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17世纪风起澳宋 > 第35章 根据地建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俞化龙回种子岛“治国理政”,留守烟台的刘志伟直接就解开了封印。

俞化龙给他留下的任务是建设根据地,带领当地的大明百姓好好搞生产,多多生产粮食和各种物资。

等大明真正崩溃和大规模的干旱来临时远东殖民地能拿的出足够的生活物资赈济灾民。

对于俞化龙的任务刘志伟简直120%的接受,他作为一个毛派建设根据地简直对了他的口。

刘志伟组织根据地的军民兴修水利,建设桥梁道路,推广扫盲运动,进行各种卫生运动,仅仅几个月烟台附近的根据地就被他整饬一新。

除了物质上的建设,还有精神上的建设,刘志伟带人在县城大街小巷贴大字报,在乡间民居上涂上各种宣传标语,用于宣传澳宋人各种政策。

然后他还收编了一些落魄文人专门帮澳宋写文章,而且全部用澳宋简化字和大白话写,除了正经的文章,还写一些“皇家秘史,宫闱禁事”等等吸引眼球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有些是捕风捉影再加工后编的,有的是真的,这些小故事涉及了上到皇家下到百官所有的统治阶级。

通过小故事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让百姓知道他们以前生活苦痛来源于哪里。

除了大明的统治阶级,普通百姓痛恨的女真人更是小故事的重灾区,有些人私下还写起了皇太极和大玉儿(孝庄)的艳文,对于这种画风突变的宣传。

刘志伟听闻后觉得不妥,虽然他想掘了这些封建统治者的根,从根本上在百姓心中瓦解皇帝及统治阶级统治万民的神圣性和合法性,结果怎么成了在别人后面造黄谣了,感觉不太光明磊落。

虽然他觉得这种文章不好,但是由于是民间文人写的,而不是根据地的宣传人员写的,刘志伟也不好禁止,毕竟远东殖民地没有那条法律禁止写艳文的,特别是还是利于澳宋宣传的艳文。

对于百姓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嘛,刘志伟作为一个做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管理者,自然不会滥用自己的公权力去粗暴禁止,那只有大手一挥任由他去吧。

毫无疑问这些大字报、标语、小故事的效果是非常显着的,现在根据地的百姓对于封建统治者的敬畏之心正在消失,已经有人敢在公共场合直呼崇祯的名讳了。

还有文盲百姓,为了看艳文居然自发的学习起了简化字,学的还挺努力,至少比在扫盲班里努力。

刘志伟得知这一情况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小刘备还有普及文字鼓励学习的功能,这也让他意识到了,百姓的物质需求初步解决后,精神需求也需要解决。

但是老是看小刘备可不利于身心发展,于是他决定找些宣传人员来写小说,本来明清的小说行业就很发达,大众认可度也高。

不过这些小说肯定会夹带澳宋人反封建的“私货”,放在大明朝廷的控制区妥妥的禁书,但在澳占区自然毫无禁忌。

除了小说,澳宋本土的那些戏剧自然也可以搬过来。

刘志伟除了是个毛派也是个军人,所以除了在烟台附近的根据地大搞建设,还要去“开疆拓土”。

俞化龙离开的这几个月里,刘志伟四处出击,把整个登州府都扫了一遍,对于地主老财刘志伟比俞化龙更痛恨。

俞化龙对于土豪劣绅的痛恨主要来源于后世的宣传和看明史时对士绅阶级痛恨,还有就是自身朴素的阶级仇恨,一句话总结俞化龙痛恨因为士绅们钱财和地位。

而刘志伟对于这些封建阶级的仇恨则来自于他这么多年的系统性学习和深入思考,是刻入他三观底层的痛恨,一句话也能总结,刘志伟对于士绅的痛恨士绅是因为士绅们的阶级属性。

遇上刘志伟地主算是有福了,刘志伟不是弑杀之人,他不像俞化龙那样简单粗暴,让刘志伟抓到的土豪劣绅,他会把他们丢到劳改营里改造。

直到这些士绅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内心里知道自己的对百姓的罪恶,表达出真心的忏悔,刘志伟才会把他们放出来,重新融入社会,要是一直认识不到错误就一直劳改,为社会做贡献到死吧。

而遇上不压榨和虐待百姓愿意和澳宋人合作的开明士绅,刘志伟会团结他们,交出土地,可以带着部分浮财来去自由,可以移民澳宋也可以在澳占区重新生活。

自从朝廷的十万大军在烟台战败后,大量的士绅就带着家眷和金银细软跑路了,只有小部分还不愿丢下祖产逃亡。

没了这些士绅阻挡,刘志伟轻松的拿下了整个登州府,现在登州府城下辖的几个县全被刘志伟带人收入囊中。

虽然士绅跑了,但是他们的土地房子还有一些体积大数量多的财货没有带走,这些财货包括粮食、布匹、牲畜等生活生产物资,金银细软,珍玩字画基本都带走了。

土地自然是分给还没走的老百姓,还是老规矩一个成年人无论男女通通分地十亩,多的地则收归公库,等后面还有百姓从其他地方来到登州以后用来分发。

而那些货物也是部份分给百姓,士绅们的豪宅则保留一部分留着封赏功臣,剩下的全部进行改造,弄成集体宿舍收留无家可归之人。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百姓们全部对澳宋人感恩戴德,澳宋军队从县城过时,简直就是“喜迎王师”,夹道欢迎。

这些百姓早就知道澳宋人分地的政策了,所以才没有跟着士绅一起跑路,而且这些百姓的亲戚朋友之前就有去福山县投奔澳宋人。

剩下的百姓是有种种顾虑,比如澳宋的政策不一定保真、自己有家有口的不好跑、迫于朝廷和士绅的淫威不敢跑、或者自己还有一两亩地和房子带不走。

结果他们没有去投奔澳宋人,澳宋人却来找他们了,简直是天上掉了大馅饼。

其实就以目前明廷在山东的不设防状态,只要刘志伟愿意他可以跑马圈地把大半个山东都拿下,问题在于他手上的兵太少了。

就一万多兵马不要说占领半个山东,占领一个登州府都够呛,要不是当地百姓积极配合,澳宋人怕还在烟台附近。

拿下整个登州府后,刘志伟开始大兴土木,他要在整个登州府的优良海湾建设港口,山东以后对于海运的需求肯定会非常大,全靠一个烟台港压力太大了。

刘志伟准备在目前的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三地建设三个大型港口,当然最主要的建设威海港。

规划完港口建设工作,刘志伟又开始写报告,这次他带兵缴获回来的物资全部要写成报告向总督府汇报。

这次出兵也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就说粮食和金银吧,光粮食就有20多万吨,由于之前抢过半个登州府了,这次又给百姓分了不少,士绅带走一些,所以粮食只有只有上次俞化龙出兵缴获的一半不到。

金银也比上次上少很多,士绅逃亡带走最多的就是各种古董和金银,不过也不是一点都没给澳宋人留下。

有些士绅存银颇多,银子太多太沉就主要带走黄金和部分白银,剩下就藏匿起来,等哪天朝廷大军把澳宋人赶走后再回来取。

通过当地白银的只认和澳宋军队的仔细搜索还是从地里起出来了价值300万白银的贵金属。

当刘志伟写完报告后,卫兵突然来报,俞化龙命令调集五千澳协军和五百正规军去大连支援。

地图(若没有就看作者说)。