佼者。想想看,连日本人都对它赞不绝口,精心培育,我们怎能不珍视?”

陈浩闻言,不禁哑然失笑,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日本马?哈哈,真没想到,这样的宝马居然源自东瀛。看来,好东西是不分国界的,只要能为我所用,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一刻,人与马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陈浩的心中,已经为这匹“东洋大马”预留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 在那片被夕阳染金的旷野上,陈浩的目光穿越了时空的狭缝,落在了一个似乎与这片古老土地格格不入的问题上:“日本人,他们真的懂得如何养育那些骄傲的马匹吗?他们的国度,难道还藏着广袤无垠、适合马儿奔跑的草场?”他的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嘲讽,仿佛在质疑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童话。

“该不会是从世界的某个角落,悄悄运来了一些‘舶来品’,然后冠以‘日本马’之名,玩起了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吧?”陈浩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那个岛国深深的偏见。毕竟,在他心中,日本不过是个弹丸之地,面积不及华夏一省,却硬生生挤满了上亿的人口,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沉重的负担。粮食短缺、住房拥挤,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拥有供养马匹的辽阔草原?

陈浩的直觉告诉他,这一切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在他眼中,宝贵的资源应该被用来建造更多的工厂,生产出轰鸣的卡车,推动国家的工业巨轮滚滚向前。

而孙德胜,这个皮肤糙如树皮、眼神里却闪烁着好奇光芒的老兵,只是憨厚地挠了挠头。他记忆中的日本马,总带着一丝异域的风情,似乎与这片东方的土地格格不入。“西边是西洋,东边嘛,自然就是东洋了。日本,咱们就叫它小东洋吧。他们骑的马,就叫东洋马,而且因为个子高大,人们还给它们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东洋大马。”孙德胜说着,眼神里闪过一丝困惑,至于这些马的来源,他却无从知晓。

正当两人议论纷纷时,骑兵团长适时地插了进来,他一边指挥着手下打扫战场,一边巧妙地挤到了陈浩身边,打算借此机会拉近与这位首长面前红人的关系。听到陈浩对日本马的质疑,团长并没有急于辩解,反而故作高深地点头赞同:“对对对,陈顾问说得在理,日本马确实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它们靠的是引进外国良种,通过杂交来提升品质。那些所谓的东洋大马,说白了,就是杂交的产物,没啥了不起的。”

陈浩听了,心里不禁暗暗得意,觉得自己的见解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然而,一个词却像一颗石子,在他平静的心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杂交”。他忽然想到了那个在全球范围内闻名遐迩的奇迹——杂交水稻,它不仅解决了亿万人的温饱问题,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这一刻,陈浩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他猛地收回了之前的傲慢与偏见,温柔地抚摸着身旁战马那油亮的黑色鬃毛,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对话:“你……以前在日本留学,还是骑兵科出身?”

团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豪:“是的,我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深造过。那里的马术训练,以及他们对马匹改良的研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杂交,并非只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一种精心策划、科学指导下的优化过程。或许,正是这样的方法,让日本马在某些方面,拥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品质。”

随着这段话的落下,陈浩的眼中闪烁起了新的光芒,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而精彩,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与奇迹。 骑兵团长的每一句话,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瞬间点亮了陈浩的认知宇宙,让他不禁对这位团长刮目相看。在这个时代,文盲如暗夜中的繁星,密密麻麻,能识字读书之人,就如同那罕见的明月,已属难能可贵。而眼前这位团长,不仅跨越了知识的荒漠,还远赴重洋,在高等学府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成为了海归精英中的一员,其含金量之高,仿佛是由无数智慧的宝石雕琢而成。

当话题转向战马,团长的话语宛如奔腾的江河,滔滔不绝,将陈浩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讲述着“东洋大马”的传奇起源,那是一种源自古老东亚蒙古马血脉的生灵,却在日本的土地上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这些日本马,虽同属矮马之列,却拥有着惊人的耐力与速度,是打造精锐骑兵的理想之选。然而,团长话锋一转,揭示了马匹更深层次的价值——它们不仅是战场上驰骋的勇士,更是后勤线上的无名英雄。

