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 > 第204章 皇权相权,宣传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皇权相权,宣传人才

中旨是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愿,未经过朝廷文官系统正常程序流转签发,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的非正式文件。朝廷文官系统不认可中旨的法律效力。

圣旨是朝廷正式下达的诏书,是经过皇帝与朝廷共同认可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每一份圣旨,都必须经过朝廷的备案,并且有内阁的附署,才具备法律效力。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有些圣旨还有另一个防伪绝招,圣旨的绢布上印满了祥云图案,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写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明朝圣旨只用汉文书写,满清圣旨则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

圣旨上的汉文书法大多是端庄的小楷,字体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而风采不减。

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钦此就是皇家专用名词,就是到这里结束的意思。

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的这些套话。这些是传达圣旨的人在宣读圣旨时增加的。

一般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开头为制曰,则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

中旨代表皇权,圣旨代表相权。

中国古代政治的框架主要由皇权和代表官僚的相权两方面构成,二者相互依靠,相互牵制。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

宰相的权力可以架空皇权,六部的上报、请奏必然要通过宰相,宰相要先于皇帝处理六部上报的大小事宜。时间一长,皇帝与六部之间不能直接沟通,皇权被架空,皇帝就可能成为宰相的傀儡。

明朝时期,朱元璋担心中央集权会被过度分散,废除存在了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行使宰相职责的机构内阁。从宰相制度的被废到内阁的设立,从中便可窥见明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内阁的形成和发展对明朝政局影响很大,对明朝政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阁的主要作用是辅佐皇帝处理大量的政务,相当于秘书职责,设立内阁首辅相当于将首辅的地位提高。内阁首辅虽不是宰相之名,但行使的是宰相的职责。

内阁同皇权的关系紧密,但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这种制约不是对等的或是在同一层面的,其主要地、更多地表现在皇权对内阁的制约上。内阁的发展不得不依赖于皇帝,受控于皇帝。

内阁是皇权的左膀右臂,是皇权施行政策的举牌人,是加强皇权集中专制的强硬政治工具。内阁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和产物,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下,皇权胜利并巩固的结果。

明朝270多年的历史,凭借内阁制度的存在,保证朝廷政务系统正常运转;利用特务机构的运行,有效掌控朝局;发挥言官系统的监察作用,进行权力制衡。权力始终都在皇帝手里,没有大臣敢造反。

明代后期司礼监与内阁的制衡关系形成,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各项制度已臻于完善,即使皇帝不亲政,整个决策机构依然能够正常运作。

万历皇帝因此可以30年不上朝,权力没有被架空,朝政依然正常运转,还能够撑到崇祯时期。只不过基层政权已经被文官集团把持。

因夺情留用周永春,朝野吵得沸沸扬扬,朱由校在《中华时报》上面发表了《论丁忧》,建议修改丁忧制度,参考武官丁忧制度,不解除官职,给假100天。

《论丁忧》一经发表,争议不断,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反对的利用道德绑架的惯用伎俩,以忠孝之名,大肆攻击赞成者。

朱由校对负面评论,懒得理会,丁忧制度必须改革。

倡导殡葬新风,以后天子平民、王公大臣实行7日丧礼制度,头七后,丧礼结束。后面逢七祭拜,直至七七四十九天后,一切工作生活恢复正常。

朱由校决定招募一批如臂使指的有才华的笔杆子,为自己的政策制造声势,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温体仁、钱谦益、周延儒、冯铨被列入宣传人才征召的名单。

温体仁字长卿,万历26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左春坊左谕德、左庶子、国子监祭酒、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天启年间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崇祯初年升南京礼部尚书、礼部尚书,与周延儒联手阻止钱谦益入阁,并以孤忠、廉谨的形象,取得了崇祯的赏识与信任入阁。在明末官场中,温体仁以不收贿赂着称,廉洁的个人形象,得到崇祯的赏识。

温体仁精明干练、清廉自律、善迎上意成为崇祯时期任职最久的阁臣。与周延儒互相倾轧,在治国理政上毫无建树。

周延儒字玉绳,出生于1589年,万历41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天启2年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掌管司经局。

周延儒长相俊丽,童年聪颖,有神童之称。与同样少年得志的同年进士冯铨关系很好,曾同床共枕,后来他和冯铨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崇祯时期,两次出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善于迎合崇祯皇帝旨意,倚靠吴昌时、董廷献等亲信,结交内侍,勾结外戚、破坏和议、收受贿赂,受制于复社领袖张溥,加剧了朝政的腐败。崇祯16年被崇祯皇帝赐死。周延儒死时身败名裂,被视为亡国权奸。

冯铨字伯衡,出生于1596年,万历41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万历44年授翰林院检讨。

天启5年,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次年因得罪崔呈秀而被罢免。崇祯初以谄事魏忠贤,赎徙为民。1644年降清。冯铨与阁臣顾秉谦、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来宗道成为魏忠贤私党,时称魏家阁老。

温体仁、钱谦益、周延儒、冯铨目前同在翰林院任职,文化底蕴深厚,以四人的能力水平,以后不上朝堂搞政治,专心搞文化宣传工作,说不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以后不再遗臭万年。

第一次大朝会后,朝堂风云诡异。

辞职信如雪片一样送到朱由校手里,朱由校一概留中,不予表态。

自从泰昌病重,朱由校进行着高强度的工作,还好有无极拳法内功护体,让朱由校一点也感觉不到疲倦。每天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一个月时间里,朱由校运筹帷幄,谋划布局完成了最重要的军事和人事,掌控了京城和顺天府的兵权防务,稍稍缓了口气。

因为调整了作息制度,执行新的作息时间,每天没有烦人的早朝,朱由校每天早上得以多睡会儿。

天启五大新政中重建三大殿工程,经过朱由校与中华建筑的工匠以及钦天监反复研讨,为了改变大明的国运,决定借此机会重建紫禁城。

中华建筑成立紫禁城重建工程指挥部,在朱由校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紫禁城的规划设计,施工队伍开始筹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