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这是唐朝朝廷的常见做法?”嬴政稍稍有些意外。

这两句话,可完全不是什么好话。

危难之际,朝廷对人不吝啬于赏赐——结合唐朝的情况来看,这种被赏赐的对象很可能有大半都是将领;而事情平定或者没有事情的时候,则是将这些人弃若敝履,甚至反过来追究罪责。

这种做法,可是真不怎么样。

虽然朝廷本身也不是个多么讲究感情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是看能力、看利益、看时局——

就像是在大秦当年的情况下,变法就是大势所趋、就是时局需要,所以,大秦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变法,走法家之路,而将过往的很多制度观念都抛弃,将过往很多跟不上的人也都统统抛弃。

也像是商鞅,虽然是大秦变法的核心功臣,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依旧是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嬴政从不否认这些,因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入朝为官之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而能够走到高位的人,也都对此心中有数。

可是这不代表大秦就完全不在乎感情,不在乎人情了。

人家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难道就一点也不在乎?

讲究利益和时局没问题,但也决不能这么轻而易举就把人用完就扔,丝毫不讲究情面、也不讲究功劳、也不讲究日后。

就像他自己,虽然确实对一些人不那么重用,但是却不可能忘记这些人曾经立下的大功劳,也不会忽视这些人——处于种种原因考虑,所以不能再像以往那般重用,但不代表这些人他就彻底扔掉了。

他依旧重视这些人,尊重这些人,给这些人体面和一定的影响力。

这不是因为他心软或者什么,而是因为,这才是让大秦良心延续下去的重要部分。

如果人人都知道,朝廷不会善待功臣,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要你,不需要的时候直接扔掉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追究各种各样的罪责……那会变成什么样子?

又有谁还敢于继续为朝廷奋战,为朝廷流血搏命?

虽然奋战和流血搏命也是在为自己的地位奋斗,但这其中也必然还是包含着一些对朝廷该的期许、信任、忠诚。

朝廷需要这些愿意效命的、忠诚的、有能力的人,这些人也需要朝廷——这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但是如果朝廷这样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甚至反过来指责摧残这些人……那真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的。

像是这故事中,这个叫做刘巨容的人,在明明能够追击黄巢、将黄巢不说全部歼灭但也至少能够剿灭大半的情况下,选择停步不追,留着黄巢,只是其中一个后果而已。

甚至,可能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更不要说,刘巨容这样的观点几乎可以包括一半的将领——这些将领原本打算去追,但是一听刘巨容的话,就都没有再去追击的意思了,说明这些人也都是认同他的话的。

而曹全晸,虽然他原本打算去追,可朝廷一纸诏令下来,他的追击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中,虽然是有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原因,但是也必定是有着对朝廷的不信任,或者说,在这方面的不信任。

曹全晸和刘巨容这两边是如此,那其他将领、节度使呢?他们又是什么态度?

这里面都已经不只是出于藩镇对朝廷的防备了,更有对朝廷的不信任——黄巢接下来,一定还会继续作战,甚至前往长安,这一路上的将领和藩镇,又有多少也会抱有这样对朝廷的不信任,于是放黄巢一马,松松手呢?

而且,假如唐朝朝廷真的有许多这样的做法,那就连指责这些将领养寇自重的制高点都不能完全站住了。

【黄巢虽然战败,一时惊慌,但也并不愿意留在原地,他觉得留在原地被袭击的可能性更高。】

【于是,他转道沿江而下,进军江西,再次进入了饶州、信州等地,招揽士卒,兵力恢复到了二十万。】

【随后,黄巢在江南地区行动,先是进攻临安,当时的临安守将董昌因为城中兵力不足,不敢出城迎战,于是想出来了一个奇兵之法——派出几十名弓箭好手埋伏在树林之中,等到黄巢的大军到来后,就直接用箭射杀将领,只射杀将领。】

【这就是在赌起义军会不会因此被吓退。】

【这个奇兵之法奏效了,将领被这样射杀,起义军很快就作鸟兽散。】

【随后,董昌带着兵马驻扎在了八百里这个地方,并告诉一名老妇人,让她对前来的追兵说,临安军屯驻八百里。】

【起义军并不清楚八百里是个地名,听闻之后,只觉得临安的兵马兵力众多,竟然能够驻扎八百里这样大的面积;而且之前,只是那么点人就能够挫败他们,现在这么多兵力,其战斗力绝对超乎想象。】

【于是,起义军没有再攻打临安,而是转而进攻扫荡了宣州、池州等十五个州。】

【黄巢率领起义军如此声势浩大,连续胜利,消息自然瞒不住,于是便传回了朝廷;朝廷听闻后,原本以为起义军经过大败,再也不成气候的想法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于是,朝廷又开始调动人手镇压起义军。】

【这一次,担任诸道行营都统的还是高骈,他如今是淮南节度使,唐朝朝廷专门表示,要求高骈尽快进攻起义军;同时,还征调了昭义、义武、感化各道的兵马南下,与高骈一同作战。】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乾符六年也就过去了,这也是乾符这个年号的最后一年。】

【接下来的一年,唐僖宗换了个年号,叫做广明,所以下一年就是广明元年。】

【广明元年三月,高骈派遣了麾下的大将张璘——也就是之前曾经在黄巢抵达福州之前大败黄巢,招降了秦彦、毕师铎等人的那个大将——渡江南下,前去镇压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