以日军第六师团为例,两万八千人的庞大队伍中,骑兵联队虽只有一千六百匹战马,但整个师团的马匹额定数量竟高达七千六百匹!骑兵所用的马匹,不过是这庞大数字中的冰山一角。真正的重头戏,在于那些默默无闻的辎重联队和野炮联队。它们分别拥有着两千六百匹和两千二百匹战马,合计近五千匹,构成了师团后勤保障的钢铁脊梁。

团长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日军师团编制的精辟见解。甲种师团与乙种师团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兵力的多寡,更在于马匹的种类与数量。甲种师团,如同装备了重型武器的巨人,拥有野炮和重榴弹炮,需要大量的挽马来拖曳这些沉重的武器,因此也被称为挽马师团。而乙种师团,则像是轻装上阵的游侠,依靠山炮和轻步兵炮,只需驮马便能满足需求,尽管人数未减太多,但因马匹不足,故而被称为驮马师团。

谈及日本马的历史变迁,团长眼中闪烁着怀念的光芒。昔日的日本马,曾是蒙古马的一种,以其轻盈的体态、卓越的速度和持久的耐力着称。然而,随着战争的需求,这些轻型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牵引马车和火炮的强力助手。它们不再只是战场上疾驰的影子,而是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团长的讲述下,陈浩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战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如何以血肉之躯承载着战争的重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在那片被蔚蓝海水环抱的岛国上,日本如同一叶扁舟,在平原稀缺、山峦起伏的地理环境中,马匹的饲养似乎成了一项悖论的挑战。然而,这个国度心中却藏着征服亚洲大陆的熊熊烈火,而马匹,正是那把点燃梦想的钥匙。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如同一只觉醒的雄鹰,展翅高飞,将目光投向了更为辽阔的天空。他们深知,要想在广袤的大陆上驰骋,仅凭人力与简陋的交通工具远远不够,于是,一场关于马匹的革命悄然拉开序幕。日本政府立下壮志,誓要在短短数十年间,将国内马匹数量提升至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一百五十万匹!

在这片并不适合马匹繁衍的土地上,日本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奇迹。他们不仅追求数量的飞跃,更在意品质的升华。从遥远的欧洲引进优良的西洋马,与本土的马匹进行精心杂交,宛如一场跨越种族的爱情,孕育出了兼具力量与美感的“东洋大马”。

这些东洋大马,身高可达一米六,比许多日本士兵还要挺拔,它们体型魁梧,四肢强健,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定与力量。骑兵团长望着这些骏马,眼中闪烁着自豪与期待:“东洋大马,真是咱们的宝贝!它们的脚力,是本土马的两倍有余,多拉的那一倍物资,对于我们八路军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陈浩,作为这场变革的幕后推手,深知自己手中的笔,不仅描绘出了胜利的蓝图,也悄然加重了后勤部队的负担。八路军曾经物资匮乏,自给自足,但如今,随着战斗力的提升,后勤的压力也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后勤部长张万和,那个曾经一头浓密黑发的汉子,如今却已头顶光秃,只剩下一圈稀疏的发丝。他苦笑着打趣道:“再这样下去,我这头发掉得比和尚还快,说不定真能进寺庙享清福了。”言语间,既有无奈,也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不仅如此,作战部队对马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重武器、弹药,这些曾经难以移动的庞然大物,如今在马匹的拖拽下,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穿梭于战场之间。需求量的翻倍,让每一匹马都成为了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战士,也让后勤与作战的默契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片被历史铭记的土地上,东洋大马不仅见证了日本的野心与努力,更承载了八路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它们,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书写胜利篇章的重要一笔。 愁云笼罩在华国战场的每一寸土地上,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虑的因子,让人难以呼吸。在这个科技与古老战术交织的时代,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正悄然决定着战局的走向——马匹,这古老而忠实的伙伴,竟成了衡量战斗力的隐形标尺。

想象一下,在那片广袤无垠的战场上,尘土飞扬中,一支身着铁甲的部队缓缓行进,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坚毅也有忧虑。不是因为敌人的凶猛,而是因为身后的马匹数量,成了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云。在这里,马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它们是活生生的战略资源,每多一匹马,就意味着能多携带一门重炮,或是几箱珍贵的弹药。

比如,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前夕,将军李毅站在高地上,望着脚下那片即将见证辉煌与牺牲的土地。他的心中五味杂陈,因为根据情报,敌方的骑兵部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马匹健壮,能够轻松拖拽那些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反观自己的部队,虽然士气高昂,但马匹的数量却成了制约他们火力输出的关键。每匹马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它们喘息之间,是战士们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未知的恐惧。

为了弥补这一劣势,李毅将军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奇思妙想:他命令工匠制作了轻便的木质滑车,用以在平坦地段替代马匹拖拽重型火炮;同时,他还组织了一场盛大的“马术大赛”,选拔出最优秀的骑手,确保在关键时刻,每一匹马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不仅如此,他还秘密派遣了一支小队,深入敌后,企图破坏敌方的马匹补给线。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夜间突袭,小队成员们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敌人的哨兵,最终成功点燃了一处马厩,火光冲天中,无数战马化为灰烬,敌人的战斗力因此大打折扣。

这场战役,最终以李毅将军部队的惊人逆转而告终,他们不仅证明了智慧与勇气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更让人们意识到,在这个看似由钢铁和火药主宰的时代,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最不起眼的马匹,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而这,正是战争最为迷人,也最为残酷的地方。

在那片被烽火洗礼的大地上,一场战斗刚刚落下帷幕,留下的不仅仅是硝烟与尘埃,还有令人震撼的战利品——整整一千匹雄壮的东洋大马,它们身姿矫健,皮毛油亮,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瞩目的光泽,仿佛是战场上的幸存者,带着不屈的意志等待着新的使命。

骑兵团长李毅,在战后的余晖中缓缓启程,心中却沉甸甸的。出发前,上级的口吻如同冬日里的寒风,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似乎并不打算利用这批宝贵的战马扩充骑兵团的实力,而是要将它们编入后勤,成为拉动辎重的“苦力”。这想法在李毅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虽觉遗憾,却也深知现实的残酷:在这个机械化战争初露锋芒的时代,传统的骑兵部队似乎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回想起不久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中,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在钢铁洪流的冲击下,就如同海面上无助的舟船,被坦克的炮火和履带无情地碾压。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绝望,上千名骑兵,身着闪亮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马刀,却在现代科技的铁蹄下显得如此渺小。那不仅仅是力量的悬殊,更是时代变迁的残酷写照。

“坦克,那些钢铁巨兽,简直就是战争中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李毅暗自思量,即便是他也无法否认,如果由他来决定,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拥抱那份力量。毕竟,再组建一个骑兵团,除非是在一个无视成本与效益的时代,否则,那无异于一场奢华的赌博。

“陈顾问,您这是给我出难题呢?”陈浩的声音打破了李毅的沉思,两人虽然初次打交道,但陈浩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已经看穿了李毅的心思。

李毅尴尬一笑,显得有些局促:“陈顾问,实话跟您说,这批东洋马,简直是战马中的瑰宝,比我们现有的要好太多。您也知道,战马就是骑兵的第二条命,速度决定生死。就拿上次战斗来说,我们的马根本跑不过日军,直接被追着打,毫无还手之力。”

说着,李毅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楚,那是一种对现状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渴望。他接着说道:“所以,我想请您跟首长提议,如果这批战马要用于后勤,能不能让我们骑兵团换上这些东洋马,而我们现有的那些,虽然不如这些东洋马,但拉车还是绰绰有余的。”

陈浩闻言,轻轻抿了一口手中的茶水,目光深邃,仿佛在权衡着什么。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行,我回去后会跟老总反映你们骑兵团的实际情况。这年头,能为一群战马争取权益的人不多了。”

李毅一听,顿时喜笑颜开,仿佛看到了骑兵团重获新生的希望。他知道,这事儿虽然不难,但关键在于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去推动。而陈浩,正是那位能够打开那扇希望之门的人。

于是,两人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在这个战争与变革交织的年代,每一个决定都显得那么沉重,但正是这些决定,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后勤部的勇士们,难道真的敢于挑战陈浩这位传奇顾问的威严?给他们十颗熊胆,恐怕也得吓得瑟瑟发抖。

陈浩正温柔地梳理着一匹黑色宝马的鬃毛,他的眼中没有品种的偏见,只有对骏马纯粹的热爱与欣赏。“这匹马,真是出类拔萃,看来,它与我缘分不浅啊。”他轻声笑道。

骑兵团长在一旁陪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那当然,陈顾问为我们付出了太多,这马场里的每一匹马,都愿为您效劳。”团长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谄媚,却也道出了事实。毕竟,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浩的金字招牌就是一道免死金牌,谁又敢轻易冒犯?

陈浩毫不客气地牵起了那匹黑色的宝马,马儿似乎感受到了新主人的气息,温顺地跟随着他,连豆子递来的饲料都忘了吃。它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原来的主人,转而在陈浩的安抚下,找到了新的归属感。这便是动物的天真与纯真,它们的世界里,谁给予食物,谁便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陈浩轻巧地翻身上马,双腿轻轻一夹马肚,宝马便如同离弦之箭般奔腾而出。在旷野上疾驰的感觉,与驾驶跑车兜风截然不同。那是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由与畅快,尽管有些颠簸,却别有一番风味。他心中暗想,如果储物空间能带上活物,他一定要买下这片草原,养上这群骏马,闲暇时来此策马奔腾,享受那份宁静与激情交织的美好。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变数。当陈浩沿着山谷方向纵马前行时,一股夹杂着腥味的风迎面扑来。他皱起眉头,敏锐的嗅觉告诉他,前方定有血腥之事发生。果然,不远处,三辆坦克刚刚结束了一场对日军留守骑兵的突袭,重机枪的轰鸣声和尸体的惨状交织成一幅残酷的画面。

陈浩途经此地,与坦克排长打了声招呼。排长见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劝阻道:“陈顾问,战斗结束后我们得立即返回,您若是不跟我们一起,我们真的很难向首长交代啊。”

陈浩心中一笑,他本想轻松地说句“我只是去看看,不会久留”,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几分玩味的语气:“嘿,你就当我是个好奇的孩子,去外面瞅瞅风景,不会惹事的。”

言罢,他策马扬鞭,继续向独立团的方向驰骋而去,留下一串悠长的马蹄声和坦克排长的无奈苦笑。在这乱世之中,陈浩的每一次出行,都仿佛是一场未知的冒险,而他,正是那位敢于直面风雨、笑看人生的传奇人物。 改写后的内容:

不进去那片神秘莫测的战区腹地,又能领略到何种不同的风景呢?这句话从他口中飘出,轻如鸿毛,却重若泰山,他自己心中那杆秤早已衡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话,即便是说出来,也不过是风中飘散的尘埃,无人会信,更无人敢信。

“罢了,罢了,既然如此,我便不进去搅扰那方风云了。”陈浩轻轻一笑,仿佛将万千思绪都凝聚在了这简单的几个字中。他转而吩咐道,“把通讯系统接驳到独立团的频道上,我想与那位传说中的李云龙团长,来一场跨越战线的对话。”

“哎,您这边请。”排长一听这话,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就像是接到了赦免令的囚犯,瞬间浑身轻松,手脚麻利地行动起来。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急切与恭敬,生怕陈浩一个念头转变,又要踏入那片危机四伏的区域。毕竟,这位陈顾问若是真的想反悔,谁又能成为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呢?恐怕连那铜墙铁壁,都得为他让出一条路来。

排长引着陈浩来到通讯室,一路上心中暗自嘀咕:陈顾问真是个奇人,既能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又能风轻云淡地拒绝战场上的诱惑。记得上次,独立团的李云龙团长在战场上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地扭转了战局,那份英勇无畏,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如今,陈浩要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对话,不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通讯室内,灯光闪烁,设备轰鸣,陈浩坐在通讯器前,手指轻轻触碰着键盘,仿佛在与另一个时空的勇士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与李云龙对话时的场景——两位智者,虽然身处不同的战场,却都有着同样的信念与决心,他们之间的交流,或许比任何硝烟弥漫的战斗都要来得更加激烈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